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翠花 王儉平 徐崢
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創新型企業做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其跨界成長正在成為學術界和實業界關注的焦點之一??缃绯砷L對于企業應對不確定和動態多變的網絡情境,實現高層次的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在企業跨界成長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關鍵詞:網絡情境;知識創造;技術創新;創新型企業;跨界成長
一、引言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思路。這一思路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據報道,今年上半年,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高達將近5個百分點;網上零售額在過去兩年連續高增長的基礎之上,上半年增速將近40%;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新產品的增長速度也都大幅增長。實踐證明,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雙創”為穩增長、防風險、擴就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這樣的背景下,創新型企業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借助“雙創”東風,在互聯網+時代,打破行業、技術、產品、文化等方面的壁壘與隔閡,走“跨界成長”之路就成為該類企業實現創新發展的必然趨勢。如,小米、阿里、騰訊、百度等近年來都從各自的主業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進行開拓經營,謀求新的發展。2013年11月科技部、國資委、全國總工會聯合發布的《中國創新型企業發展報告2012》顯示,2011年,我國542家創新型企業在R&D經費支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和主營業務收入總額方面比重不斷提高,在2012年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上,前100強企業中,創新型(試點)企業就占到49家,目前我國創新型企業大約為8000多家。因此,對創新型企業跨界成長的思考和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和理論意義。
本文在借鑒相關研究基礎上,認為創新型企業是指那些以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產品和服務為基礎,內部具有良好的創新發展管理制度,外部兼具和諧的社會關系,技術與管理水平領先,具有較強競爭優勢和發展能力的企業。這一定義包含三層含義:一具有很強的研發能力,二具有鼓勵創新的氛圍,三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后勁。它與一般企業的重要區別在于:緊隨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鼓勵創新,具有把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的優勢和實力??缃绯砷L是指這類企業在原有業態基礎上,將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技術和不同文化的元素進行重組、整合形成新的、更多的企業資源和企業能力以提升自身競爭力的一種創新活動,這種活動與以往創新活動的不同之處在于:突破原有業態的資源和能力的制約,企業資源配置方式的交叉性、多元化、多渠道,構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企業經營戰略,不斷催生出新概念、新技術、新產品、新行業和新組織模式等,以便更好地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應對競爭的挑戰,在形成持續不斷企業競爭優勢的同時,推進社會經濟向更高、更新目標運行。
二、創新型企業跨界成長的價值
1.企業應對市場競爭和環境變化的重要舉措
近十幾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市場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的趨勢不斷增強,“誰擁有顧客,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已經成為企業的共識,擁有和保持顧客的背后是企業間更為激烈的來自技術、產品、市場等的競爭。具體表現如下,首先在互聯網+時代為顧客提供了各種方便快捷的購物工具的同時,顧客的價值觀也會發生很大變化,他們對產品和服務從價格、質量、功能、性能、滿意度、舒適度等諸多方面都提出了越來越人性化、獨特化的要求性,使得顧客的消費行為也呈現出不確定、動態性的特點,這一方面導致市場需求的波動性、無規律性和無常態性,另一方面也導致市場競爭的更為激烈和市場環境更加不確定。其次,由于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使得市場上的新產品推陳出新,產品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加劇了消費者對產品需求動態化的傾向。因此,面對快速變化的技術進步和產品更新速度,企業只有通過跨界創新,整合相關技術和產品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應對外部環境的挑戰。
同時,網絡情境是企業面臨著一種特殊的經營環境,與以往穩定環境相比較,在這種環境中,企業在組織結構、組織形式、組織行為等多方面呈現出更為復雜化的趨勢,如在組織結構上,企業原有的直線制、矩陣制等分權或集中式的結構逐漸打破,只有靈活性和適應性的組織結構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張瑞敏總結出一套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的新模式,他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的企業戰略和組織架構將被顛覆,海爾戰略就由過去集中式的組織結構改變為人單合一的雙贏模式組織結構,“人”即員工;“單”不是狹義訂單,而是用戶;“合一”是讓每個員工和他自己的用戶結合到一起,“雙贏”是讓員工在為用戶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在組織形式上,戰略聯盟、眾包、分包等超越傳統層級組織方式不斷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企業資源的配置方式,隨之組織行為也發生了很大改變,需要進行調整,既要對外部環境變化做出及時反應又要對內部戰略做出及時調整,以海爾的營銷行為為例,海爾的營銷活動就順應網絡情境的要求,將原來從上到下垂直化管理的營銷結構重組為一個由7人組成的營銷團隊,這個團隊擁有公司一樣的決策權、分配權、用人權并進行自主管理,形成平臺組織下的自經體并聯平臺的生態圈。因此,企業通過跨界成長,才能較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謀求新的發展。
2.企業實現更高層次創新的需要
創新活動不僅僅是企業技術本身發展的過程,更是一個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它涉及到企業系統各種資源(如技術、產品、能源、人才、財務等資源)的匹配、企業外部經濟社會系統(政治、經濟、文化等系統)的協調。特別是在高新技術領域,由于技術的復雜多變,創新活動往往呈現出專業領域廣,知識交叉性大,參與主體多,創新隊伍龐大,創新投入高,創新風險不確定等特征,因此創新活動非單個企業的組織力量能所為。例如神州6號的發射工作就包括了整體設計、天氣專家、地勤人員等多方面專業人員來完成從方案到方案設計,再到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協調,最后是物品、產品、組裝,測試、實驗,出廠到發射場再做進一步的測試,測試完畢后合格并跟運載實現對接,對接成功完畢就發射。這種龐大的創新活動需要各個部門、各個領域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面對比以往更復雜的創新活動,企業只有通過跨界整合各類創新資源,充分利用跨領域、跨專業、跨技術、跨部門、跨行業、跨文化的資源才能應對更為復雜的競爭的挑戰和實現更高層次的創新目標。
三、企業跨界成長的影響因素分析
1.知識創造對企業跨界成長的影響
在互聯網+的時代,誰擁有更多的企業資源和較高的企業能力誰就將成為創新競爭的領先者和主導者,facebook,微軟、蘋果、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小米的成功與此不無關系。知識創造是形成企業自我增強能力的驅動器,在跨界成長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作用,知識創造對企業跨界成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企業資源拓展和企業能力提升兩個方面。
(1)對企業資源的拓展
企業資源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必要條件和手段,知識創造對企業資源的拓展體現在對新生、潛在和延展資源三方面,具體而言,新生資源是指企業在創造知識過程中所形成的新技術生產能力、新生產工藝、新服務方式等以及在新生產能力形成過程中所形成的新的經營理念、新的價值觀念等,依賴于新生資源所形成的新的生產能力一旦產生經濟效益,就構成了企業資源,如,小米、阿里、騰訊、百度等進入互聯網金融、醫藥等領域的經營行為,它們是知識創造的直接產物。潛在資源是指對企業原有技術設備改造后所增加的設備的性能和工作效率,以及在此過程中所形成的新的價值觀念和文化理念等部分構成的資源,它們既是知識創造的基礎又是知識創造的產物。facebook立足于如何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聯系的增加,不斷拓展互聯網的應用領域與范圍,才成就了今天facebook的經營版圖。延展資源是指企業由于技術方法的開發所帶來的技術生產能力的提高,或由于新的經營理念推陳出新,對以往沒有被充分利用的資源新用途的開發與使用所形成的資源,這種資源是對新生資源和潛在資源的拓展與延伸。如,企業通過開發和使用新能源、新材料由傳統制造業轉向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業等公共產品制造業,開拓新的經營領域,進而促進企業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2)對企業能力的拓提升
企業能力是以知識為基礎的一系列共同價值系統、管理者所擁有的獨立管理和訣竅的統稱,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包括獨特能力、再生能力、延伸能力。獨特能力是企業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競爭更為激烈與動蕩,唯有擁有具有獨特性的創新能力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知識創造對獨特能力拓展的過程如下:獲得核心知識與技能→整合新知識與技能→開發核心產品與服務→擴大核心產品與服務市場份額→擴大最終產品與服務的市場份額。再生能力是指企業的復制與模仿能力,這種能力是維持企業基本生存和發展必備的能力,然而往往被企業所忽視,如一些廢棄的技術設備、企業員工的個人經驗和基本技能等也是企業自身競爭優勢的必要構分,企業在關注核心能力培養的同時,也要重視對這類能力的利用與提升,知識創造對企業再生能力的作用過程如下:整合企業原有知識于技能→維護和獲得企業基本知識與技能→提煉基本知識與技能并融入核心知識于技能→維持基本產品與服務市場份額→擴大核心產品和服務市場份額→擴大最終產品和服務市場份額率。延展能力是指企業的發展能力,這種能力是對企業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的拓展與延伸,是企業發展的標志。這種能力的培育與打造,有利于企業未雨綢繆,構筑立足于應對未來挑戰的創新能力。知識創造對企業延展能力的作用流程如下:整合企業原有知識與技能→提煉基本知識與技能融入核心知識和技能→擴大核心產品與服務份額→擴大最終產品和服務份額,最終使企業創新競爭優勢顯著提高。
2.技術創新對企業跨界成長的影響
技術已經滲透到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技術的進步和創新對人類社會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變化和不確定的環境中,企業擁有動態的競爭能力是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在這種環境中,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謀求生存發展的必然途徑,是企業跨界成長的有力工具。當前互聯網技術的變革和競爭的加劇更加強化了技術創新在企業競爭中的重要性。技術創新是企業對外界環境變化的強烈反應,是一種減少環境不確定性的過程。技術創新可以幫助企業更有效地抓住不確定環境中的機會,獲得相對于競爭對手而言更多的競爭優勢。目前,企業間的競爭如同“運動中的戰爭”,其獲勝的關鍵在于對市場趨勢的了解、把握和適應,以及對顧客需求變化的敏感性和快速的反應能力。市場競爭的日趨同質化趨勢要求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抑止因產品生命周期變化而出現的收益遞減趨勢的出現,通過控制市場領先權獲得較為持久的超額利潤。由于標準化的市場格局、穩定的客戶需求以及完善的技術都不容易長期維持,因此通過技術創新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顯然是十分關鍵的。技術創新可以使企業成為一個具有選擇能力與進化機制的動態組織,從而在變動的環境中不斷達到內部資源與外部環境的協調與平衡,進而實現企業整體的進化與變革。總之,“技術創新是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已經成為長期以來被公認的觀點。
四、結束語
綜上,本文對互聯網+情境下創新型企業中如何突破發展困境,實現創新問題進行了探討,研究認為,跨界成長是企業應對外部競爭環境的挑戰的手段與措施,實現更高層次創新的需要,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是企業實現跨界成長的動力來源和有效工具,在跨界成長中發揮中重要的作用,由于篇幅所限,對于該類企業跨界成長的途徑、方式等問題將在未來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解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O/J].中國經濟網.2015-03-06[引用日期2015-10-30].
[2]中國創新型企業發展報告2012[O/J].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3-11/08/content_232604.htm?div=-12014.1.
[3]張瑞敏.傳統企業戰略和組織架構將被顛覆[O/J].http://www.sino-manager.com/, 2013-10 -15[引用日期2015-10-30] .
[4] Hart, S. A natural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5, 20(4): 986-1014.
[5]Walker Lewis J. Toward a Virtuous Future: The Framing of Wisdom[J]. Journal of Financial Planning, Sep 2005,18, 9: 30-34.
[6]Pemberton, J.D. & Stonehouse, G.H.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Knowledge assets: An essential partnership[J].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2000, 7(4): 184-193.
[7]Selznick, P.Leader ship in Administration[M]. Berkeley, 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57.
[8]Andrews, K.R.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M]. Irwin: Homewood, IL. 1971.
[9]Montgomery Colli C.Competing on Resource: Strategy in the 1990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5, 3(4): 118-129.
[10]李垣,劉益.企業戰略形成的整合分析模式[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增刊),1997,6,P:127-132.
[11]任峰.基于隱性知識整合的企業柔性與技術創新的關系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學,2004.
作者簡介:吳翠花,(1967- ),女,河北正定人,天津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知識管理、聯盟網絡、技術創新;王儉平(1965- ),女,山西古交市人,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徐崢(1986- ),女,東北師范大學商學院勞動經濟學專業碩士生,研究方向:勞動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