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可 周雅睿
摘 要:風險管理是企業一項非常重要的戰略管理工作,但是不少企業在實施中由于各種原因往往會存在著風險管理與戰略脫節的情況,影響著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戰略地圖作為一個描述企業戰略的工具,能夠幫助企業抵御戰略脫節風險,強化風險管理。因此本文在分析企業風險管理和戰略地圖的原理的基礎上試圖將戰略地圖引入企業風險管理中,設計基于戰略地圖的風險管理系統,幫助實現企業戰略目標。
關鍵詞:風險管理;戰略地圖;整合系統
一、引言
隨著企業經營所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復雜多樣,風險管理逐漸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戰略風險管理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很多企業的戰略與執行相脫節,想要解決此問題,戰略地圖不可或缺。它通過分析各個層面因果聯系來描述戰略,把戰略制定和執行銜接起來,使風險管理能夠充分體現企業的戰略意圖。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企業風險管理和戰略地圖進行整合分析:首先分析這二者整合的可行性,然后描繪基于戰略地圖的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最后指明整合后的風險管理系統在應用中要注意的問題。
二、文獻綜述
高晨(2007)指出企業風險管理和戰略地圖都是企業管理強有力的工具,但縱觀文獻發現以往總是試圖將它們定位為一個“全能”的管理控制系統,而忽略了與其他管理工具之間的補充和整合。所以,對于二者的研究多為單方面的,少有對二者的整合研究。
孫慧(2012)指出企業戰略風險往往是由于實施過程中與戰略目標脫節造成的,這是源于企業對其戰略描述不清。例如由于溝通不足,員工難以對企業戰略達成共識,部門之間各自為政。李玉蕾(2010)利用戰略地圖,企業可以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和學習成長四個層面勾畫出戰略執行的路徑,有助于戰略的實施。對于如何建立二者的整合框架,劉群玲(2012)認為要在確定企業愿景的基礎上,分析企業內外部環境判斷企業戰略風險再利用平衡計分卡和戰略地圖來進行風險評估,最后得出風險應對方案。王翔(2007)則認為應將企業戰略風險分為兩類,分別處理,一種是在戰略執行與計劃發生偏差的時候,利用基于平衡計分卡的戰略診斷控制系統進行控制;另一種情況是在戰略失效或遇到新的威脅造成戰略不確定時,利用基于戰略地圖的戰略交互控制系統控制。但是這些方法都沒有很好的落實到員工行動中因此可操作性不強。本文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二者的特點,根據戰略地圖四層面因果聯系的特點設計出基于戰略地圖的風險管理框架,利用戰略地圖改善戰略執行脫節風險。
三、企業風險管理和戰略地圖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戰略地圖能夠將企業的戰略轉化為清晰的行動,是一個具有強大的執行力的工具,如果將其與風險管理結合起來,形成一個能夠進行信息共享和部門溝通的具有更多功能的管理系統,風險管理必然不會只流于形式。二者整合的基礎是其具有以下共同點。
1.戰略導向性
企業風險管理整體框架力求實現四類目標:戰略、經營、報告和合規。戰略目標作為最高層次的目標,也是企業進行風險管理的導向。戰略地圖通過分析描繪企業戰略的因果關系圖,確定戰略成功的關鍵因素和關鍵內部流程,協調人才、技術和資本,揭示出當前的戰略缺陷和漏洞,預防戰略風險。
2.目標一致性
胡玉明(2010)認為從戰略地圖來講,其四個視角:財務、顧客、內部流程以及學習與成長與風險管理的目標緊密聯系。從財務層面來說,要關注股東價值創造的持續性,兼顧長短期利益。在提高生產率改善成本結構的同時尋找新的市場機會從而增強企業風險抵御能力。對于顧客層面,企業保持一個老客戶要比培養一個新客戶的成本少得多,而客戶流失尤其是戰略型客戶的流失對于企業來說不僅會使收入降低,更是巨大的風險,因此企業要識別并提高戰略客戶的價值和忠誠度。在內部流程層面,由于企業內部經營價值鏈是相互依存的,各類活動都會存在風險并且相互影響,所以改善業務流程也是對風險的預防和抵御。學習和成長則是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基礎也是源動力,它不僅關系著企業自身的成長還包括員工的發展,將風險管理與其結合,可以強化員工的風險意識,糾正員工對風險管理認識的偏差,在企業內形成風險管理氛圍。
3.全員參與性
戰略地圖與企業風險管理這二者的有效實施都需要從企業高層管理者到基層員工一致關注和支持。前者向員工描述了企業的戰略目標以便員工選擇與企業戰略一致的行動,后者更是需要每一位員工都能參與到管理的流程之中。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二者都是從企業戰略出發,著眼于企業整體,貫穿于企業的各個維度,并在實施中相輔相成,所以將二者進行整合是有必要且可能實現的。
四、企業風險管理與戰略地圖的整合
對于企業風險管理和戰略地圖的整合,本文認為應從企業的使命和愿景出發,綜合分析考慮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后,制定出企業戰略,并結合企業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制定風險總目標,再通過戰略地圖的描述,從財務、顧客、內部流程以及學習和成長四個層面分析識別出企業可能面對的風險,比如財務風險可能有稅收籌劃風險和資金管理風險等;客戶風險可能為顧客滿意度風險以及營銷風險等;內部流程的風險有運營以及合規性方面的風險以及創新風險等;學習與成長方面的風險包括人力資源風險、信息安全風險以及組織協調風險等。一一識別出這些潛在風險后要根據企業現狀對它們進行風險評估,最后針對各個層面分別制定出其可接受的風險分目標,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風險應對,設計出各部門的行動方案并落實到員工個人的行動上。
在風險的識別和應對中,要根據企業具體情況按照重要性的原則來設置關鍵風險指標和績效指標,把指標結果作為安排工作先后順序以及分配資源的依據。此外,企業風險管理的信息與溝通以及監督反饋功能也需囊括進整合系統中,用來確保企業的戰略實施和風險控制能夠得到有效的監督與溝通。企業在運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對于前述各指標的績效反饋等都是應該學習和吸取經驗的地方。最后,獎懲和激勵制度的實施是確保整個系統良好運行的基礎,良好的激勵制度能夠促使員工向著預定的目標前進。
五、整合系統的應用
采用整合系統可以將風險信號傳遞到企業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促使企業選擇優質供應商,通過生產銷售環節,向顧客傳遞產品和服務;選擇和保持戰略型客戶,改進服務質量,提升戰略型顧客的忠誠度;不斷設計和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并加以推廣宣傳,創造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通過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及社會投資等方面的社會流程操作,提升社會影響力。
在運用整合系統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戰略地圖對戰略的描述路徑一定要清晰,否則風險管理的實施會漏洞百出;其次,企業的獨特性要求整合系統的制定要根據自身情況和能力做調整,不能生搬硬套;最后,全員參與是戰略風險管理成功的重要保障,將員工薪酬與其崗位的風險業績掛鉤,讓員工績效驅動部門績效,部門績效驅動著公司績效。但是也要注意,員工的績效考評的重點不在于是獎勵還是懲罰獎懲而應該是獎懲的效果,即此項獎懲是否有利于改善員工行為,這才是績效考核的目標所在。
六、總結
戰略與行動脫節會給企業帶來諸多風險,而造成脫節的原因多數是戰略實現路徑不明,使得戰略無法落地,因此需要選擇合適工具解讀戰略,管理執行風險。戰略地圖能幫助企業描述戰略,從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和學習成長四個維度分析戰略風險,并提出應對方案。本文設計的基于戰略地圖的風險管理系統,能夠使兩種工具形成優勢互補并產生協同效應,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還能提高戰略的執行力,促進戰略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羅伯特.卡普蘭.戰略地圖——化無形資產為有形成果[M].廣東經濟出版社,2005.
[2]高晨,湯谷良.管理控制工具的整合模式:理論分析與中國企業的創新——基于中國國有企業的多案例研究[J].會計研究,2007(8):68-75+96.
[3]胡玉明.平衡計分卡:一種戰略績效評價理念[J].會計之友,2010(4):4-11.
[4]吳選作.企業風險管理和平衡計分卡的整合分析[J].財會通訊,2006(7):65-66.
[5]吳安妮.建立管理會計整合體系[J].新理財,2016(1):48.
[6]王翔,李東,項保華.基于戰略地圖和BSC的企業整合性戰略控制系統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07(2):110-114.
[7]孫慧,程立.基于戰略地圖的戰略執行風險控制研究——一個整合的模型框架[J].企業經濟,2012(10):34-38.
作者簡介:鄭可(1996.06- ),女,籍貫:河南省信陽市,中國海洋大學,會計學專業,研究方向:管理會計;周雅睿(1994.10- ),女,籍貫:山西省忻州市,中國海洋大學,會計學專業,研究方向: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