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有很多中成藥可以外用,但正確的方法很多人無法掌握。
散劑
中成藥外用散劑因治療目的不同,有3種使用方法。
撒敷法:將藥粉直接均勻地撒布患處,再用消毒紗布或外貼膏固定,達到解毒消腫、提腐拔膿、生肌斂瘡的功效。如生肌散、珍珠散等。
調敷法:用茶、黃酒、香油等液體將藥粉調成或研成糊狀敷于患處。如用茶水調敷如意金黃散,取茶葉解毒消腫的功效;用黃酒調敷七厘散,以提高其活血化淤、止痛的效果。
吹敷法:將藥粉裝入硬紙筒中吹到患處,如用冰硼散吹敷治口腔糜爛、牙齦腫痛。
中成藥油膏劑、水劑
多采用將藥物直接涂敷與患處。如紫草膏、獾膏等。
中成藥膏劑主要包括軟膏劑、膏藥、橡皮膏 3種。在使用膏劑前,應先清洗患部皮膚,以免影響其療效,尤其是使用化妝品的患處皮膚一定要清洗干凈,否則膏藥容易脫落。軟膏劑直接涂抹于患處即可,如青鵬膏等;黑膏藥需加熱烘軟后貼敷患處,如狗皮膏;橡皮膏可直接貼敷患處,如傷濕止痛膏。此外,還有一些特殊使用的膏劑,如奇正消痛貼膏,在貼敷前應揭除藥貼的塑料薄膜,再將小袋內的潤濕劑均勻涂在中間藥墊表面,敷于患處或穴位,輕壓周邊膠布貼實即可。此外,還應注意每種膏劑的涂抹和貼敷時間,一般膏藥大多貼敷24小時更換一次,但也有特殊的,如南星止痛膏,貼敷24小時后,隔日再貼。
中成藥膜劑
用于貼敷口腔黏膜、眼結膜、陰道黏膜患處表面,可使藥物發揮局部或全身的治療作用,如口腔潰瘍膜等。
栓劑
將藥物置于肛門或陰道中,待藥物溶化吸收后發揮局部或全身的治療作用,如苦參栓、野菊花栓等。
噴霧劑
有些噴霧劑是專供外用的,如治療軟組織損傷的傷科靈噴霧劑,由于含有酒精,所以不宜長時間大量使用,以防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