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摘 要:文章針對融合媒體目前的現狀及未來云平臺的發展規劃和設計做了簡要分析,闡明了融合媒體的建立必須基于完善的云計算服務之上。因此,為了保證融合媒體的質量,必須建立相應的云平臺,文章就媒體私有云服務、媒體專項云服務及公有云服務間的差異,提出PaaS架構規則,并提出ONAIR的媒體云平臺架構基準,分別介紹IaaS、PaaS及SaaS三者間的服務互聯,以國內某體育賽事的云服務為研究對象,對上述問題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融合媒體;云平臺;規劃;設計
1 融合媒體環境下云平臺的規劃問題研究
在建立相應的融合媒體云平臺之前,應率先明確如下問題,即:自建自有云平臺抑或租賃現成公用云平臺。在選取時,應將自身實際和未來產業發展形式緊密結合,我們應該明確的是,日后的媒體業務均將建立在云平臺基礎之上,但這只是一個結果,其實現需要經歷較長時間,其發展程度主要取決于以下二個方面:第一,播放終端的IT、IP及智能化改進,之前的通過數字信號傳輸的設備將被IT設備取代;第二,隨著IT產業的不斷完善,尤其是以光纖寬帶和計算能力為主的快速發展,導致電視視頻制播業務面臨高碼率、高存儲、高計算能力的需求。綜上,在很長時間里,融合媒體技術的發展將呈現多種云平臺并存的局面。即:
(1)媒體自建云平臺。該平臺主要指衛視自行建立的基于虛擬云計算技術上的云系統。該平臺主要用于解決目前制播系統向云體系過渡的問題。
(2)媒體專用云平臺。該平臺主要是在硬件上租賃公有平臺上的各種設備及相應服務,選用云計算技術進行管理。媒體專用云平臺主要針對于互聯網業務。
(3)公有云平臺。所謂的公有云平臺主要是阿里云、亞馬遜等公司提供的公共計算資源服務。使用者可以自由地在公有云平臺上上傳和下載需要的各類資源,對于一些高級資源,公有云平臺提供付費服務。在融合媒體云平臺系統中,公有云平臺主要是滿足社會服務功能[1]。
2 融合媒體環境下云平臺的設計實現問題研究
在涉及到融合媒體云平臺的設計實現方面,其中ONAIR云平臺是融合媒體平臺的代表作之一。作為媒體性質較強的云平臺,ONAIR將專業化音視頻處理技術同世界領先的云計算平臺以及遍布全國的CDN網絡二者深度融合,從而提高了云平臺對視頻端播放的控制作用,拓展了其內容制作、內容播控及網絡新媒體等功能。該平臺在設計時,嚴格遵循專業化導向,通過云平臺基礎服務提供商解決設施問題。
2.1 融合媒體環境下云平臺的基本架構形式
通過分析ONAIR云平臺可知,IaaS平臺能夠支撐各種最基本的云計算服務和功能,比如前文所述的阿里云、亞馬遜云等公共平臺。中間分布的PaaS層可以細化為6層,具體為:中間層(OM)和搜索引擎層(OCSE),這兩層的主要目的為配合不同云技術服務商的不同接口,實現對不同服務商的統一封裝;接口層(ESB)該層的目的是為實現其他復雜流程提供基礎,并實現與老舊系統的實時交互;基礎服務層(OBSP)基礎服務層主要為各種音視頻文件提供各類服務,比如:后期編輯、播放等功能;運營服務層(OBSS)為整個云平臺的正常運營提供服務,實現對服務的管理、收費及日志記錄等功能,確保平臺的盈利能力;位于拓撲圖最上一層的API層,將平臺所有的服務以API的方式封裝成接口給軟件開發人員及其他合作單位。對于融合媒體環境下的云平臺而言,其基本架構ONAIR的SaaS服務功能主要是為了滿足融合媒體環境下的各類服務,比如網絡電臺、微電臺、新聞云更新及自媒體云更新等。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促使人類社會的認識發生了巨大的變革,日后的互聯網技術將朝著合作、開放的方向發展,因此,ONAIR的架構設計就充分體現了這一觀點[2]。
2.2 IaaS服務的功能介紹
為了提高融合媒體環境下的云平臺ONAIR的基礎服務能力,日前,ONAIR系統已經成功和阿里云服務實現對接。就對接的成果而言,所獲得的價值非常豐碩。從資源和硬件支持角度看,阿里云在國內已經初步建立了5個核心計算服務中心,計算服務器數量已經突破20萬臺次,這種計算規模完全可以支持目前的融合媒體環境下的云平臺計算服務水平,并且還可以支持其一定程度的擴張。其中,華通云數據擁有骨干網及遍布全國各地的CDN節點,借助這一顯著優勢,確保了ONAIR云平臺系統能夠將各類音視頻實時發送到全國的任何一個角落。
2.3 PaaS服務的功能介紹
(1)云平臺轉碼服務功能:云平臺的轉碼一般選用較為常用的集群轉碼方式,集群轉碼能很好地解決大內存的視頻轉碼效率。因為轉碼系統設置在云平臺上,其云計算方式可以無線放大,從而實現對視頻的高效轉碼。在具體的視頻轉碼操作中,高清視頻的轉碼能力可以達到10倍率左右。因此,對于操作用戶而言,僅需要給出輸入輸出的文件格式、碼率和需要達到的轉碼速度即可,其具體的轉碼操作均可由ONAIR云平臺系統自動完成[2]。(2)視頻快速編譯功能:選用BS架構形式,BS架構的界面部分采用低碼率視頻用于打點、瀏覽等交互操作。交互式操作完畢后,可將其上交到云平臺系統,進而實現視頻源代碼的快速編譯,從而確保視頻傳輸和共享的清晰度。(3)視頻采集服務:目前已有的SDI信號經制定編碼器切換為IP形式后,可以將其實時傳輸至云平臺端,并及時保存,當文件播放時,可將文件轉移到特定系統下或者直接下載至客戶端。(4)視頻播放功能:IP播放系統傳輸至云平臺后,可經過視頻服務器實現與CDN的交匯對接,將播放內容實時推送至客戶端口,其中包含PC端、手機移動端及互聯網電視等。其中視頻直播服務支持各種碼率和互聯網流協議。
2.4 SaaS服務功能
(1)網絡電視播放:網絡電視播放功能集成了視頻資源集中管理和服務(VMS)及相應的網站發送模式。通過云傳輸形式,在發送前確定好需要溝通和交換的資源,便可快速在云端開通虛擬機,實現虛擬機與原有系統的對接。以前傳統的電臺建立形式需要提前購置必要的電子設備,而現在使用云端傳送的形式,只要每月上繳固定的費用,便可實現資源實時獲取,在計費方式上,不同于以往的以時間為單位的繳納形式,云端傳送采用按量計費,計費方式更加人性化。(2)云端媒體資源整合:以往的媒體資源整合方式主要采用本地數據流磁帶庫從而實現對海量數據和文件的存儲和管理,由于該設備很容易出現故障,因此給后續的正常使用和維修保養造成了巨大的困難?;诖鎯υO備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受到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存儲設備的價格逐步下滑,通過云端處理的方式實現對海量數據和文件的存儲,同之前方法相比,顯示出極高的性價比和穩定性,數據傳送和訪問更加穩定可靠[1]。(3)云端新聞更新:采用云端實時更新的方式布置新聞媒體系統,提高了新聞的推送效率,可以快速將互聯網上上傳的新聞推送至指定新聞系統。新聞和相關文章被推送至云端上,新聞工作者可以直接取閱并修改,提高了以往新聞文稿的更新效率。(4)體育賽事的云端播放:之前的體育比賽前實況直播系統都集成在IBC中心,節目制作者必須在比賽實地才能實現對比賽的實況轉播。而云端賽事直播系統,是將IBC系統集成在云端,經過云平臺將視頻資料傳輸至相關媒體機構做進一步的編輯并第一時間發布,這樣一來,極大地提高了賽事的制作和播放效率,壓縮了工作時間,降低了相關成本,方便了節目部門的使用。比如在2014年的青奧會中,IBC系統建立了12條子系統,借助50M寬帶,實現了在短時間內將實況節目傳輸至云平臺供客戶端實時收看[2]。
3 結束語
綜上所示,云計算相關技術是保證融合媒體下云平臺建立的基礎,隨著互聯網及云計算技術的不斷完善,云計算及配套的云平臺系統必將成為新聞媒體中的生力軍,必將引領新一代的技術潮流。
參考文獻
[1]郜書鍇.全媒體:概念解析與理論重構[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2(4):37-40.
[2]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發展報告(2014)[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