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娜+??
摘要:合作學習理念的理論支撐為建構主義、認知發展理論、需要層次理論和群體動力理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合作學習的類型有過程型、結構型、指導型和探究型。為確保合作學習的效果,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解決小組成員之間的矛盾、搭便車現象和教師監控不到位的問題。
關鍵詞:合作學習 理念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9-0011-01
一、合作學習概念的界定
(一)合作學習教育理念的發展歷程
2000多年前,我國的《學記》就有記載: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國外,關于合作學習論述的理念也有很多。公元1世紀左右,古羅馬著名的昆體良學派認為:學生可以從互教中受益。到了現代,對于合作學習的理念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細致。20世紀初,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兒童一邊當學生,一邊當“先生”的教學理念暨“小先生制”。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這種合作、互相學習的教學理念隨著時間的遷移,體現出越來越重要的價值。
(二)合作學習的定義
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概念有不同的觀點。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教授斯萊文認為其是學生在小組中參加活動,并依據整個小組在學習或者活動中取得的成績進行獎勵或者認可的一種教學方法。約翰遜兄弟則認為其是在教學上運用學習小組,小組內每一個成員的學習都得到提高的一種教學策略。我國學者王坦總結了不同專家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不同定義,提出合作學習旨在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相互合作,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小組的總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本文中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和學生活動中的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達成高職學生人才培養目標的活動。
二、合作學習的理論支撐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學生在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外界不斷探索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和探索。知識學習不是簡單地由外部向學生內部轉換的過程,需要學生具有很大的主觀能動性。
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是通過同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往逐步形成的。學生圍繞適宜自身發展水平相當的同伴之間進行互相幫助和互相學習能夠有助于他們對一些重要的概念進行理解和掌握。
需要層次理論。在小組學習中,學生能夠實現自我。在表達自身的想法和見解之時能夠得到同伴的尊重。在相互的交往中,能夠學習與人相處的技巧。在相互交往中能夠獲得歸屬感和同伴之間的友愛。在人類發展的長河中,集體是安全的,在集體中的學習能夠給學生提供安全感。不同性別的小組成員的相互幫助同時也能夠滿足小組成員之間的生理需要。
群體動力理論。“群體動力”指來自集體內部的一種“能源”。首先,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認知結構的成員能夠實現互補,產生一種集體的動能。其次,這種小組合作有利于小組成員之間的自尊和自重情感的產生。
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合作學習策略類型
指導型。要求在對學生進行分組以后,由班主任或者輔導員老師對小組進行全程指導。引導和幫助學生設立小組合作學習的階段性學習目標和總目標。這種指導只有在學生需要或者其設立的學習目標有重大偏離之時,教師才去主動干預。否則,小組成員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完成主動糾錯,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過程型。強調完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過程和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的學生的社交技能的發展。整個學習過程是動態的和循序漸進的,學生的學習不受教師的干預,但是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以分階段對學生進行測驗的方式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
結構型。要求教師或者指導者提供不同的學習結構。對于這種合作學習方式的具體運用要求輔導員和班主任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同層面,采用樹狀、圖示或者大綱式的學習方法供學生選用。
探究型。針對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過程中的復雜問題由小組成員進行研究、調查、訪問、討論和實證的方式進行學習。
四、小組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和解決措施
其一,小組成員間不斷產生矛盾。這主要是由于合作學習小組中的學生彼此是異質的,他們在性別、學業成績、能力、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異。這一問題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解決。剛開始,學生可能會對現有的分組不太滿意,但當他們得到他們小組的第一次小組分數后,就會意識到他們是一個整體,有一種“榮辱與共”的關系,必須合作才能成功。再加上教師的引導,慢慢地,他們就會和睦相處了。這也是保持小組相對穩定的意義所在。
其二,個別小組成員“搭便車”。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經常發生的現象是有些組員表現不積極,出現等靠要的現象。他們指望別的小組成員努力然后獲得比較好的成績。消除搭車現象一種辦法是使每個學生在小組作業中都負責承擔獨特的一部分任務;另一種辦法就是使學生各自為他們的學習負責。
其三,教師監控不到位。學生的合作學習往往需要教師的監控。尤其是實施實驗之初,學生的自我監控水平和合作水平還較低,如果沒有教師適當的監控,其合作學習有時很可能會流于形式,成為無效勞動。因此,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切不可袖手旁觀,無所事事,而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活動中去,除了指導學生的合作學習,還要監控學生的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