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月運 馬彩鳳 楊永真
【摘 要】 以2008—2015年上市公司的數據為樣本,從應計和真實雙重角度研究了異常審計費用與盈余管理的關系。研究發現,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盈余管理程度顯著負相關,與真實盈余管理顯著正相關,并發現異常審計費用的方向對盈余管理程度有顯著的調節作用。結果表明,審計師抑制了風險較大的應計盈余管理,縱容了風險較小的真實盈余管理,對客戶的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持有不對稱的態度。高于正常水平收費的審計師顯著抑制應計盈余管理為客戶降低風險,明顯縱容真實盈余管理為客戶謀取短期利益。
【關鍵詞】 審計師; 盈余管理; 異常審計費用
【中圖分類號】 F239.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7)12-0114-05
一、引言
迫于盈余目標、融資門檻、政治成本和收益平滑等方面的壓力,客戶既可以采取以會計政策選擇為主的應計盈余管理,又可以采取偏離正常經營活動的真實盈余管理[1]。獨立審計是資本市場上重要的監督力量,審計師對客戶的兩種盈余管理各有什么態度呢?本文從異常審計費用出發,利用滬深上市公司2008—2015年的數據,檢驗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是否存在期望的反向變動關系,驗證審計師對兩種盈余管理是否存在不對稱的態度。
審計費用是審計師與客戶經濟契約的量化表現,既可以反映現實的經濟利益,又可以體現潛在的訴訟風險和聲譽損失。然而,現有文獻發現實際支付的審計費用難以準確反映審計師與客戶之間的關系,只有異常審計費用能更好地捕捉二者之間的經濟契約。實際上,與應計盈余管理的嚴格監管相比,真實盈余管理往往不在監管范圍,很少引起監管部門和審計師的詳查。兩種盈余管理方式的差別可能會影響審計師與客戶的契約關系,也會影響審計師對客戶兩種盈余管理的態度,異常審計費用可以體現契約關系的強弱。因此,我們期望發現審計師為規避風險而抑制客戶的應計盈余管理,為謀取利益縱容客戶的真實盈余管理。
二、文獻回顧
異常審計費用為實際審計費用減去期望審計費用的差值,有正向異常審計費用(大于0)和負向異常審計費用(小于等于0)之分。目前,存在一些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盈余管理關系文獻,尚未發現異常審計費用與真實盈余管理關系的研究文獻。
(一)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盈余管理
從正向異常審計費用看,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盈余管理關系存在相反的結論。一方面,正向異常審計費用可能導致審計獨立性的損害,具體表現為審計師縱容了高付費客戶的機會主義應計盈余管理[2]。即存在正向異常審計費用時,審計師默許了客戶的應計盈余管理。另一方面,正向異常審計費用可以提升審計服務水平。因為審計費用是審計師提供審計服務的價格,高的價格當然要對應高水平的服務質量。應計盈余管理的使用既對應著較高的審計風險,也對應著客戶較高的被發現或處罰風險,高收費的審計師理應為客戶規避風險較高的應計盈余管理。即高付費客戶意味著盈余質量較高[3],對應著較低的應計盈余管理。
從負向異常審計費用(實際審計費用低于正常審計費用)看,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盈余管理之間存在矛盾。一方面,理性審計師對低付費客戶應計盈余管理的縱容動機較弱,客戶應計盈余管理程度也越低[4]。另一方面,事務所對低付費客戶有減少審計投入的動機,制約了審計師對應計盈余管理的發現能力,后果是客戶應計盈余管理程度較高[5]。當然也有學者[6]認為,特殊情況下低的審計費用對應著高的審計質量。
(二)異常審計費用與真實盈余管理
對于異常審計費用與客戶真實盈余管理的關系,迄今僅發現兩篇審計費用與盈余管理關系的研究文獻[7],更不要說異常審計費用與真實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獻了。
總之,已有文獻研究了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盈余管理的關系,但是并無穩健結論,這可能與樣本時間選擇或異常審計費用計量局限有關。雖然Chi et al.[7]研究了審計費用與真實盈余管理的關系,并未涉及異常審計費用與真實盈余管理。與已有文獻不同,我們改變傳統文獻異常審計費用的絕對數計量方式,檢驗異常審計費用相對數與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的關系,辨識審計師的態度。
三、理論假設
目前監管從嚴,審計師風險意識提高。應計盈余管理監管較嚴且審計風險較高,受到了更多的抑制。真實盈余管理因監管寬松且審計風險較小,更容易受到客戶的追捧。在審計風險的約束下,審計師也會投入更大精力(審計收費會高)約束客戶的應計盈余管理。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客戶粉飾報表動機仍存,也會尋求風險更小的真實盈余管理,但是他們并非專家,會求助于審計師的幫助,才能完成隱蔽性更高的真實盈余管理,反映為審計收費高于正常。因此,收費較高的審計師可能存在縱容和幫助客戶尋求真實盈余管理的動機,動機的強弱可能與異常審計費用的方向或大小有關。
(一)異常審計費用對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的非對稱影響
異常審計費用是對審計師潛在訴訟或聲譽損失的補償[8],也是審計師與客戶關系的最好體現,可以更好地反映審計師抑制或縱容客戶盈余管理的動機。具體分析如下:第一,收費較高的審計師具有抑制客戶應計盈余管理的動機。不需支出現金的應計盈余管理具有操縱應計項目的便捷性,卻容易受到會計準則的約束和外部監管的關注。當客戶的過度應計盈余管理轉變為財務舞弊的證據,并且賄賂企圖的審計費用導致審計師喪失獨立性和違背相關準則時,那么審計師或客戶都可能是被訴訟對象。這表明法律和監管越嚴,審計師默許客戶應計盈余管理的潛在成本越高,客戶進行過度應計盈余管理的潛在風險也越大;與有限的異常審計費用相比,潛在訴訟成本和名譽損失(審計師是職業聲譽損失,客戶是企業形象損失)是無限的。在這種情況下,客戶可能支付較高審計費用,尋求高水平審計師,以規避應計盈余管理風險;收到高額審計費用的審計師也存在抑制客戶應計盈余管理避免潛在損失的動機。因此,異常審計費用使審計師對客戶應計盈余管理采取抑制態度,期望發現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盈余管理負相關,并提出假設1。
H1: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盈余管理顯著負相關。
第二,收費較高的審計師存在縱容客戶真實盈余管理的動機。目前,監管環境和會計準則的變化,壓縮了應計盈余管理的空間,應計項目異常也會引起監管部門的關注,客戶越來越多地轉向了監管更少的真實盈余管理。比如,Cohen et al.[9]發現薩班斯法案(SOX)影響了客戶盈余管理方式的選擇,薩班斯法案實施后客戶應計盈余管理程度下降,真實盈余管理程度上升。Sellami et al.(2013)發現國際會計準則的實施也引起了客戶應計盈余管理下降和真實盈余管理上升。這表明目前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存在替代效應。然而,這些結論只是從影響審計師與客戶關系的外部因素探討了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的替代關系,目前尚未發現有學者從審計師與客戶關系的內部因素(比如,異常審計費用)出發,研究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的替代關系。
事實上,異常審計費用的存在會影響審計師與客戶的關系,為繞過監管,收取較高的審計費用增加了審計師為客戶謀取利益的動機。對外部監管和審計風險的擔憂,審計師可以有效抑制應計盈余管理,然而,客戶盈余管理動機仍存,會求助于操作難度更高的真實盈余管理。在客戶追求真實盈余管理的過程中,收取高額費用的審計師有為客戶出謀劃策、謀取短期利益的動機,導致客戶真實盈余管理程度上升。審計實踐中可能表現為,審計師對客戶應計盈余管理抑制和對客戶真實盈余管理縱容。因此,期望發現異常審計費用對應計和真實盈余質量的影響方向不同。
為此,推測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存在非對稱關系,與假設1應計盈余管理不同,異常審計費用與真實盈余管理顯著正相關。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提出假設2。
H2:異常審計費用與真實盈余管理顯著正相關。
(二)異常審計費用正負方向對盈余管理的調節作用
已有文獻多以審計費用模型線性回歸的殘差計量異常審計費用,然后對非正即負的異常審計費用取絕對值,混合檢驗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然而不區分費用方向的混合檢驗可能會誤判異常審計費用與盈余管理的關系,因為異常審計費用方向可能對盈余管理程度具有調節作用。比如,Choi et al.[4]發現正向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盈余管理顯著負相關,而負向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盈余管理的關系是模糊的或不顯著的。與Choi et al.[4]從審計獨立性角度判斷異常審計費用方向對應計盈余管理的調節關系的不同,本文從審計工作投入出發,檢驗異常審計費用方向對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的調節關系。
審計費用是審計師提供審計服務的價格[10]。審計費用的數量某種意義上代表了審計服務的期望水平,費用的方向或大小可以體現審計師工作的投入程度,負向異常審計費用可能對應著更少的審計工作投入,正向異常審計費用暗示審計師做了更多的工作,這會影響客戶的盈余管理程度。當正向異常審計費用存在時,客戶理應得到更高的審計服務質量,審計師有增加投入的強烈動機,抑制應計盈余管理幫助客戶規避監管和訴訟風險,協助客戶真實盈余管理尋求短期經濟利益;當負向異常審計費用存在時,審計師有減少審計工作投入的動機,抑制應計盈余管理或協助真實盈余管理的能力會大大折扣。可見,異常審計費用大小(方向)能調節審計工作投入程度的高低,影響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程度。為此,預測異常審計費用與盈余管理的關系是非線性的,異常審計費用方向對盈余管理有顯著的調節作用,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提出假設3。
H3:異常審計費用方向對盈余管理程度有顯著的調節作用。
H3a:當異常審計費用為正時,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盈余管理的負向關系更顯著;為負時則關系較弱。
H3b:當異常審計費用為正時,異常審計費用與真實盈余管理的正向關系更顯著;為負時則關系較弱。
四、研究設計
(一)樣本與數據
以2008—2015年我國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選擇這一時期觀測是因為期間會計準則變化不大。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和審計費用數據取自于CSMAR數據庫,事務所數據來自中注協網站,并對CSMAR數據庫中上市公司的事務所與中注協年度百強事務所信息資料進行了手工比對。剔除了金融類、特別處理、觀測期間新上市(避免初始審計費用打折影響)和審計費用缺失的公司,最終獲得7 792個觀測值。實證分析利用Stata 11軟件,對主要變量進行Winsor 1%處理,以避免極端值的影響。
(二)異常審計費用計量
在已有文獻[2]的基礎上,建立以下審計費用模型(見模型1),利用模型按年度回歸的殘差作為異常審計費用(Abafee)。從現有文獻看,審計費用存在三種計量指標:審計費用原始值、審計費用自然對數、審計費用率(審計費用/總資產)。因為前兩項審計費用指標受客戶規模大小的強力制約,客戶資產規模越大異常審計費用估計值越大,容易得出“客戶規模越大或越小,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奇怪結論,所以,本文不采用前兩種指標計算異常審計費用,而是以審計費用率估計異常審計費用(率)。
Chi et al.[13]認為審計師對重要性客戶(Impt)盈余管理的容忍程度有顯著差異,客戶盈余管理也受審計師聲譽(Repu)、執業經驗(pind)的影響;Choi et al.[4]認為客戶規模(Size)、盈虧狀況(Loss)和非常損益(Nonr)與客戶盈余管理密切相關;顧鳴潤等[14]認為股權性質(Rsos)、制衡度(Shrz)是影響客戶盈余管理程度的重要因素;Asthana et al.[2]認為市值賬面比(Mtb)和貝塔值(Beta)能夠捕捉市場對客戶盈余管理壓力。
五、結果分析
(一)異常審計費用對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的不對稱影響檢驗結果
如表2所示,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盈余管理程度DA顯著負相關,與真實盈余管理程度RM顯著正相關,系數分別為-0.891和25.382,t值分別為-3.93和4.55,且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驗證了H1和H2)。也表明較高收費的審計師能夠有效抑制客戶的應計盈余管理,控制審計風險和客戶風險,當然,異常審計利益的存在也使審計師具有縱容客戶真實盈余管理的動機,對應了較高的真實盈余管理程度,畢竟真實盈余監管風險更小,并且不影響審計質量。即當異常審計費用較高時,應計盈余管理顯著下降和真實盈余管理顯著上升,審計師對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的態度是不對稱的。
(二)異常審計費用方向對盈余管理程度的調節作用檢驗結果
為檢驗異常審計費用方向是否對盈余管理程度有顯著的調節作用,把全樣本按照異常審計費用是否大于0劃分為正向和負向兩組子樣本,并利用模型7對兩組子樣本分別回歸。回歸結果見表3,對于正向異常審計費用(Abafee>0)子樣本,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盈余管理程度和真實盈余管理程度都存在顯著相關關系,系數分別為-2.623和28.231,t值分別為-5.46和3.08,顯著性水平皆為1%。然而,對于負向異常審計費用(Abafee≤0)子樣本,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盈余管理程度關系不顯著(驗證H3a),甚至轉為微弱正相關,異常審計費用與真實盈余管理關系由正向組的顯著正相關轉為顯著負相關(t=-1.90),只是顯著性水平較低(驗證了H3b)。這表明正向異常轉為負向異常帶來的審計費用減少,迫使審計師減少了審計投入,導致應計盈余管理被發現的可能性降低,協助客戶真實盈余管理的動機也減弱,具體表現為審計師對應計盈余管理抑制和真實盈余管理縱容的態度轉變,即異常審計費用方向對盈余管理程度具有顯著的調節作用(驗證了H3)。
(三)穩健性檢驗
1.異常審計費用對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不對稱影響的穩健性檢驗。穩健性檢驗結果表明,當真實盈余管理大于0時,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盈余管理顯著負相關;當應計盈余管理小于0時,異常審計費用與真實盈余管理顯著正相關。進一步表明異常審計費用對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存在不對稱影響。
2.異常審計費用方向對盈余管理程度調節作用的穩健性檢驗。結果表明當異常審計費用為正時,審計師抑制了更多的應計盈余管理,正向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盈余管理的負向關系更加顯著;當異常審計費用為正時,審計師縱容了更多的真實盈余管理,正向異常審計費用與真實盈余管理的正向關系更加顯著。這說明異常審計費用方向對盈余管理程度具有顯著的調節作用。
六、結論
在研究中,實證檢驗發現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盈余管理程度顯著負相關,與真實盈余管理顯著正相關。結果表明,新準則實施后,隨著監管約束的趨嚴,審計師抑制了風險較大的應計盈余管理,縱容了風險較小的真實盈余管理,對客戶的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持有不對稱的態度。研究還發現,異常審計費用的方向對盈余管理程度有顯著的調節作用,即與負向異常審計費用相比,正向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盈余管理的負向關系和與真實盈余管理的正向關系更加明顯,這表明收取較高費用(高于正常水平)的審計師,工作投入加大和服務水平提高,能夠抑制應計盈余管理為客戶降低風險,縱容(協助)真實盈余管理為客戶謀取短期利益;反之,審計師抑制或縱容盈余管理的動機會減弱。
本文研究豐富了異常審計費用與盈余管理關系的文獻,對財務報告的利益相關者提供有益的幫助。盡管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盈余管理顯著負相關,看似盈余質量提高,然而客戶會求助于更多的真實盈余管理,導致損害長期經營利益,對投資者來說不利于對正向異常審計費用客戶進行長期投資;對監管者來說應建立適當的規則,強化審計費用披露,以約束客戶機會主義真實盈余管理,使其能可持續經營或發展。限于異常審計費用與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的反向變動,對客戶盈余質量的影響是雙向的,本文沒有進一步從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雙重角度研究異常審計費用與審計質量的關系,這或許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ZHAO Y, CHEN K H, ZHANG Y,et al. Takeover protection and managerial myopia: Evidence from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12,31(1):109-135.
[2] ASTHANA S, BOONE J P. Abnormal audit fee and audit quality[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2,31(3):1-22.
[3] RUSMIN R.Auditor qua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Singaporean evidence[J].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10,
25(7):618-638.
[4] CHOI J H,KIM J B, QIU A, et al. Geographic proximity between auditor and client: How does It impact audit quality?[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2,31(2):43-72.
[5] BLANKLEY A I,HURTT D N,MA-
CGREGOR J E.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abnormal audit fees on future restatements[J]. Current Issues in Auditing,2013,7(1):15-21.
[6] 胡本源,徐丞.整合審計、審計費用與審
計質量[J].會計之友,2015(2):119-126.
[7] CHI W, LISIC L L, PEVZNER M. Is enhanced audit quality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J]. Accounting Horizons,2011,25(2):315-335.
[8] 劉國常,趙興楣,楊小鋒.審計的契約安排與獨立性的互動機制[J].會計研究,2007(9):90-94,96.
[9] COHEN D A,DEY A,LYS T Z. 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 and post Sarbanes Oxley period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3):757-787.
[10] 邢立全,陳漢文.產品市場競爭、競爭地位與審計收費——基于代理成本與經營風險的雙重考量[J].審計研究,2013,(3):50-58.
[11] KNECHEL W R,KRISHNAN G V,PEVZNER M,et al. Audit Quality: Insights from the Academic Literature[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3,32(S1):385-421.
[12] ROYCHOWDHURY S.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3):335-370.
[13] CHI W, DOUTHETT JR E B, LISIC L L. Client importance and audit partner independenc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12,31(3):320-336.
[14] 顧鳴潤,楊繼偉,余怒濤.產權性質、公司治理與真實盈余管理[J].中國會計評論,2012(3):255-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