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泓
摘 要 在社交媒體時代,檔案部門的在發揮文化傳承功能上存在一定困難。與此同時,社交媒體發揮了在文化傳承發揚方面的重要篩選器與選擇器功能,檔案部門應充分借助社交媒體的推送與傳播功能,加大檔案的傳播力度,促使網民都能在檔案傳播的發揚傳播下,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提升檔案知識的傳播力度。
關鍵詞 檔案部門 社交媒介 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G271 文獻標識碼:A
1檔案部門在社交媒體中發揮文化傳承功能的兩難體現
社交媒體促使封閉庫房中的檔案走向廣闊的網絡空間。但是,仍然存在有部分檔案部門上傳的檔案信息是以檔案新聞以及館藏介紹為主要內容的,并上傳有當地的歷史文化特色介紹。文化傳承的兩難困境,供需關系是文化傳承之間難以填滿的溝壑,存在對立矛盾關系。
1.1檔案部門懷才不遇
檔案資源庫房里存放著數量巨大并且有價值含量的檔案資料,大有被埋沒的趨勢。檔案部門想要竭力為網民提供全面的檔案信息,但是能做到主動瀏覽、關注并且主動從中獲得的社交媒體數量并不可觀。其中的原因是平臺信息眾多,能吸引眼球的爆炸事件層出不窮,并且檔案文化不屬于大眾文化,其所引起社會影響力較小,如果沒有特殊的目的與需求,網民基本不會通過社交媒體搜索檔案文件。其次檔案信息浩如煙海,只有在極特殊的情況下,才會有人進行查找閱讀。最后社交媒體中的檔案信息缺乏可讀性,乏善可陳的內容很難引起網民主動閱讀興趣。
1.2網民求知若渴
許多網民都有了解傳統文化的需求,也會在其中涉獵檔案類的文化知識,但是往往客觀條件會使這個學習過程受到阻礙,究其原因可以發現是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使網民的閱讀時間碎片化,沒辦法進行深入系統學習,導致淺閱讀的學習模式,不能在傳統文化的領域內深入潛游。其次,網絡信息總是標榜吸引眼球的標題模式,分散網民的閱讀精力,占據網民的深度閱讀時間,導致閱讀口味變得挑剔與狹隘,客觀中庸的檔案知識與內容很難滿足讀者的胃口。網民逐漸意識到檔案中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對于檔案文化信息對于網民還是過于抽象,不能產生親近的文化形象。
2檔案部門在社交媒體時代承擔的文化傳承責任的充分條件
2.1來自社交媒體的便利條件
社交媒體應挖掘檔案文化的興趣點,并采用一定的方式推動到網民面前,一旦檔案文化的興趣點與網民的關注點相結合,就會促使網民點進文章進行閱讀,使得檔案文化中的精華部分被網民發掘,繼而在媒介上傳播繁衍,形成良好的文化的蝴蝶效應,并且這種互動與推送功能是社交媒體的優勢,通過推送與互動,可以增加檔案知識的曝光率,為想要了解傳統文化的網民提供學習渠道,對檔案部門的文化傳承起到重要作用。
2.2社交媒介是檔案部門發揚文化知識的加速器
社交媒介是一種人人都可以參與的便捷平臺,尤其是新型的互聯網平臺更是具有強大的交流互動功能,這種便捷的信息功能,使得已經被深埋的檔案文化有極大機會散發光芒。在微博上,一條信息的傳播需要發布者、閱讀者、圍觀者、喝彩者、推動者、關鍵人以及內行人共同推動。一條檔案文化信息的傳播也需要這樣的參與傳播即可,只要編輯的檔案具有吸引眼球的興趣點,經過相繼的轉發與傳播,并經過網友的趣味加工與重組,還可以煥發異常的生趣,可見社交網絡的便捷與交流功能很好的促進了檔案文化的傳播與弘揚,改善我國檔案傳承的力度。
2.3社交網絡是檔案文化實現是會功能的選擇器
檔案局具有社會價值的其二是屬性。然而檔案在開放閱讀性上有所限制,只有部分能對網民開放。選取小部分可以開放的信息,投入到社交網絡中進行觀察,通過評論量、轉發量等因素,可以總結出網民在檔案文化方面的興趣與粘度,檔案部門不但要實現檔案知識的展示也要滿足網民興趣的需求,可以使網民自身就成為檔案知識的傳播熱點。
3檔案部門在社交媒體時代發揮文化傳承功能策略
3.1價值引導
文化傳播能實現從個人的影響發展到整個社會的影響。因具有受眾面大、影響力廣的特點,再加上檔案文化具有公信力的屬性,可以使網民交易接受檔案文化傳達的價值觀。信息也具有相對價值屬性,不同人有不同的價值體系,所以,在檔案文化傳播中,要篩選檔案文化的優秀價值觀進行傳播,來潛移默化的影響群眾價值觀,實現檔案文化的正向引導作用。
3.2篩選鑒定
過度利用不一定利于檔案知識的有效傳播。在對檔案文化進行選材時,要基于網絡特點,并挑選良好的素材進行加工。先對適合文化傳播的全宗進行劃分,在其中篩選例如文化部門、宣傳部門等事宜文化傳播的全宗,并確定具體可開放的檔案范圍,然后再次基礎上進行細化,并在公布之前做好鑒定以后,方可上傳。
3.3加工編輯
檔案文化能否高度傳播是評價檔案部門工作成效的重要機制。檔案傳播文化的深度傳播需要注入可讀性、趣味性、文化性的內涵,才能增加閱讀粘度,推動大力傳播,定在檔案加工撰寫中,考慮受眾的心理立場與閱讀角度,使檔案知識能通過特色的關注,引起不同網民的情感共振,只有這樣進行知識互動,才能使檔案文化傳播體系逐漸完善。
檔案文化在文化傳承功能上存在兩難的局面,因其晦澀難懂的體系,致使其埋沒在知識的海洋當中。檔案文化知識的有效傳承應借助社交媒介進行推送傳播,并在知識加工中注入優秀的價值觀,立足于受眾的閱讀興趣點,促使檔案文化知識有力傳播,覆蓋更多的網民群體,提升檔案文化知識的弘揚力度。
參考文獻
[1] 陳永生,楊茜茜,侯衡,蘇煥寧.電子政務系統中的檔案管理:問題與思考[J].檔案學研究,2015,02:28-37.
[2] 李穎.檔案記憶觀視野下的企業檔案管理探析[J].檔案學通訊,2013,01:31-34.
[3] 李小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檔案管理探討[J].云南檔案,2013,06:48-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