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掘港高級中學(226400)
樊衛豐●
巧用假設法,妙解物理題
江蘇省如東縣掘港高級中學(226400)
樊衛豐●
假設法在高中物理的解題中運用比較靈活,在選擇填空題中廣泛應用,掌握好對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本文結合具體例題著重講解了模型假設、狀態假設和結論假設三種假設法的具體應用.
假設法;高中物理;應用
假設法是在求解問題時,根據題目條件推出幾種可能出現的情況或結果,假設其中一種或幾種成立,再結合題目條件進行推演運算,驗證假設是否成立.假設法的運用靈活廣泛,物理量、物理過程、物理情景等都可以假設.運用假設法能夠達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目的,并且能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找到新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高中物理中有許多常見的物理模型,比如斜面模型、連接體模型、疊加體模型、彈簧模型、傳送帶模型等.每個模型都有各自的特點和特殊的處理應對技巧,學生在平時的解題中要不斷總結規律,在解題時準確把握各模型的假設條件,建立相應的物理模型進行求解.
圖1
例1 如圖1所示,質量m1=2 kg的甲物體和質量m2=3 kg的乙物體疊放在桌面上,甲乙間的動摩擦因數μ1=0.6,物體乙和水平桌面的動摩擦因數μ2=0.5,現用水平拉力F作用在物體乙上,使兩物體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勻加速直線運動,若F在運動過程中突然變為0,則甲在水平方向的受力大小和方向為____.
解析 在F突然消失時,甲的運用狀態未知,可以先假設甲乙一起向右作勻減速運動,易求出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再根據牛頓定律求出甲所受的力的大小,若求出的力小于最大靜摩擦力,假設成立,反之,假設不成立.由于甲乙組成的整體只受摩擦阻力作用,加速度的大小為a=μ2g=5 m/s2,甲所受的摩擦力為F=m1a=10 N,fmax=μ1mg=12 N,F 點評 運用模型假設,可以快速將陌生的題目轉化為我們熟悉的物理模型,避開復雜的分析和判斷過程,實現快速、高效、準確的求解. 狀態假設常用于臨界問題的判斷,與極限法一起使用,通過假設物理過程的極限狀態,找出各物理量的總體變化趨勢,而避免了復雜物理過程中的分析和討論.由于狀態假設只取特殊時刻的特殊狀態,忽略了物理過程中的具體變化,要注意狀態假設在具體題目中的使用條件. 例2 如圖2所示,細線OA與豎直方向成45°角,細線OB水平,OC下方懸掛一重物,已知OA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10N,OB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5N,OC能承受足夠大的拉力,求所能懸掛的物體的最大重力. 圖2 圖3 點評 本題也可以假設OB先斷裂,得出此時OA未斷裂,假設成立.在解題時若有多種可能,可以按方便求解的方向假設,這樣會使求解過程更簡潔.學生也可以在用假設法解題后,運用一般方法進行論證,加深印象,深刻認識運用假設法解題的方便性和準確性. 在解決物理問題時,不僅可以對物理過程、物理變量作假設,也可以對結論進行假設.結論假設就是在分析題目條件的基礎上,先對物理問題的答案進行猜測,再結合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識進行計算,得到與假設相同或者相反的結論,與數學中的反證法十分相似. 圖4 點評 結論假設在圓周運動、繩環模型和球桿模型中也經常使用.常用于判斷物體能否到達最高點,以及物體在最高點所受拉力或者支持力的方向. 在運用假設法解題時,要大膽創新,突破思維局限,打開解題思路,靈活地運用假設法.相比其他方法紛繁復雜的討論和分析,假設法在解決開放性問題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在應用假設法時要牢牢抓住兩個思路,一是假設條件,推出結論,一是假設結論,反推條件.最終判斷假設是否成立,解決問題. G632 B 1008-0333(2017)01-0073-01二、狀態假設
三、結論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