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曼婷
摘要:現代環境陶藝,承載著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我國民俗風情、文化傳統以及民族藝術精髓的具體表現。本文對環境陶藝介入城市的公共空間中,其在創作之初的設計特點進行分析,并以錦繡昌南公園為例,論述了中國傳統陶瓷藝術文化在城市空間中的歷史文化特色。
關鍵詞:環境陶藝 公共空間 設計特點
中圖分類號:TQ1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9-0031-01
我國社會經濟自改革開放以后一直處于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而這同樣也帶動了我國公共藝術的發展。21世紀將成為一個公共空間藝術普及的世紀,而中國傳統的陶瓷藝術則成為未來城市公共藝術表現的重要手段之一。陶瓷藝術在城市公共空間當中實現了對自身的擴展,成為城市公共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所具備的特殊的藝術特性也使得陶瓷藝術在當代城市環境與公共生活當中起到的協調作用越來越明顯。
一、環境陶藝概述
從我國陶瓷藝術發展現狀來看,當今的陶瓷藝術不僅把普通瓷泥和陶土材料的特點以及陶瓷作用等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同時這也是藝術家的內心情感和藝術個性語言的展現。藝術家為了尋求一種能夠充分展現出藝術情感、能夠引起共鳴、能完美融入環境的藝術創作材料,開始將眼光投向了我國傳統的陶瓷藝術。由此具備親和力,并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環境陶藝應運而生。[1]
二、環境陶藝的設計特點
陶藝作為公共藝術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地對城市空間藝術予以擴展,成為公共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城市環境建設領域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在城市空間中,環境陶藝能夠有效地反映出當地的本土文化風情,強調陶藝本身所具有的性格特征與環境的融合。這里以錦繡昌南公園為例,探討其設計特點。
(一)公共性
公共性是陶瓷藝術介入公共空間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其意義就在于強調了以人為本,以公眾需求為目的,從而引起公眾共鳴,給公眾帶來不一樣的精神享受的一種特殊藝術。環境陶藝必須位于公共空間當中,大家能夠進行觀看和介入。同時它的公共性還體現在作品內容的廣泛性和滲透性上,保持內容與公眾生活的接軌,制作材料也都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2]
(二)互動性
而將陶藝融入到公共空間的設計中,其在設計之初必須考慮到環境陶藝與環境空間的文化互動及欣賞者與環境陶藝作品互動兩個方面。環境陶藝作為公共環境空間中的藝術形態,想要實現前者,就必須與城市整體文化環境形成關聯性,突出該城市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個性,在注重宣揚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對城市的本土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進行升華,并且把握其在整個環境當中的協調美,同時又滿足人們對自身環境藝術質量提升的心理要求。
(三)開放性
環境陶藝的開放性也就是指陶藝作品自身所處的公共空間環境。而這些公共空間往往具備了人流量大、視野開闊等性質。還有另外一方面就是指欣賞者對陶藝作品的接納程度。即陶藝作品的內容必須滿足接納對象的需求,從而做到讓觀賞者對作品內容的理解。
三、環境陶藝的歷史文化性
這幾年,我國為了加快對城市化的建設,卻在很多方面忽略了城市發展的整體性。并且在建設過程中普遍出現建設規模大、建設周期短、建設資金短缺等問題,因此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間與歷史文脈格格不入,甚至是為了加快現代化的建設直接忽略了本地歷史文化,對本土歷史文化缺乏認同感。而人們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也逐漸被這種粗放式的發展模式潛移默化,忽視了文化精神和歷史特色對城市以及自身的影響。
錦繡昌南公園在設計建造之初,就是依托中國傳統陶瓷文化中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特性,從而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錦繡昌南公園以陶瓷藝術為背景,通過不同形式的作品,展現了我國陶藝文化歷史發展以及我國傳統精神文明面貌。比如說在公園內有一個千禧瓷壇,是根據北京天壇風格制作的,還有中國瓷園的門樓,都是具有仿古色彩的,并且在外觀上進行了青瓦白墻徽派建筑風格的設計,還有就是在瓷園內隨處可見的名人陶瓷,等等,這些都將當地的歷史文化與時代風格相結合,通過陶藝的手段,將其展現出來,既宣傳了當地歷史文化,又能展現其在新時期積極向上的精神文明面貌。同時,利用陶瓷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能夠有效將這些與我國傳統的優秀文化相結合。
四、結語
21世紀的中國,城市想要實現經濟和知識的提升,產業是基礎,而靈魂卻是文化,即為城市文化先行發展,從而帶動城市整體發展;缺少文化的城市不僅沒有品位,同時也會影響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形象力。因此,通過對環境陶藝介入公共空間的發展研究,能夠使得陶藝家們掌握主動性,在城市建設、營造城市文化、提高公眾生活和城市品位等方面都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幸榮,曹陽.環境陶藝介入校園公共空間的分析[J].武夷學院學報,2016(11):57-60.
[2]黃靜怡.淺析現代環境陶藝與景德鎮地域文化的融合[J].戲劇之家,2015(15):257.
[3]何小青,羅曼.公共藝術的介入——城市環境的“設計觸媒”[J].藝術科技,2016(7):339-340.
[4]杜婧含,盧淵.現代陶藝在當代城市景觀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園藝文摘,2016(10):134-135+211.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