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芍藥甘草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用于治療津液受損、陰血不足、筋脈失濡導致的腳攣急(抽筋)。方中芍藥古代不分赤白,現在有赤芍和白芍之分,白芍長于柔筋緩急、養肝柔肝,赤芍長于活血化淤,用于治療抽筋宜用白芍。甘草可以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炙用長于治療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甘草用于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本方宜用炙甘草。方中芍藥酸寒,養血斂陰,柔肝止痛;甘草甘溫,健脾益氣,緩急止痛。二藥相伍,酸甘化陰,調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甘草
現代研究認為本方具有解痙、止痛、抗炎作用,對病變異常興奮狀態有強力的抑制、鎮靜作用。其中芍藥對疼痛中樞和脊髓性反射弓的興奮有鎮靜作用,能治療中樞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攣急,以及因攣急而引起的疼痛。芍藥、甘草中的成分有鎮靜、鎮痛、解熱、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二藥合用后,柔筋緩急作用可以顯著增強。
白芍
芍藥甘草湯可以加減用于脘腹疼痛、腓腸肌痙攣、肋間神經痛、胃痙攣、胃痛、腹痛、坐骨神經痛、婦科炎性腹痛、痛經,以及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癥、急性乳腺炎、頸椎綜合征等屬陰血虧虛、肝脾失調者。
做法:白芍20~30克,炙甘草10~20克,加水1000~1500毫升,煎煮20分鐘,濾去渣;也可以在藥汁內加入少量白糖拌勻調味。
食法:代茶飲用。
功效:溫補中陽。
對于小腿抽筋,除了服用本方,還可以平時多做一些踝關節運動,拉伸小腿后側肌群,綜合治療,效果更佳。
芍藥甘草湯是一張酸苦養血、甘緩補中的名方。成無己說:“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以灌四旁,故攣急,用甘草以生陽明之津,芍藥以和太陰之液,其腳即伸,此即用陰和陽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