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雪
摘要:2014年年初,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標志著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邁出了重要一步。但受社會經濟條件、制度發展狀況及政府財政支出偏好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府財政責任和財政負擔仍存在不足之處。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為例,分析了目前呼市制度運行中政府財政責任存在的問題,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初步提出對策,對未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中的政府財政責任問題的解決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 政府財政責任 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F8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9-0009-02
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中的政府財政內容
(一)概念界定
2014年年初,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將新農保和城居保合并實施,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了制度名稱、政策標準、管理服務和信息系統的統一,邁出了最終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一步。
政府財政責任是指政府財政部門行使財政管理職權,對國家承擔的職責和義務。包括組織財政收入安排財政支出、實現財政收支平衡、促進資金合理配置和財力合理使用以及監督管理社會經濟生活和財政分配全過程等責任。城鄉居保中政府財政責任的發揮對其制度運行成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礎養老金的發放、激勵效應的提高都有賴于政府財政責任。
(二)呼和浩特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財政責任現狀
呼和浩特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目前設有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3000元共13個繳費檔次,相對應的政府財政補貼為選擇100元至400元繳費檔次的分別補貼30元、35元、40元、45元;選擇500元至1000元繳費檔次的分別補貼60元、65元、70元、75元、80元、85元;選擇1500元、2000元、3000元繳費檔次的分別補貼85元。參保人可自主選擇繳費檔次,多繳多得。其中,參保人選擇200元及以上檔次并且累計繳費超過15年的,每多繳1年,基礎養老金提高2元。由此,各繳費檔次到齡時的養老金待遇水平如表1所示。年滿70-79歲的居民,基礎養老保險金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10元/月,年滿80周歲的居民,基礎養老金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20元/月。
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中政府財政投入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財政補貼缺乏激勵效果
呼和浩特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有13個繳費檔次,前10個繳費檔次以100元的公差逐檔遞增,后3個繳費檔次分別以500元和1000元遞增;但對應的政府補貼情況為前4個繳費檔次以5元的公差逐檔遞增,第5到第10個繳費檔次以5元的公差遞增,后3個繳費檔次的政府補貼統一為85元。由此可見,當繳費檔次成倍增長時,政府補貼沒有以相應比例增長。據劉雙雙在《民族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研究》中調研指出,在2012年制度實施時,其198個參保繳費的調查對象中,有394%的居民選擇了最低檔100元繳費,333%的居民選擇200元繳費。由此可見,居民多選擇100元與200元這樣較低的繳費檔次,而這樣的繳費檔次在滿足待遇領取條件時其養老金水平無法完全滿足未來養老保障需求。
(二)缺乏正常的基礎養老金調整機制
呼和浩特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基礎養老金由2012年115元/月,每年遞增增加5元直至2016年135元。政府補貼水平始終以每年5元的增幅增加,但呼和浩特市城鄉地區生產總值保持增長,雖然增幅有浮動,但始終比上年增長75%以上。由此可見,財政補貼沒隨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作出調整。
(三)基層經辦人員行政經費不足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作為由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合并而成的一項制度,其合并后由于其在人員編制、經辦經費保障等方面沒有明確規定,各級政府沒有將相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大部分地區沒有為經辦機構配備足夠的人員。辦公經費沒有落實,基層經辦力量薄弱。
三、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中政府財政投入的對策建議
(一)引入激勵機制,將財政補貼投入水平與GDP增長水平掛鉤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的目的之一是使城鎮與農村居民覆蓋于同一制度之下,增加制度公平性。在實行并軌前,城鎮居保與新農合制度覆蓋人群已經十分廣泛,因此城鄉居保制度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不平而非不公。將財政補貼水平與GDP增長水平掛鉤,有利于城鄉居民共享經濟增長成果。
具體做法是,將目前每個繳費檔次的政府補貼水平設置為其政府財政補貼基礎水平,GDP同比上年增長比例作為系數與政府財政補貼基礎水平相乘作為當年該檔次的政府財政補貼數額,與其政府財政補貼基礎水平相加,得到當年該檔次的政府財政補貼水平。即:當年該檔次政府財政補貼水平=(1+ GDP同比上年增長比例)*該檔次財政補貼基礎水平
(二)建立基礎養老金正常增長機制,與城鄉居民收入掛鉤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待遇的替代率應當滿足城鄉居民退休后的基本生活,且未來此制度將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進一步并軌,因此在待遇計發辦法上可以向城職保靠攏,為進一步的合并打好基礎。
筆者認為,可將上年度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數的一定比例的1/12作為基礎養老金的調整機制,適應經濟發展的同時,逐步提高城鄉居保的待遇水平。
(三)完善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
參保者累計繳費滿15年,每多繳一年,基礎養老金增加所繳費檔次的5‰,最高一年不超5元。即選擇100元檔次,繳費超過15年,每多繳一年,增加0.5元;選擇1000元檔次及以上的,每多繳一年,增加5元基礎養老金。這樣可以鼓勵參保群眾長繳的同時,能夠有更多的動力選擇較高檔次。
(四)政府財政重視基層經辦機構建設
根據轄區內人口總數、參保人數、行政人員數等基本情況,確定政府基層機構建設的財政投入水平。協調相關部門,加大對嘎查村、社區協辦員補貼力度,逐步建立與服務人群掛鉤的經費保障體制;要進一步加大對蘇木、鄉鎮社保所的投入力度,并按照事權、財權對應的原則,解決辦公設備、辦公場所的所需資金。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施過程中,政府財政責任的承擔對增強參保者的繳費積極性、提高待遇水平及公平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政府財政責任進行探討和研究,明確城鄉居保中的政府財政責任,各級政府之間相互支持和配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將更加高效并可持續地運行。
參考文獻:
[1]齊鵬.中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6.
[2]羅琰.上海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
[3]董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滿意度評價[D].陜西師范大學,2015.
[4]睢黨臣,董莉,張朔婷.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并軌問題的思考[J].北京社會科學,2014(7):38-43.
[5]曹俊山.上海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評價與完善研究[D].復旦大學,2011.
[6]馬娟.完善上海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研究[D].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1.
[7]夏迎秋,景鑫亮,段沁江.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銜接的現狀、問題與建議[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0(1):43-48.
[8]郭婷.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中央財政補貼政策探討——基于公平視角[J].財政監督,2016(14):65-70.
[9]周志凱,徐子唯,林夢蕓.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中的財政責任[J].財政研究,2015(1):20-23.
[10]黃麗,羅峰,劉紅梅.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政府補貼問題研究——基于廣東省的實證研究[J].人口與經濟,2014(4):134-139.
[11]農村牧區社會保險處.我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建議[C].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2014:134-139.
[12]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內蒙政發(2015) 21號)[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