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方方
【摘 要】 后金融危機時代,在全球經濟疲軟的大背景下,國家面臨產業轉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出口持續下滑等困境。經濟新常態下,農村集體經濟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的農村集體經濟,面臨較大的經營管理壓力和挑戰,導致農村集體經濟出現收不抵支的局面,財務風險顯現,有必要建立財務預警指標體系,預警財務風險。文章結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特點及風險類型,構建了符合農村集體經濟的財務預警指標體系,并對指標體系進行了優化,以提高預警的便利性和精度。
【關鍵詞】 農村集體經濟; 后金融危機; 財務預警; 指標優化
【中圖分類號】 F27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7)12-0038-05
財務預警指標體系作為評價和衡量企業財務風險高低的綜合性指標體系,受到學術界和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廣泛關注,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構建了不同行業的財務預警指標體系。雷振華等[1]從內部控制角度構建了高校財務預警指標體系;鄭鵬等[2]分別從籌資、投資和營運三類資金運動面臨的風險構建預警指標體系;鄧馨等[3]則將EVA指標引入財務預警體系中;劉洪峰等[4]運用Themis模型構建了企業財務預警體系;凌立勤等[5]運用功效系數法評估高校財務風險等級;李小琳等[6]則運用邏輯回歸構建財務預警模型,并研究不同篩選方法對模型預測精度的影響;馮敏等[7]、鄭曉云等[8]分別針對通訊和房地產企業構建了分行業的財務預警指標體系。上述關于財務預警指標體系構建的研究均針對企業或高校等事業單位,鮮有人關注農村集體經濟領域。由于經濟新常態下,國家面臨經濟轉型、產業結構升級的壓力,大量高能耗高污染傳統行業將被轉移出去,這給珠三角地區依賴租金的農村集體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財務危機逐漸顯現。盡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具備企業的部分特征,但又不同于企業,因此需要根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特點構建其財務預警指標體系。
一、農村集體經濟財務預警的必要性
農村集體經濟在GDP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對于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民回歸農業、維護農村社會的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但隨著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到來,國家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人民幣持續升值,人工成本增加,出口連續出現下滑,實體經濟舉步維艱成為常態。而農村集體經濟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的農村集體經濟對廠房出租收入的依賴高達70%以上,多元化經營始終無明顯起色,但公益福利性支出卻呈現剛性的特點,且每年呈上漲趨勢,從而導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出現收不抵支的局面。鑒于此,有必要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對財務風險進行預警。
(一)預警財務風險,提高危機意識
建立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運營、管理情況進行評價的指標體系,可以對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風險進行預警,提高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者的風險意識。而這個財務風險并不僅僅體現在目前農業資產管理機構所關注的資產負債率上。事實上,就整體而言,農村集體經濟的資產負債率并不高,反而是由于收益分配的剛性支出高于經營純收入而帶來的收不抵支。長期大范圍的收不抵支必然會侵蝕集體經濟的基礎,給集體經濟帶來風險和危害,甚至引起社會動蕩。
(二)促進農村集體資產運營效率的提高
在農村集體經濟運營和集體資產管理中引入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可以通過對財務風險預警體系中的重要財務指標進行分析,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管理者有針對性地改進集體資產管理質量,提高集體資產的管理效率。通過有計劃地調整資產結構、收入結構、支出水平或是收益分配規模,促使集體資產的經營、管理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三)改善農村集體經濟收支結構
集體經濟運行的好壞、集體資產運營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是在收支結構上體現的。農村集體經濟出現收不抵支的局面,往往是收支結構不合理的重要體現。引入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可以將收支結構和財務風險關聯起來。引導集體經濟組織的管理者重視收入結構、經營費用構成及收益分配比重,通過分析壓縮不必要的開支、理性調整股利分配比重,降低收不抵支的風險。
那么,如何評價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的好壞呢?什么情況下的村集體資產經營才是一個相對安全的狀態呢?這需要建立一系列指標進行評價。設置反映村集體經濟運營、管理水平的一系列指標,根據這些指標對村集體經濟的情況進行預警。目前上市公司的財務預警機制已經較為成熟,因此可借鑒公司財務管理中采用的財務風險預警理論、機制及方法,根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特性進行相應的調整和修正,提出反映農村集體經濟財務風險的一系列指標,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財務預警。
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特點及風險分析
(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特點
1.承擔的職能不同
眾所周知,企業是屬于自負盈虧的經營組織,因此收入主要來源于自身的經營活動,支出主要用于經營活動。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管理者即村委會成員承擔著雙重職能,一方面要從事農村集體資產的運營管理,另一方面又要擔任行政職務。因此,收入大部分來源于經營活動,但也有部分來源于政府撥款或補助;支出部分用于經營性開支,部分用于行政管理及公益福利開支,但難以具體區分。
2.較少從事生產活動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吸引了大批的港臺投資者,租用集體經濟物業辦廠或租用集體組織土地自建廠房。由于這種以收取土地和物業租金為主的盈利模式成本低、風險小、收入穩定,受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極大青睞,從而導致該盈利模式得到廣泛而迅速地擴張,興辦集體企業的積極性則大大降低。如在廣東東莞,除鳳崗鎮雁田村、中堂鎮潢涌村等個別村從事實業投資外,大部分村不持有存貨(持有存貨的村占15.71%,而持有百萬存貨的村僅占6.67%)。
3.實業投資少且決策難
由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重大決策需要村民集體表決,對于村民來說,一方面擔心投資風險,另一方面擔心投資帶來的經營效益被村委會成員侵吞,因此不傾向于實業投資和高風險高收益項目投資。這也是擁有實業投資的村占比極少的重要原因。對于村委會成員來說,由于4年換屆一次,大部分實業投資短期內很難顯現經濟效益,且村委會成員的績效工資卻是根據在職期間的經營純收入發放,故對他們來說,投資面臨的風險遠遠超過由此帶來的收益(獲得連任及薪酬增加),同樣傾向于保守經營。
4.公益福利支出及分紅壓力大
由于珠三角地區的農村工業化、城市化較為發達,農村已由農業經濟轉為工業和商業經濟,需要村里提供大量的教育、治安、環衛、社保、公共設施維護等公共服務。而這些公益福利費用大部分由村級負擔,且逐年呈增長趨勢,但政府補貼卻呈下降趨勢。另一方面,村民對分紅的訴求往往是只增不減,且不論宏觀經濟環境如何。這兩項支出每年占分配支出的比重超過95%,成為每年的剛性支出,給農村集體資產經營帶來較大的經營壓力和負擔。
5.財務報表構成不同
上市公司或企業的報表一般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而農村集體經濟報表則包括資產負債表、收益分配表和公益費用決算表,即沒有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是反映村集體組織財務狀況的報表;收益分配表是反映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成果和股東分紅、公益福利費用等收益分配情況的報表;公益費用決算表是反映村集體經濟組織各項公益福利支出明細情況的報表。
(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風險分析
1.債務清償風險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屬于全體村民共同所有,資產的安全性是村民最關心的問題,因此保值增值、降低償債風險是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的重中之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管理者是村委會,他們既沒有豐富的資產管理理論知識,也沒有職業經理人的企業管理實踐經驗,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債務風險的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農村集體資產的主管部門來說,也高度關注債務風險。農村集體經濟的債務風險過高,在很大程度上會動搖農村集體經濟基礎,影響農村地區的安定團結,帶來較大的社會危害。
2.資產經營風險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由少數幾個村委會成員負責經營管理,而資產屬于全體村民共同所有,經營過程的財務監管和經營費用控制的重要性就很明顯。財務監管寬松,管理費用支出過大,特別是接待費的控制不嚴,可能會導致村委會成員在職消費,而費用卻由全體村民負擔,且不能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帶來任何經濟效益。同時由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物業出租的依賴程度較高,物業管理和維護成本即租賃費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經營風險。
3.投資決策風險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重大投資決策大都由村民集體投票決策,由于各村民對項目投資的性質、內容、風險等并不完全了解,基于回避風險的考慮,往往會投反對票。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投資決策,喪失獲得至少高于存款理財利息收入的機會。在經濟環境好、物業出租壓力小的年份,這種影響不甚明顯。但當經濟出現低迷、物業出租不易的情況下,就會給農村集體經濟收益帶來較大的波動。
4.可持續發展風險
農村集體經濟不僅可以解決部分農民的就業問題,農村集體經濟效益好壞還直接關系到村民的分紅高低,且農村的治安、環衛、社保、公共設施維護等公共支出和股東分紅等公益福利性支出大部分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擔,政府能夠提供的財政補貼極其有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肩負著解決就業問題和負擔公共服務費用的雙重責任,農村集體資產經營效益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農民收入的高低和公共服務的提供效果,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帶來較大的壓力,因此可持續發展就顯得至關重要。
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財務預警指標的選取原則
1.系統性原則
由于單一的財務風險預警指標不僅不能全面反映集體經濟運營面臨的風險,還可能會因為風險因素考慮不全面,忽視問題的核心,導致管理者做出錯誤的決策。在集體經濟財務風險預警的指標選擇上,要遵循系統性原則。指標的系統性強調各個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系,因此應全面考慮反映集體經濟的債權債務風險、經營管理狀況以及公益福利費用的分配情況。
2.可操作性原則
由于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的目的是為集體經濟的管理者提供管理與決策服務,因此指標體現的設計應當考慮其可操作性。選取的財務指標不僅符合財務風險預警的目的,更應有數據支持。該數據應當是便于收集和整理的,數據的獲取具備準確且低成本的特點,否則建立的指標體系既無預警目的,也無法指導實際工作。
3.預測性原則
財務風險預警要求能對集體經濟組織的未來財務危機進行預測,因此指標的選擇應當具有預測性,且能夠比較快速直觀地反映經濟運行的主要方面。一旦反映集體經濟運營情況的財務指標出現惡化,則財務預警系統能預先發出警示,提醒決策者關注并加以防范。
4.科學性原則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指標的構建應當充分考慮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根據原因進行指標設計,以便該指標體系能夠準確和全面地對財務狀況做出科學的描述和合理的解釋。
5.可比性原則
由于各村從事經營活動的內容有所不同,所處的經營環境千差萬別,舉債及分紅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財務風險預警的指標選擇上要充分考慮這些差異,盡可能選擇對各村具有意義的指標。
(二)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選取依據
1.體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面臨的風險
由于村委會成員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者、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者,具有企業自負盈虧的獨立經營特點,因此,在進行財務風險預警的指標選擇時,要體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主經營過程中面臨的債權債務、資產經營、投資決策、可持續發展等風險,反映集體資產整體運營水平,從而全面綜合衡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面臨的各類風險,所選取的指標應與集體經濟所面臨的各類風險一一對應。
2.反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行政能力
村委會成員同時是最低一級行政機構事務的執行者,承擔農村行政管理的具體事務,接受政府的撥款和補貼。因此,在進行財務風險預警的指標選擇時,要體現反映村級組織行政管理的特點,特別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公益福利費用和股東分紅的承擔,即反映行政管理能力的高低。
鑒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屬于典型的“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村企不分的格局,參照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指標的構建體系,從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四個方面設置反映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水平高低的指標,從公益支出及分紅情況反映村級組織行政管理職務的承擔情況。其中償債能力反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債務清償風險,營運能力反映資產經營風險,盈利能力反映投資決策風險,發展能力反映可持續發展風險。
(三)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選擇分析
根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風險預警的選取原則,指標的選擇分析如下。具體指標計算如表1所示。
1.償債能力指標
償債能力反映農村集體資產的變現能力和債務的保障程度,衡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債務清償風險的高低。在指標選擇上既考慮短期償債能力的評價,也包括長期償債能力的考核。反映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一般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現金比率;反映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一般包括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已獲利息倍數和現金債務總額比。
由于大部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持有存貨,因此在短期償債能力指標選擇上不考慮速動比率,只用流動比率。因為如果存貨為零,則流動比率基本等于速動比率,意義不大。另一個指標則考慮反映現實的短期清償能力,現金比率即年末貨幣資金加短期投資與年末流動負債總額的比值。該指標越大,企業的現實短期清償能力越強。
長期償債能力用資產負債率衡量,盡管企業財務中常用已獲利息倍數、權益乘數等指標,但超過30%的村利息支出為零,則已獲利息倍數的計算沒有意義;而產權比率實質上也是資產負債率的體現,因此無需重復考慮。同時,由于集體經濟組織并未編制現金流量表,因此不考慮現金流動負債率和現金負債總額比兩個指標。
2.營運能力指標
營運能力反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現有經濟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其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營運能力主要體現為各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及總資產的周轉效率,指標的選擇主要包括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等。
由于大部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持有存貨,因此在指標選擇上不考慮存貨周轉率這一指標。同時,由于村級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現行市價相差甚遠,且存在大量固定資產未入賬的情況,以固定資產的賬面金額為基礎計算出的固定資產周轉率并不準確,不能如實反映固定資產的周轉情況,故將該指標剔除。最終選擇的反映農村集體經濟營運能力的指標包括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
3.盈利能力指標
盈利能力反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獲取利潤的能力,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源泉所在,是各項投資決策的綜合體現。對于盈利能力,主要是從銷售、資產和資本三個角度進行獲利分析。常用的財務指標包括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銷售現金比率、總資產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資本保值增值率等。
由于農村集體經濟報表與企業報表存在一定的差異,基于數據獲取的便利性原則,選取了經營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和剔除非經營因素資本保值增值率,其中經營收益率類似于企業財務分析中的銷售利潤率。由于報表中并未體現集體經濟的所得稅費用信息,因此不區分利潤總額和凈利潤,按經營純收入計算。此外,由于農村集體經濟的收入部分來源于政府補貼,因此在計算資本保值增值率的時候剔除了非經營因素的影響,即政府補貼。
4.發展能力指標
發展能力反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擴大經營規模、壯大經濟實力的潛力,衡量農村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性,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農村集體經濟的未來發展前景,主要從增長速度上體現。常用的財務指標包括銷售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資本積累率和總資產增長率。
在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能力評價上主要選取了總收入增長率、純收入增長率和總資產增長率,而沒有考慮資本積累率。原因在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于承擔社會管理服務功能存在政府補貼,導致資本積累可能是由于補貼帶來的,實質上跟集體資產的經營關系不大,且政府補貼本身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具備客觀性和可持續性。
5.公益支出及分紅情況
在農村集體資產經營中,公益福利性支出和股利分配情況是影響農村集體經濟收不抵支甚至資不抵債的最重要原因。由于東莞農村大部分的公益福利性費用由村級承擔,政府補貼資金有限,且公益福利性費用往往具有“剛性”的特點,縮減開支難度相對較大,特別是跟教育、治安、環衛、社保和公共設施維護相關的支出。因此選取了公益費用占總費用的比重和股利分配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兩個指標來衡量收益分配的合理性。
最后,由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報表不包含現金流量表,因此不設置現金流量相關財務指標,而增加一個反映農村集體經濟規模的指標,即總資產的對數。利用農村集體經濟資產規模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分層分析。
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預警指標的優化
(一)財務預警指標優化的原因
上述根據農村集體經濟的特點及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的建立原則,初步選取的16個財務指標用于農村集體經濟財務分析預警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預警指標體系選取的指標過多,不利于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降低預警模型的效率,影響預警的效果。二是多個指標之間可能存在較大的相關性,即多重共線性的問題,往往會降低預警模型的預警精度。因此,需要對選取的16個指標進行優化。一方面簡化預警難度,另一方面提高預警精度。
(二)財務預警指標優化的思路
對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的優化主要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選取顯著性指標和降低指標體系的維度。模型構建的思路主要有三種:一是構建多元線性判別模型,二是構建多元邏輯回歸模型,三是利用神經網絡原理構建模型。
1.多元線性判別模型。該模型的構建方法是首先將初選的16個指標進行K-S正態分布檢驗,對符合正態分布的指標進行T檢驗,選取通過顯著性檢驗的指標;對不符合正態分布的指標進行M-U非參數檢驗,選取通過非參數檢驗的指標。然后將選取的通過K-S檢驗且顯著的指標和通過M-U非參數檢驗的指標進行多元判別分析,根據多元判別分析的結果構建Z-Score模型。
2.邏輯回歸模型。該模型的構建方法是首先將初選的16個指標進行T檢驗,剔除不顯著的指標;然后對通過顯著性檢驗的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根據重要性、全面性和能對風險進行合理解釋的原則剔除關聯度較高的指標;對剔除后的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主成分指標,以提取的主成分指標作為構建邏輯回歸模型的基礎。
3.神經網絡模型。該模型的構建方法是首先將初選的16個指標進行無量綱化,即標準化處理;然后通過因子旋轉進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主成分;最后用MATALAB工具箱中的訓練函數訓練網絡模型,通過權值矩陣和閾值檢驗模型的精度和判別率。
由于不同模型構建的原理不同,其預測的精度也必然不同,因此可通過比較不同模型預測精度從而選擇最優模型。至此,通過模型的構建即優化過程既解決了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的顯著性問題,同時也達到盡可能降低預警指標體系的維度、提高預警有效性的目的。
五、結語
總的來說,根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特點及風險特征,結合財務預警理論,根據一定的原則構建農村集體經濟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不僅可以預警財務風險,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危機意識,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管理者改進經營管理方式、提高資產經營效率,同時還可以促進其改善收支結構,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的健康有序運行。通過對農村集體經濟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優化,提高預警模型的預警精度和預警效果,為農村集體經濟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雷振華,鄒果.內部控制視角下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J].財務與會計,2014(10):57-58.
[2] 鄭鵬,李雅寧.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改進的研究[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502-507.
[3] 鄧馨,國超.引入EVA指標的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模型對比研究[J].會計之友,2016(8):39-42.
[4] 劉洪峰,周艷海,任偉峰.Themis模型及其對企業財務預警體系構建的啟示[J].財務與會計,2015(1):67-69.
[5] 凌立勤,倪燕.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的實證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117-123.
[6] 李小琳,葛金鑫,鐘余.財務預警的指標篩選問題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3(8):145-147.
[7] 馮敏,沈丹.廣西聯通財務預警診斷指標體系建設與應用[J].財務與會計,2014(2):15-16.
[8] 鄭曉云,李建華.房地產上市公司財務預警實證研究[J].會計之友,2015(9):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