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現(xiàn)在很多人每天睜開眼第一件事,是摸手機在哪里;晚上睡前最后一件事,是拿著手機舍不得放。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手機已經成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你知道嗎?手機玩多了容易得抑郁。
廣州白云心理醫(yī)院高級臨床心理師郁輝輝介紹,據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過度使用手機容易令人抑郁,尤其是女性。賓厄姆頓大學研究人員調查了182名大學生,根據他們日常使用手機的頻率分為“深思熟慮”、“經常”、“密切”、“狂熱”和“上癮”5個等級。7%的調查對象用手機“上癮”,12%“狂熱”。這兩組調查對象都因內心迫切需要手機而遭遇個人、社交和工作問題,且都有抑郁、社交孤立、社交焦慮、沖動和自卑癥狀。
手機玩多了易抑郁?主要看行為后果
不能離開手機到底是真得病了,還是只是一種心理暗示?對此問題,郁輝輝認為,如果談到病,就稍微重了點。她認為,這種現(xiàn)象應該跟時代的急劇變遷有關,我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手機,學習、工作、購物、娛樂、聊天,幾乎足不出戶就能搞定。而抑郁的人更加依賴玩手機這個問題,要科學看待。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從每個人使用手機的方法來看,結果都會不一樣,對于女性來說,她們在特定的時間段會關注某些信息,比如婚姻情感、孕產問題、夫妻關系、親子關系等,如果她們總是關注這方面的負面信息,那她們就會被負面信息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就會沉浸在相對負面、難以自拔的情緒狀態(tài)當中,那她們就有可能進入到抑郁狀態(tài)當中。
“朝內看”、“朝外看”緩解早期抑郁狀態(tài)
過度使用手機,甚至有點病態(tài)的情況,應該怎樣科學地自我調節(jié)?郁輝輝建議從兩個方面來進行調整:
第一,從自身尋找原因。增加對自我的了解,更多地知道自己是怎樣一個人,經歷了什么事情,為什么會出現(xiàn)目前的困難,又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處理方法。比如通過看書或是咨詢心理醫(yī)生,把比較私密的、難以言說的問題,進行梳理,如果一個人的自我了解增強了,他的自控能力也會增強,然后尋找自我發(fā)展的空間就會變大,他就不會執(zhí)著于某一個方式來解決目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第二,通過外界行為調節(jié)。不管內心是怎樣的狀態(tài),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做公益、當志愿者或是運動、旅游、嘗試與人交流,這樣的方式對于早期開始趨向于抑郁狀態(tài)的人來說幫助是很大的,但是一旦通過這些方式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緩解和改善,這時就要考慮尋求專業(yè)的幫助,進行心理治療了。
>>溫馨提示
上班族過度使用手機要區(qū)別看待
由于白天工作壓力大,上班族讓自己時刻處在一個“武裝”的狀態(tài)中,當他們回到家里就需要放松和休息,這時,手機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放松工具,可以幫助他恢復正常的心理能量,保證第二天的工作狀態(tài)。因此是否過度使用手機并引起心理問題,要區(qū)分來看,不同的使用方式,帶來的效果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