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紅林 呂平平
摘 要:企業作為市場最重要的主體,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決定了它的市場競爭力。加強企業管理,通過引入現代經營管理理念,推動企業整體的現代化,成為企業自身發展和國家經濟進步的必由之路。本文從企業現代化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國企業管理模式的特點和現代化現狀,指出了未來企業管理現代化的發展趨勢,并為我國企業的現代化提供了可能借鑒的新型的企業管理模式。
關鍵詞:企業;管理模式;現代化
自本世紀初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市場開發程度不斷提高,企業國際化水平日益提高,越來越頻繁的參與國際競爭。企業作為市場最重要的主體,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決定了它的市場競爭力。在這種背景下,加強企業管理,通過引入現代經營管理理念,推動企業整體的現代化,也就成為企業自身發展和國家經濟進步的必由之路。
一、基本概念
美國模式和日本模式是當前企業管理主要的兩種模式。美國模式一方面十分注重制度的建設和運用,以此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但另一方面也更注重管理者的個人能力,突出個人主義。相比美國模式,日本模式則恰恰相反,它更加注重集體主義,為完善企業管理,比較傾向于利用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進行調節。如果要對企業管理現代化下個定義,可以說是企業自身通過采取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對企業的整個管理流程和工作方式不斷進行優化,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不斷滿足現代社會日益增長的需求,使之與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企業自身的現代化可以說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所謂的內因主要是指企業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為取得競爭優勢,不被市場淘汰,實現經營目標,就不得不促進企業的現代化。所謂的外因,就是企業的現代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今天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社會經濟各領域都在不斷創新,企業自身的管理模式也在迭代,沒有企業的發展能夠自絕于社會發展之外。
二、我國企業管理模式的類別和特點
1.以情感為紐帶的管理模式
以情感作為主要紐帶聯結企業內部員工的管理方式在我國也比較常見,尤其是當企業還處于初創期,情感導向的管理成為很多企業的選擇。這種管理當然有它的優點,它能增強企業員工彼此間的信任,增強員工對企業經營目標和經營理念的認同,也能將企業的管理延伸到看不見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激發員工工作的熱情。但當企業逐漸發展狀態,員工人數增多,企業科層增加,這種情感導向的模式的弊端就會逐漸顯現,尤其是當企業創始者與其他成員發生分歧時,這種情感的聯結也會顯得極為脆弱,一旦發生矛盾,都可能會影響企業的日常運轉,造成企業發展的困境。
2.以制度為紐帶的管理模式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日趨成熟,我國企業也逐漸認識到完善的管理制度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制度的建設,很多企業也十分注重規章制度和操作法規的建設,在管理中形成了制度導向的模式。這種模式運用詳細而具體的制度對員工的方方面面進行管理,包括工作內容和流程、對企業的認同感以及對企業日常管理的參與度等,確保了這一切都有據可依,讓企業的日常運營能夠井井有條。不過由于過度重視依賴制度,很多企業也出現了忽視對人本身的重視,處理問題時有時也會顯得過于呆板,容易造成企業內部員工間的矛盾。
3.以血緣為紐帶的管理模式
這種管理模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家族式管理,也就是讓跟自己有血緣關系的親屬在企業中身居要職,掌管企業的日常經營。這種管理模式雖然在很多方面不符合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但也并不是沒有優點。對企業管理層來說,都是同一家族的成員,天然的血緣聯系,會讓他們情感上更容易親近,觀念上更容易相互認同,在企業經營擴展過程中很容易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但顯然這種模式弊端也很多,最主要的就是企業的經營決策權往往過于集中,容易出現專斷獨裁的現象。另外一點就是任人唯親,造成在小范圍內選才,極容易造成所用之人才不配位,最終影響企業的發展。
三、當前我國企業管理的現代化狀況
1.總體現代化程度還不高
雖然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企業都在積極與國際接軌,越來越多的采用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但總體上現代化的程度還是偏低。尤其是我國經濟經歷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歷程,企業發展狀況更是復雜,很多企業并未來跟上時代步伐,還是采用計劃經濟時期的老辦法,缺乏前瞻性,也缺乏相關人才,可以說離真正實現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企業現代化程度區域差異大
企業的現代化程度往往是由大的社會經濟環境決定的,在我國由于不同區域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也造成了企業的現代化程度差異較大。總體來說,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企業現代化程度較高,它們一般能積極吸收國外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先進的生產技術,然后加以改造利用,提高自身的現代化水平,促進企業的發展,然后參與國際競爭。但中西部地區由于市場開放程度相對較低,而且多以制造業、礦產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或資源密集型企業為主,對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動力不足,也缺乏相關人才,從而造成企業現代化程度不高。
3.管理的創新能力不強
我國企業習慣了借鑒、模仿和引進,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創新能力,管理同樣如此。今天我國的企業視西方管理模式為圭臬,其實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模式不僅僅能為發達國家所創造,發展國家一樣可以創造出富有活力、符合現代經濟發展的管理模式。但我國企業習慣于活在舊的經驗之中,通常只關注能直接創造效益的技術創新和營銷方式的創新,對管理方式的創新則熱情不足,也造成我國企業管理創新能力總體偏弱。
四、企業管理現代化的發展趨勢
1.可持續
當前,可持續已經成為全世界發展的共同目標,在我國則更是早在20世紀初就成為我國的戰略目標。作為企業來說,一定要適應時代的發展理念,自覺承擔社會責任,不再單純的追求經濟利潤,促進自身的變革,尋求一種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兼顧的綜合效益,也只有這樣才符合企業的現代化要求。
2.以人為本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的主體地位只會逐漸加強,可以說企業發展本身就是為了實現人的發展,因此以人為本是企業管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作為企業來說,必須從制度上保證員工的基本權益,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尊重他們的個性,另一方面也要讓他們對企業產生歸屬感,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齊心協力促進企業的發展。
3.科技先行
今天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等,都在深刻的改變著這個時代以及企業。因此對所有企業來說,不能故步自封,自絕于科技發展的浪潮之外,企業管理同樣如此,必須緊跟科技發展潮流,了解科技發展動態,積極將先進的科學技術運用到管理之中,以及企業的日常經營的所有環節,不斷提升企業的科技化水水平。
五、未來新型企業管理模式的選擇
從目前的趨勢觀察,未來企業管理模式主要還是企業基于現代知識經濟的管理理念,但從更加具體的層面進行觀察,會發現未來的企業管理模式會呈現以下三個方向:
1.扁平化的組織結構
傳統企業長久以來的組織形式都是科層制,與官僚制度類似。站在歷史的角度看,這種組織形式有其優勢,特別是在勞動密集型企業,更顯示了其獨特優勢,促進了現代工業文明的進步。但是,隨著市場經濟自身發展的變化,市場日益細分,大規模生產已經不再是主流,這時候傳統的企業組織形式,似乎也越來越難滿足企業的發展,因此必須開始向扁平化組織形式過渡,減少管理層次,促使企業管理更為高效。
2.具有“彈性”的企業組織結構
這里所謂的“彈性”是一種形容,也就是企業的組織結構要保持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各種新形勢,有限化解企業發展中的各種矛盾與分歧,讓企業內部權力更合理的運行。
3.合作化的企業競爭模式
傳統市場經濟基本上都是“零和”游戲,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今天企業競爭模式開始越來越強調企業間的合作,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通過優勢互補、合力進擊,開創共同的市場這樣一種模式。不同企業間的聯合可以確實可以發揮1+1大于2,資源間的共享和合理流動,大大提高了企業聯合體的市場競爭力,如今這種管理模式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大的趨勢,也是一種十分好的現象。
六、結語
總之,企業的現代化是個全面系統的工程,對企業生產、管理、營銷都會產生深遠影響,徹底改變企業的管理體系,也是對企業管理功能的系統優化。而這種功能的外在表現是一系列復雜因素決定的。當市場經濟發展越充分,對企業的現代化程度也會越來越高,企業的組織結構也會越來越精細,管理工作也會越來越復雜,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和企業自身整體的現代化也就成為了企業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劉文榮.淺談企業管理模式與企業管理現代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8X):81.
[2]史躍軍.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現狀分析[J].現代企業文化, 2016(2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