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最近幾年來,我們會發現社會上出現了許多會計誠信問題。會計造假事件頻發,在社會上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如果人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了那些虛假的會計信息,會做出錯誤的決策,會影響到自身權益,嚴重時會給企業造成很大損失,產生嚴重的后果。會計誠信問題不容小覷,全社會都應該重點關注。因此,針對我國會計行業的這種現象,本文研究了會計誠信含義及其重要性,分析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并對此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對改善會計工作者缺失誠信有一定作用。
關鍵詞:缺失誠信;會計信息
會計信息對我們非常重要,它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它不但是社會財富分配的依據、還是經濟資源配置的基礎。會計誠信的直接反映為真實性。誠信是每個會計人員都必須要有的素養,誠信也是促進會計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近些年由于會計市場競爭壓力增大,許多會計從業者為了獲取高額的利益,違反法律、違背會計誠信原則做假賬。會計造假事件層出不窮,這些造假事件不僅會導致投資者的利益受到侵犯,嚴重時甚至會對國家經濟、社會穩定造成危害。
一、會計行業誠信的內涵及重要性
1.會計行業誠信的內涵
何為會計誠信的含義?通俗的說,就是會計行業人員對社會做出的承諾,會計人員保證將會計信息客觀無誤的呈現出來,讓會計信息的使用者能夠真正的為其所用,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誠”就是要求會計人員要認真的做好本職工作,對自己的職業忠誠,并且不斷增強會計技能。“信”就是要求會計人員要不偏不倚的進行審計,不受上級或其他勢力的干擾,不追逐私利,要提供正確的會計信息,提高會計的誠信度。總的來說,會計誠信的內涵要求會計從業者有良好的從業技能、誠信的品質、全面了解會計信息、提供有效率的服務。
2.會計行業誠信的重要性
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離不開誠信。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人們都不講誠信的社會會是怎樣?當今社會,缺乏誠信,講求誠信,能夠誠信處事的人十分難得,因此我們才更要提倡誠信這種行為。會計這個行業更是離不開誠信,會計信息的正確與否,會影響到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自身利益,關系到企業能否健康發展。虛假的會計信息甚至還會導致國家經濟不能正常運行。會計行業的誠信問題關系重大,我們必須要重視起來。
(1)誠信是會計行業的基本要求
人們只有獲得真實有效的會計信息,才能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判斷與決策,這就決定了會計從業者一定要恪守誠信這個準則。
在我們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也有同樣的要求。為了規范會計人員的行為,我國還專門制定了《會計法》,規定會計人員必須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法律不僅要求會計人員要講誠信,還規定了他人不得影響會計從業者的工作,絕對不能誘導甚至命令他們違背誠信,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注冊會計師法》也規定了會計從業者要恪守誠信,絕對不可以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由此可以看出,誠信對于會計行業的重要。
(2)會計行業誠信是國家宏觀決策的前提之一
經濟的運行不僅要靠市場調節,還要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為了促進我國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國家必須要掌握準確的經濟信息,會計信息在其中飾演著重要的角色。國家的許多宏觀決策都需要以真實的會計信息為基礎,如果獲取的會計信息是虛假的,那么國家就可能做出錯誤的經濟決策,這樣不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甚至會造成經濟的衰退,對人民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
(3)會計行業誠信是國家有效監管的必要條件
正是有了國家職能機構對市場的監管,我國經濟才能健康快速發展。任何市場主體,尤其是企業都是追逐商業利益的個體,市場主體都是以盈利為主,他們也給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了無限的活力,市場和市場個體是相互依存的。可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有些人會做出違反道德,違法法律的行為,嚴重的影響了市場的經濟秩序。商業活動中,總是有各種作假行為,為了保護市場良好的秩序,國家需要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力度。
二、會計行業誠信缺失的原因
1.市場經濟體系不健全
(1)誠信激勵機制不足
誠信激勵機制不足是造成這些現象的首要原因。目前我國市場經濟體系還不健全、市場透明度還比較低,這種情況下,就導致了誠信激勵機制的不足,誠信行為沒有得到有效的激勵,人們缺乏積極性,就容易導致誠信的缺失。
(2)市場信息披露機制尚不完整
在信息時代,信息的及時獲取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國現在的市場信息披露機制尚不完整,市場信息傳導機制不暢,使得我們無法及時準確的獲取我們想要的信息。市場參與者分別掌握的信息不相一致,以至于我們難以辨別哪些是誠信優秀的企業,哪些企業作假現象嚴重。
2.缺失誠信的內因是由于利益驅動的影響
通過會計造假,造假者因此會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尤其是企業的高管,他們擁有較大的權力,為了獲取更大的私利,往往不顧法律的約束,做出違背道德的事情,示意會計從業者造假,用虛假的信息誘導信心的使用者。有些幫企業進行審計的會計事務所在金錢的誘惑下,和企業狼狽為奸,做出虛假的會計報表,使得企業能吸引更多投資。由于這些利益關系,會計人員自愿或者不情愿的提供了不真實的會計信息。
3.法律滯后、監督機制不健全
目前我國會計法律滯后,對于有些誠信缺失的現象無法進行有效的懲罰,只能靠道德的譴責,這就為那些素質不高的人創造了失信的機會。再者,即使對于那些能夠進行處罰的不誠信行為,也存在著懲罰力度不夠或者沒有處罰的現象。外部審計分為兩部分,國家審計機構進行的審計和會計事務所進行的審計。外部審計來自企業,國家機關,社會組織等,包括常態性和臨時性檢查。依照合同的要求,委托人提出審計要求,被委托人,即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類似于雇傭關系,委托人支付被委托人報酬。目前會計行業需要大量人才,但提供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仍然處于激烈的市場競爭狀態。審計機構必須要把握市場動態才能保持良好的收入水平。審計過程中,為了確保準確性,必須要恪守原則,但這樣容易失去客戶。如果不恪守原則,則審計報告可能會無法真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
三、對于會計誠信缺失的對策
會計從業者缺乏誠信有很多方面的影響因素,解決會計誠信缺失的現象需要從許多方面探討和研究。要想解決會計行業的誠信缺失問題,我認為,應該有以下幾方面的對策:
1.完善市場經濟體系
我國市場經濟體系有待完善,完善市場經濟體系、增強市場的透明度有利于我們能夠更快、更準確的獲得我們想要的信息。加強誠信激勵機制和市場信息披露機制的建設,一方面對于那些誠信的行為給與鼓勵,另一方面人們可以及時的獲取信息,發現哪些是優秀的企業,哪些企業存在造假現象。這樣做可以一定程度上震懾那些想要造假的企業,還能鼓舞那些優秀企業,使他們繼續保持誠信行為。
2.完善企業績效評價機制和管理人員的薪酬制度
所有權和控制權是如今企業的常見模式,企業的管理權不是其所有者管理,而是聘請一個管理者來代為管理。管理者通過企業的經營狀況來獲取收入。企業的經營好壞通過企業的財務信息來反映。如果企業的管理者心懷不軌,想要獲取不正當的收入,就可能會通過偽造財務指標來粉飾企業的經營狀況。
3.完善會計監管制度
首先,完善內部審計制度。內部審計對內控產生著極大地影響,是二次檢查和控制。公司內部需要設置審計部門,排除公司內部的隱患,降低公司經濟活動的風險。另一方面完善外部監督機制,不斷增強國家和社會對會計行業的監督力度。政府監督方面,要求各有關部門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對相關單位進行會計監督審核。要加強法律和行政的監管,從根源杜絕會計失信問題帶來的危害。
四、結論
會計行業誠信缺失的現象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不僅我國存在這個問題,其他國家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這個問題也開始變得日益嚴重起來,這與我國市場體系不健全、法律監督體制不健全、人們過度追求經濟利益等原因有關,為了解決此現象,必須要建立健全會計監管制度、完善企業績效評價機制和管理人員的薪酬制度、完善會計誠信教育機制等。只有多管齊下,約束會計人員那些不好的行為,才能使人們獲得真實的會計信息,減少此類現象。
參考文獻:
[1]高建崗.會計誠信及其治理途徑[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1):188-189.
[2]王立朋.淺談我國會計誠信的缺失[J].知識經濟,2013,(7):135-135.
[3]李淑忠.淺談會計誠信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J].中國經貿,2013,(18):206-206.
[4]于紅梅.會計誠信缺失問題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12):224-224.
[5]賈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途徑[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9):59-60.
[6]牛洪常.會計行業缺失誠信的原因及對策[J].科技信息,2012,(23):438-438.
作者簡介:王栓(1992- ),男,漢族,河南濟源市人,會計碩士,河南大學商學院,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