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性侵犯,從廣義上理解,主要是指與性相關且違反他人意愿,對他人做與性有關的行為。除了我們通常理解的強奸等犯罪行為外,同時還包括了猥褻、性騷擾等。
近年來,全國各地性侵案屢屢見諸報端。最近,臺灣女作家林奕含的自殺更是引發了兩岸關于性侵事件的深入討論與反思;而緊接著,北京電影學院又被曝出學生遭性侵的事實。
新民周刊收集整理了這些年來關于“性侵”的各類數據,期望通過歸納與分析,解讀其背后的犯罪規律,并引以為戒。
性侵害
定義
性侵害是指加害者以威脅、權力、暴力、金錢或甜言蜜語,引誘脅迫他人與其發生性關系,并在性方面造成對受害人的傷害的行為。
一般認為,只要是一方通過語言的或形體的有關性內容的侵犯或暗示,從而給另一方造成心理上的反感、壓抑和恐慌的,都可構成性騷擾。性侵害,主要是指在性方面造成的對受害人的傷害。性騷擾和性侵害是危害大學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由于兩性的社會地位和角色不同,相對而言,性騷擾和性侵害的對象常以女性為多。
形式
1、誘惑型性侵害
利用受害人追求享樂、貪圖錢財的心理,誘惑 受害人而使其受到的性侵害。
2、暴力型性侵害
犯罪分子使用暴力和野蠻的手段,如攜帶兇器威脅、劫持對方,或以暴力威脅及言語恐嚇。
3、脅迫型性侵害
利用自己的權勢,地位、職務之便,對有求于自己的受害人加以利誘或威脅。
4、社交型性侵害
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發生的性侵害,與受害人約會的大多是熟人、同學、同鄉,甚至是男朋友。
5、滋擾型性侵害
社會上的流氓結伙尋釁滋事,或校內某些品行不端人員在變態心理的驅使下,對受害人進行各種騷擾活動。
特點
未成年人的體力智力發育不成熟,認知能力、辨別能力以及反抗能力都比較差,有的甚至缺乏有效監護,因而更容易受到傷害,應當受到社會的關注。再者,沒有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及時關注和矯正,是導致其他受傷害未成年人受到傷害的深層次原因。
“女童保護”組織發布的《2016年性侵兒童案件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顯示被性侵者中女童超過90%,熟人性侵近70%。
其中,性侵兒童案件統計部分,數據來源于2016年度媒體公開報道案件(包括各級檢察院、法院的官方網站和認證賬號公開的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