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新登中學(311404)
陳國清●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由課本例題探究有心圓錐曲線的性質及其應用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新登中學(311404)
陳國清●
圖1
人教A版數學選修2-1第41頁例3
探究1 斜率之積為常數的點的軌跡及常數與離心率的關系
探究 設動點P(x,y),兩定點A1(-a,0)、A2(a,0),直線PA1、PA2的斜率之積k1·k2=t,求點P的軌跡,并探究t與離心率e之間的關系.
1°若t=0,方程為y=0(x≠±a),點P的軌跡為x軸(不包括A1、A2).
1若t>0,點P的軌跡是以A1A2為實軸的雙曲線(不包括A1、A2);
②若-1 ③若t=-1,點P的軌跡是以A1A2為直徑的圓(不包括A1、A2); ∵圓的離心率e=0,∴t=e2-1. ④若t<-1,點P的軌跡是以A1A2為短軸的橢圓(不包括A1、A2); 因此,平面內與兩定點連線的斜率之積為常數t的點的軌跡不一定是橢圓,但當t≠0時,它們同為有心圓錐曲線. 結論1 當t=-1時為圓;當t<0且t≠-1時為橢圓;當t>0時為雙曲線. 探究2 圓的性質推廣到其他有心圓錐曲線 圓具有以下性質: (1) 如圖2,過圓心的直線l與圓交于A、B兩點,P為圓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點,則PA⊥PB,即kPA·kPB=-1; (2)如圖3,經過弦中點的半徑OP與弦AB垂直,即kAB·kOP=-1; (3)如圖4,過圓上任一點P引切線l,則OP⊥l,即kOP·kl=-1. 探究 橢圓、雙曲線與圓同為有心圓錐曲線,是否具備類似性質?下面以焦點在x軸上的橢圓為例探究. 證明 設P(x0,y0),A(x1,y1),B(-x1,-y1),∵點A、P在橢圓C上, 證明 設P(x0,y0),A(x1,y1),B(x2,y2), 以上是焦點在x軸上的有心圓錐曲線,焦點在y軸上的有心圓錐曲線與此相似,不過此時結論為斜率倒數之積等于e2-1. 證明 設P(x1,y1),B(x2,y2),則A(-x1,-y1),C(x1,0). ∴kPA·kPB=2kAB·kPB=-1,故PA⊥PB. 點評 此題考查斜率的求法,以及直線與橢圓的位置關系,體現了方程思想和數形結合思想,難度較大.但如果了解了有心圓錐曲線的性質,題目便變得迎刃而解. 已知直線l的斜率為k,用a,b,k表示點P的坐標. ∵點P在第一象限,且k<0, 點評 此題如果聯立方程利用Δ=0當然也可以做,但是計算量很大,用時較長;而利用橢圓性質,則簡直可以秒殺.對于分秒必爭的高考而言,哪種方法更好不言而喻. 通過課本例題探究有心圓錐曲線的性質,并利用性質解決高考題,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以下啟示: 1.對于一個數學問題,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去探究方法的巧思妙解,更要引導學生探討問題所蘊含的的數學本質,讓題目會“說話”.例題課堂教學中不斷變換角度,盡量發揮例題的輻射作用,是激活學生數學思維的一種重要途徑.對例題進行引申探究,以期構建動態生成,繼而挖掘其潛在的智能訓練因素:或啟迪思路,提煉方法;或引申問題,豐富內涵;或串聯知識,擴大成果,從而彰顯我們的數學智慧. 2.課本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課本中的例、習題是編者依據課程標準精心挑選且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是問題中的精華,也頗受高考命題專家的青睞,所以說教材是高考命題的源頭.面對高考,我們不僅要研究考試說明,更要重視教材,深入研究教材,挖掘題根,徹底了解問題的本質,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在高考中做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蘇立標.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2012浙江高考解析幾何試題的本源探討[J].中學數學(上),2012(9). G632 B 1008-0333(2017)01-0023-02三、高考應用
四、總結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