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風海
摘 要:種植戶在對農產品進行種植過程中,會運用農藥來對農產品生長、品質進行保障,因此會導致食品存在農藥殘留。為保證食品食用安全,相關人員會對食品進行農藥殘留檢測,而樣品前處理作為檢測工作中的重要內容,處理技術自然也成為了業內人士研究的重點。作者將結合自己多年工作經驗,對樣品前處理技術進行分析與探究,并會對農藥殘留檢測發展前景進行預測,希望能夠對我國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關鍵詞:農藥基質;樣品;食品農藥殘留;處理技術
為對食品農藥殘留進行高質量檢測,應將殘留農藥有效的從樣品中提取出來,以便下一步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因為食品殘留農藥含量較低,且基質較為復雜,存在著多種干擾因素,這就直接加大了檢測工作的難度,傳統檢測技術也在不斷優化與完善之中,各項檢測處理技術科技含量正在不斷增加,樣品前處理技術正在不斷完善之中,值得對其進行深入探究。
1 食品農藥殘留檢測樣品前處理技術
1.1 固相萃取技術
該項技術是在柱液相色譜以及液固萃取技術之上發展而來的,屬于樣品預處理技術。在運用該項技術對樣品進行處理時,檢測人員會運用固體吸附劑對液體樣品進行處理,實現對目標化合物的吸附與提取,使其能夠從樣品本體與干擾化合物中脫離而出。之后,會通過洗脫液進行洗脫或者進行加熱吸附的方式,實現其與富集目標化合物的脫離,從而完成萃取。但由于食品殘留農藥的基質類型種類較多,且擁有不同種類的干擾物,其中的色素、脂肪以及水分含量也有著一定的差異,所以檢測人員需要對樣品類型進行分析,根據待測農藥來對吸附劑進行確定,進而完成固相萃取技術[1]。
在萃取時,如果樣品為固體,則應先用適當技術對其進行提取,進而再用固相萃取技術對其實施凈化處理。其中,在對油脂類樣品進行處理時,應在樣品中加入等量丙酮,將兩者混勻之后會用乙腈與乙烷對其實施相應處理。但如果樣品為水分較多且脂肪較低,通常會用極性溶劑對其先進行提取,像乙腈、丙酮等等,之后再按照農藥性質與種類,對固相吸附材料進行科學選擇,從而完成分離與凈化。
1.2 凝膠滲透色譜技術
該項技術會按照被分離物質分子量,運用分子篩性質固定凝膠,完成物質分離。起初,該方式主要用于對蛋白質進行分離,但在非水溶劑分離凝膠種類不斷增加之后,該項技術便在農藥檢測工作中得到了應用。
相關保證凝膠滲透色譜參數達到最佳,就需要對溶劑以及載體進行合理選擇,以確保檢測儀器性能能夠保持最優狀態,從而達到理想的分離效果。所以相關人員一方面要對載體進行合理挑選,要保證載體機械強度、化學惰性以及熱穩定性等內容可以達到理想標準;另一方面要對載體填充密度以及粒度大小進行計算,以確保最終分離質量[2]。同時為對分離容量以及范圍進行進一步拓展,檢測人員要對載體混合裝柱的孔徑進行多項選擇,還可以運用串聯的方式,對多種載體色譜柱進行處理。此外因為凝膠滲透色譜其色譜通常為液體狀態,所以溶劑熔點應保持在一定標準內,則沸點要高于實驗溫度數值,以降低流動產生的阻力值。該項技術擁有著凈化容量大以及可反復進行使用的優勢,其適用范圍以及凈化效率與吸附柱色譜相比,更加理想。
1.3 索氏提取技術
這一提取技術在農藥殘留提取中的應用時間最長,也最為常用,萃取效果相對也最為理想。在使用該項技術進行檢測時,檢測人員會通過虹吸原理以及溶劑回流,可以實現對固體物質的一次性萃取,因此萃取結果也相對較為理想。在進行萃取之前,檢測人員需要對固體物質進行研磨處理,保證液體浸溶面積的持續性擴展;其次,要將固體物質放置在濾紙套之內,并將其存在的萃取室之內;再次會對溶劑進行加熱,使蒸汽能夠在溶劑沸騰之后上升到導氣管之中,以便對其實施冷凝、提取,從而確保固體可溶物能夠被完整收集到燒瓶之中[3]。
1.4 微波輔助萃取技術
微波輔助萃取技術誕生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通過微波能對飼料、土壤以及食品等實施有機物提取的技術,是樣品前處理技術中的一種[4]。
在運用其對食品樣品進行前處理時,會運用微波對樣品進行加熱,以便運用物質中的極性分子能夠對微波能量進行吸收的特性,來對極性溶劑進行加熱,保證樣品中的目標化合物進行萃取,從而完成對雜質的分離。和振蕩提取技術有所不同,這種技術使用試劑量相對較小,且有著便于控制以及安全快速等方面的優勢,更加適合對發揮性物質進行提取,且能夠實現對多個樣品同時進行提取的目的。
該項技術的使用效果與溶劑選擇準確性有著直接的關聯,這一點應引起相關人員的足夠關注。因為非極性溶劑介電常數數值相對較低,所以無法對部分透明或者完全透明的微波實施萃取與分離,且要保證溶劑極性以及沸點能夠達到相應標準。目前常用萃取劑主要有乙酸甲苯、甲醇以及丙酮等,檢測人員應按照檢測綜合實情,合理對萃取溶劑類型進行選擇,并要在對非極性溶劑進行使用時,要按照檢測使用量加入適當的極性溶劑,以確保最終的檢測結果。此外,檢測人員還需要對檢測時間、設備以及溫度等因素進行考量,例如要保證溶劑在進行萃取中的溫度不會達到沸騰狀態,并能夠對保證樣品不會分解等。當對各項因素進行科學運用與控制之后,微波輔助萃取技術的功能便能得到切實發揮,前處理檢測結果自然較為理想。
2 食品農藥殘留檢測發展前景
目前樣品處理技術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在實際開展工作時,相關人員會按照待測樣品數量、檢測要求以及實際條件等內容,對樣品前處理方案進行制定。但因為現代各項檢測技術一直處于完善之中,且隨著各項科學技術的不斷加入,檢測技術也會越來越精密、準確,且整體處理效率也會得到切實提升,能夠有效帶動檢測技術的發展,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良好助益。
在今后,食品農藥殘留檢測將從原本單一型農藥檢測,轉變為多種農藥共同檢測的模式,這也是未來該檢測技術主要發展的方向。不過目前這一技術還處于研究之中,還需不斷進行努力。同時由于農藥與有機溶劑對于人體與環境會形成一定影響,所以樣品前處理技術還應朝向無毒化、安全化方向,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3 結束語
鑒于農藥對于人體的危害性,檢測人員必須要對食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予以足夠重視,要對樣品前處理技術進行深入性研究與分析,掌握每種技術正確的使用方式以及使用條件,從而能夠按照樣品形態以及農藥基質等因素,科學對處理技術進行選擇與運用,進而確保各種處理技術能夠得到合理使用,實現對樣品的高效處理,為后續各項檢測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確保最終農藥見檢測質量,為民眾食品食用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1]阿旺頓珠.食品中農藥殘留檢測前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15:175.
[2]潘輝.幾種食品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樣品前處理技術比較[J].生物技術世界,2016,03:57+59.
[3]徐翠敏,徐俊暉.食品安全檢測中樣品前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現代食品,2016,06:120-121.
[4]劉曉敏.常用食品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樣品前處理技術[J].中國醫藥指南,2015,17: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