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晚金 江賢瑩 龔光明
【摘 要】 基于信息不對稱理論,從并購方的角度出發,以我國上市公司的并購事件為樣本,研究了審計師在并購中的作用。研究發現,并購過程中審計師的參與能夠顯著提升并購績效;審計師具備目標企業所在行業的行業專長有助于并購績效的提升;相較于關聯并購,在信息不對稱程度較大的非關聯并購中,審計師的行業專長對提升并購績效的作用更加顯著;參與并購的審計師如果在并購前與并購雙方同時存在業務關聯關系,并購績效會更好。
【關鍵詞】 信息不對稱; 審計師特征; 并購績效
【中圖分類號】 F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7)12-0108-06
一、引言
并購是企業實現經營規模擴張、重要資源獲取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重要發展戰略,但并購在給企業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Pablo et al.[1]的研究認為,雖然企業可以通過并購來實現其戰略愿景,但其中所蘊藏的高風險不可忽視。Balakrishman et al.[2]的研究發現,在并購完成之前,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相關信息的獲取和目標企業價值的評估等方面;而在并購完成之后,并購方在資源整合和運營管理等方面面臨不確定性。多數學者認為,并購中的信息不對稱是存在的,并且會對并購方所做的決策以及并購后的企業績效產生較大的影響。Milgrom et al.[3]的研究指出,并購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可能會導致并購的失敗,或者雙方的整合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Hansen[4]的研究表明,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并購方在談判中處于被動地位,并購方可能需要支付較高的成本才能完成并購。從以上文獻可知,信息不對稱是導致并購績效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的原因之一,這也正是并購中需要聘請高質量審計師等專業咨詢機構的重要原因所在。
在國內上市公司的并購事件中,目標企業大多數是非上市公司,由于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和監管部門的監督,可能會導致目標企業披露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較差、信息對外公開程度低,這就為目標企業隱藏內部重要信息、粉飾財務報表和夸大發展前景創造了條件。Chapman et al.[5]的研究認為,在中國的并購事件中,目標企業的會計信息完整性較差、信息透明度低等問題亟待解決。根據信息不對稱理論,目標企業比并購方更加了解自身實際情況,因而并購方相對地處于劣勢地位。由于對目標企業缺乏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并購方在對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和前景預測方面會與真實情況存在較大的偏差,可能對并購后的企業績效造成不利影響。為進一步規范企業并購行為,證監會出臺的《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和《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規定,作為并購方的上市公司應當聘請相應的專業咨詢機構參與并購活動。依據自身的專業特長,目前審計師的主要職能是對目標企業開展并購專項審計。
本文基于信息不對稱理論,從并購方的角度出發,以我國上市公司2010—2013年的并購事件為研究樣本,研究審計師在并購中所發揮的作用,同時探究審計師的專業技能和與并購雙方的關系對并購績效的影響。
就研究內容來講,已有的關于并購的研究文獻中,對于專業咨詢機構的研究較少,且多數關注投資銀行在并購中的作用。就研究方法來講,現有的文獻多為理論分析。本文將并購過程中的審計師及其特征納入到并購績效的影響因素中,并進行實證檢驗,拓展了現有的關于企業并購的研究。
二、文獻回顧和研究假設
(一)審計師與并購績效
為了降低并購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更好地實現并購的預期效果,并購方可以借助作為第三方的專業咨詢機構的力量來改善現狀。參與企業并購的專業咨詢機構主要有資產評估機構、投資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孫軼等[6]的研究發現,并購方會通過聘用咨詢機構來控制并購中的風險。韓倩倩等[7]從理論上分析了審計師的并購風險過濾職能。李彬[8]的研究認為,專業咨詢機構的參與可以提升并購績效,并且聘請機構的數量和類型對并購績效的影響存在著差異。專業咨詢機構憑借其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執業經驗,能夠有效緩解并購風險給并購方帶來的負面影響,協助并購方做出恰當的決策,因此專業咨詢機構在并購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關于目標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在并購中的影響,Hollis et al. [9]的研究發現,目標企業低質量的會計信息不僅會導致較高的并購溢價,而且還會導致并購交易中止的概率上升。Maureen et al. [10]的研究發現,目標企業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可以降低并購中的不確定性,使并購方更加準確地評估目標企業的價值。相較于其他專業咨詢機構,審計師的獨特作用體現在通過對目標企業的財務報表審計,有效地防范目標企業隱藏內部信息、夸大經營業績、提供虛假信息等行為,提高目標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縮小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有助于并購方對目標企業進行準確的價值評估和前景預測,協助并購方制定合理的并購決策,進而提升并購績效。因此,提出第一個假設。
假設1: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企業并購過程中審計師的參與可以顯著提升并購績效。
(二)審計師行業專長與并購績效
Owhoso et al. [11]的研究發現,具有行業專長的審計師能夠及時發現該行業的企業財務報告中的錯報。范經華等[12]的研究發現,審計師的行業專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企業盈余管理的行為。謝盛紋等[13]的研究表明,審計師的行業專長能夠減少錯報發生的可能性,降低財務重述發生的概率。從以上文獻可以發現,審計師行業專長是體現審計師專業技能的重要方面,具有行業專長的審計師擁有關于被審計單位所在行業的會計政策和企業運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以及豐富的執業經驗,能更準確地鑒證被審計單位財務報告的公允性和合法性,從而提高審計質量。本文所研究的審計師行業專長指的是審計師所具備的目標企業所在行業的行業專長。
當審計師具備目標企業所在行業的行業專長水平更高時,審計師就能更有效地對目標企業開展報表審計活動,發現目標企業財務報告中的更多錯報,向并購方提供更加公允和規范的財務報表,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縮小雙方之間的信息差距,改善并購方在并購談判中的地位,協助其做出更加恰當的并購決策,從而提升并購績效。因此,提出第二個假設。
假設2: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審計師的行業專長可以顯著提升并購績效。
并購按照并購雙方是否存在關聯方關系,可以分為關聯并購和非關聯并購。關聯并購是發生在企業關聯方之間的并購行為。潘瑾等[14]的研究發現,關聯并購的風險小于非關聯并購,關聯并購的績效高于非關聯并購的績效。巫岑等[15]分析了關聯并購的信息傳遞效應,認為關聯并購主要通過創造先驗消息和信息交流兩種機制實現信息傳遞。根據以上文獻可以得知,在關聯并購中,雙方之間的信息傳遞更為直接,相關信息被隱瞞和扭曲的程度較低,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較低。而在非關聯并購中,并購雙方之間缺乏直接的溝通渠道,且目標企業基于維護自身的利益和對并購方的不信任,可能會隱瞞自身企業的真實情況,這樣會給并購方對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和前景預測造成阻礙。這就意味著,非關聯并購中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會更高,這更加需要有較高專業技能的審計師來識別目標企業粉飾報表的動機,進一步提高目標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協助并購方做出更加有效的并購決策,審計師行業專長在非關聯并購中發揮的作用應該會更強。因而,提出第三個假設。
假設3: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相對于關聯并購,在非關聯并購中,審計師行業專長對提高并購績效的作用更加顯著。
(三)審計師的業務關聯與并購績效
Dan et al. [16]的研究發現,在并購之前,并購雙方的報表經由同一審計師審計,并購交易的成功率會得到提升,并購溢價率會下降。Ye et al. [17]的研究認為,如果并購前雙方的報表經由同一審計師審計,可以提升雙方報表的可比性,提高并購的質量。從以上文獻可以發現,在并購之前,并購雙方的報表審計若聘請了同一審計師,有助于降低并購中的信息不對稱,對并購產生積極影響。本文中所提到的審計師的業務關聯指的是審計師在并購前曾參與并購企業或者目標企業的報表審計。
與并購雙方同時存在業務關聯的審計師,對雙方的會計政策、運營模式、盈利狀況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并購中可以起到有效的信息溝通作用,且憑借其對雙方的業務熟悉程度,在并購中可以提高并購審計效率,幫助企業對資源進行有效分配,減少不必要成本的支出,協助并購方制定更具有針對性的并購決策,從而提升并購績效。因此,提出第四個假設。
假設4: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相較于不存在業務關聯的審計師,與并購雙方同時存在業務關聯的審計師參與并購可以顯著提升并購績效。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和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了2010—2013年間中國上市公司的并購事件為初始樣本,按照以下標準進行篩選:(1)剔除并購失敗的樣本;(2)剔除并購方為金融行業的樣本;(3)剔除并購方為ST類公司的樣本;(4)同一家企業在一年內多次發生并購的,選取交易金額最大的并購事件為樣本;(5)剔除相關數據缺失的樣本。經過上述條件的篩選,得到審計師參與并購的樣本量有858個。根據并購發生年度、并購企業的規模和所在的行業等方面選取相似的樣本進行匹配,最終得到未聘任的樣本量有865個。并購事件、企業財務數據和審計師相關數據來自國泰安數據庫,并通過新浪財經網和巨潮資訊網對相關數據進行補充。
(二)變量定義
1.被解釋變量:并購績效(MAP)。并購績效的衡量主要有兩種方法:事件研究法和財務指標法。相較于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國內市場的發展時間較短,當下仍存在著股票價格容易受到干擾,無法真正地反映企業價值等問題,用股票價值變動來衡量績效會存在較大的系統性偏差。因此,本文選擇財務指標法衡量并購績效。本文選用并購方在并購完成后兩年的“總資產收益率”的平均變動值(ΔROA)和“托賓Q”的平均變動值(ΔTobin's Q)來衡量企業并購后的會計績效和市場績效。
2.解釋變量:審計師(Audit)、行業專長(IMS)和審計師的業務關聯(Com-Audit)。
如果聘請了審計師(Audit)參與到企業并購的過程中,則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
關于審計師的業務關聯(Com-Audit),如果審計師在并購前與并購雙方同時存在業務關聯關系,則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
3.控制變量。(1)公司治理:采用并購前一年末并購方獨立董事比例(Indep)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Share)來衡量治理水平;(2)資本結構:采用并購前一年末并購方的資產負債率(Lev)來衡量資本結構;(3)成長能力:采用并購前一年末并購方的營業收入增長率(Growth)來衡量成長能力;(4)企業規模:采用并購前一年末并購方總資產的自然對數(Size)來衡量企業規模;(5)并購交易規模:采用并購方支付的并購價值的自然對數(Scale)來衡量并購交易規模;(6)投資銀行(Consultant):投資銀行參與了并購,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7)關聯與非關聯并購:如果為非關聯并購(Unrelated),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為消除年度和行業的影響,加入年度虛擬變量(Year)和行業虛擬變量(Industry)。
(三)回歸模型
為了驗證假設1,構建模型1,對總樣本進行回歸檢驗。為檢驗假設2,選用聘任組的樣本,構建模型2進行回歸檢驗。為檢驗假設3,將聘任組樣本再細分為關聯和非關聯并購兩個子樣本,分別對模型2進行回歸,比較審計師行業專長對并購績效影響是否存在差異。為了驗證假設4,選用聘任組樣本①,構建模型3進行回歸檢驗。各模型的具體表達式如下:
四、實證結果
(一)描述性統計
表1報告了描述性統計和均值比較的結果。為了便于比較,分成了三個樣本,分別是全樣本、聘任組樣本和未聘任組樣本。
從表1可以看出,聘任組的會計績效(ΔROA)和市場績效(ΔTobin's Q)的均值明顯高于未聘任組,并且在均值檢驗中,兩組的均值差異在1%的水平上顯著,初步支持本文的假設1。
(二)相關性檢驗
對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了Spearman相關系數檢驗,模型1的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得知,Audit與ΔROA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064,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Audit與ΔTobin's Q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056,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初步支持本文的假設1。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未列示模型2和模型3的檢驗結果。在模型2中,IMS與ΔROA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117,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IMS與ΔTobin's Q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097,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初步支持本文的假設2。在模型3中,Com-Audit與ΔROA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071,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Com-Audit與ΔTobinQ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061,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初步支持本文的假設4。
(三)多元回歸分析
本文首先針對每個模型測試了變量的VIF值,結果顯示每個變量的VIF值均小于4.329,說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具體回歸結果見表3和表4。
如表3所示,在模型1中,Audit的回歸系數為0.054,與ΔROA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驗證了假設1。在模型2中,IMS的回歸系數為0.060,與ΔROA在10%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驗證了假設2。在聘任樣本的進一步分組回歸中,關聯并購組的IMS的回歸系數為0.005,與ΔROA的關系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在非關聯并購中,IMS的回歸系數為0.108,與ΔROA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表明相對于關聯并購,在非關聯并購中審計師行業專長對于提高會計績效的作用更加顯著,驗證了假設3。在模型3中,Com-Audit的回歸系數為0.073,且與ΔROA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驗證了假設4。
如表4所示,在模型1中,Audit的回歸系數為0.049,與ΔTobin's Q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驗證了假設1。在模型2中,IMS的回歸系數為0.058,與ΔTobin's Q在10%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驗證了假設2。在聘任樣本的進一步分組回歸中,關聯并購組的IMS的回歸系數為0.023,與ΔTobin's Q的關系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在非關聯并購中,IMS的回歸系數為0.082,與ΔTobin's Q在10%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表明相對于關聯并購,在非關聯并購中審計師行業專長對于提高市場績效的作用更加顯著,驗證了假設3。在模型3中,Com-Audit的回歸系數為0.068,且與ΔTobin's Q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驗證了假設4。
(四)穩健性檢驗
為驗證上述結果的可靠性,本文進行了如下的穩健性檢驗:(1)選用并購方在并購完成后兩年的“凈資產收益率”的平均變動值(ΔROE)對會計績效重新進行衡量;(2)選用被審計單位的營業收入的平方根對審計師行業專長重新進行衡量;(3)為消除過去并購的影響,剔除以前年度發生過并購的樣本,重新進行檢驗;(4)通過同地和異地并購、同行業和跨行業并購兩個方面分別對信息不對稱重新進行分組,檢驗在信息不對稱程度較高的并購中,審計師行業專長提高并購績效的作用是否更加顯著。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未列示相關結果,通過回歸檢驗,系數的符號和顯著性基本沒有變化,穩健性檢驗的結果基本支持原假設。
五、結論和建議
本文基于信息不對稱的理論,從并購方的角度出發,實證研究了審計師及其特征與并購績效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1)審計師的參與有助于降低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提升并購績效;(2)審計師行業專長與并購績效顯著正相關,且相較于關聯并購,在信息不對稱程度較大的非關聯并購中,審計師行業專長對于提升并購績效的作用更加顯著;(3)參與并購的審計師在并購前若與雙方同時存在業務關聯,有助于提升并購績效。
根據信息不對稱的理論,作為買方的并購方處于信息劣勢地位,為爭取在談判中的主動權,并購方需要借助各種力量來協助其對目標企業進行價值評估和前景預測,而審計師參與其中的意義在于提高目標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降低并購中的不確定性,縮小雙方之間的信息差距。本研究的結果支持審計師在并購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同時也發現審計師的專業技能及其與并購雙方的關系在并購中的重要性。本文的研究結論對中國企業的并購實踐具有重要啟示。
本文從一個新的視角研究了審計師及其特征在并購中所發揮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值得未來進一步探討。局限之一,僅考慮了審計師對并購績效的影響,今后可以考慮其他機構,如資產評估機構等在并購中的作用;局限之二,僅研究了審計師行業專長和與并購雙方的關系對并購績效的影響,今后可以考慮審計師的并購經驗在并購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PABLO A L,SITKIN S B,JEMISON D B. Acquisiti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The central role of risk[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6,22(5):723-746.
[2] BALAKRISHNAN S,KOZA M. Information asymmetry,adverse selection and joint ventures: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993,20(1):99-117.
[3] MILGROM P, STOKEY N L. Information, trade and common knowledge[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82,26(1):11-27.
[4] HANSEN R G. A theory for the choice of exchange medium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 Journal of Business,1987,60(1):75-95.
[5] CHAPMAN J C, JI L, LI 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China. Part two:Anatomy of a deal in the middle kingdom[J]. Corporate Finance Review,2011,16(3):12-20.
[6] 孫軼,武常岐.企業并購中的風險控制:專業咨詢機構的作用[J].南開管理評論, 2012,15(4):4-14.
[7] 韓倩倩,李彬.會計師事務所選聘與并購風險過濾——基于信息、政策與治理的分析[J].理論學刊,2015(8):64-70.
[8] 李彬.企業并購中的中介治理效應——基于風險過濾視角的實證分析[J].蘭州學刊,2015(8):174-186.
[9] SKAIFE H A,WANGERIN D D.Target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and M&A deals that go Bust[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3,30(2):719-749.
[10] MCNICHOLS M F, STUBBEN S R. The effect of target-firm accounting quality on valuation in acquisitions[J].Reviews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5,20(1):110-140.
[11] OWHOSO V E,MESSIER W F,LYNCH J. Error detection by industry-specialized teams during sequential audit review[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2,40(3):883-900.
[12] 范經華,張雅曼,劉啟亮.內部控制、審計師行業專長、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J].會計研究,2013(4):81-88.
[13] 謝盛紋,王洋洋,張淑一.審計師行業專長、產品市場競爭與財務重述——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數據[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5(36):70-75.
[14] 潘瑾,陳宏民.上市公司關聯并購績效與風險的實證研究[J].財經科學,2005(1):88-94.
[15] 巫岑,唐清泉.關聯并購具有信息傳遞效應嗎?——基于企業社會資本的視角[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6(2):81-90.
[16] DAN S D,LAMOREAUX P T,LITOV L P,et al.. Shared auditors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6, 61(1):49-76.
[17] YE C, KIM Y,PARK J C,et al. Common auditor in M&A transac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6,61(1):7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