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依努爾·阿不都熱扎克
摘要:從我國民族地區初中漢語課堂教學整體來看,有效性缺失現象一直較為嚴重。雖然教師在課堂上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但是效果卻并不理想,學生的知識及能力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本研究以新疆地區初中漢語課堂教學和學習有效性作為研究切入點,選取某初中作為研究個案,通過觀察、走訪等研究方法,對漢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情況進行分析和了解,提出了導致漢語課堂教學有效性低的原因,最后給出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民族地區;初中漢語;有效性;課堂教學
因為語言文化生態環境存在的差異,導致少數民族學生沒有積極的學習語言的態度,對于漢語學習不夠重視。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西部大開發的持續進行,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生態環境的差異被暴露的淋漓盡致。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語基本上完全依靠漢語教學,而漢語教學的工作重點又是基礎教育階段,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的普及程度直接受到漢語教學的質量和水平的影響,所以,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對于漢語的使用能力,滿足開展雙語教學的需求迫在眉睫。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該階段是其知識不斷完善、綜合能力不斷提高的關鍵期,那么對于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學生來說漢語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已經成為嚴重影響學生漢語水平有效提高的瓶頸。在學校教育中課堂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場所,所以本研究將以課堂教學作為切入點,通過對新疆地區初中漢語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調研,運用調查、觀察、訪談等研究方法,深入漢語課堂教學現場,了解目前民族初中漢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際狀況,試圖找到提高民族地區漢語教學的有效性措施。
一、新疆地區初中漢語課堂教學有效性調研
本文隨機選取了一所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志中學,其屬于新疆地區規模較大的中學,在研究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想對初中漢語課堂有效性進行全面的研究,就需要分別的從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有效性現狀展開調研,具體的調研結果如下:
1.教師教學有效性調研。
該部分筆者采用的是訪談法及課堂觀察法,分別從初一、初二各抽出兩個尖子班、兩個普通班,對漢語課堂教學現狀進行觀察,并對漢語教師進行了訪談。根據訪談結果筆者發現教師們在設置課堂目標的時候都是依據教學過程及教學標準來進行的,教學目標主要以三維目標為主,涉及到了生字詞、課文的掌握及理解,其中最為側重的是字詞。另外筆者發現漢語教師在教學目標設置的時候表現出了下面幾大特點:
第一個特點: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未充分的考慮到學生不同群體、不同學生個體的需求,表現為尖子班和普通班教學進度一致。
第二個特點:雖然大部分的教師所設置的教學目標都是較為清晰和明了的,但是教師在課堂表述上是沒有辦法將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的,也就是說缺乏主體性考慮。
第三個特點:教師對漢語教學最新課程標準還是不夠了解,尤其表現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學目標基本上都是以生詞字的掌握作為重點,并且過分的注重考試分數。
另外筆者還側重觀察了課堂組織的情況,在新課導入中大多數的漢語教師采用的都是情境導入,但是仍舊有一部分教師未采取任何的導入而直接就進行新授課。而在課堂互動過程中,尖子班的互動情況是較好的,但是普通班則相對較差。并且尖子班的學生注意力較為集中,而普通班的學生在互動中出現了表現不積極,參與少的現象。
2.學生學習有效性調研。
從調研和觀察筆者發現尖子班的學生比普通班的學生掌握的知識量多,著也側面說明了兩種類型班級課堂有效性是不一樣的。從課堂上問題的解決度上來看,整體上解決情況還是較好的,但是仍舊有一部分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從作業有效度來看,學生們對作業有效度認可程度還是比較高的,在于漢語教師進行談話中筆者了解到所布置的作業量并不多,并且以抄寫和同步練習為主,但是仍舊有一部分初二的學生認為作業根本無效。
二、提高民族地區漢語教學有效性措施
1.幫助教師盡快樹立起有效教學理念。
教師只有在心里認識到有效教學的重要性,才能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所以作為漢語教師來說則應該在遵循教學活動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最優的效益、速度及效率來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效整合、協調等,從而最大限度的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而作為民族地區初中漢語教師則應該在一線教學中將民族教學特色、民族學生需求和教學理念相結合,從而切實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2.對漢語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優化。
漢語教師在教學中不應該只利用傳統教學法和講授法開展教學,而應該設計出實踐和語言練習結合的教學活動,同時還應該將少數民族特色、學生興趣點做到結合,在教學中適當的融入一些游戲成分,從而保證課堂氣氛被充分的調動起來,使得學生可以主動、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最終成為課堂教學主體。那么作為教師來說首先應該去培養自己的教學反思,教學實踐中對教學理念、教育觀念、教學行為等進行反思,不斷的去改善教學能力。其次教師還應該加強對課例的研究,對教學行為進行優化,在研究中以教學實踐作為基礎面對課程全程以及課程片段進行全面的剖析,同時在研究中教師還可以對比自己和別人的教學方式、教學設計,然后進行優缺的反思,從而對教學行為進行優化,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總結:
當前由于教師教學行為欠缺、教師教學理念等的問題導致民族地區初中漢語課堂教學有效性較低,那么一方面需要幫助教師盡快樹立起有效教學理念、另外一方面還需要對漢語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優化。
參考文獻:
[1]李建軍.中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問題歸因及對策[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年2月。
[2]歐陽志.劉革.新疆中小學少數民族漢語及雙語師資隊伍發展歷程與培訓現狀研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