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森
摘 要:近年來我國氣候不斷發生變化,而部分有害生物則因此不斷增加繁殖速度及數量,不僅對生態環境平衡產生影響,同時也對我國森林林木生長及發展產生破壞。但由于我國林業營林技術仍存在一定問題,因此我國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仍未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文章對我國營林過程中有害生物的破壞現狀進行分析,并針對營林技術對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意義,對如何提升技術展開討論,并對其具體措施及發展方向進行研究與展望,進一步提升我國林業發展速度及穩定性。
關鍵詞:營林技術;林業有害生物;存在問題;控制措施
1 目前我國營林有害生物破壞現狀
1.1 林業營林技術無法充分發揮作用
首先,雖然我國正不斷加快對營林技術的研發,但由于目前該技術仍然不夠成熟,在實施過程中仍較易因其他影響因素而無法充分發揮其作用,而其自身存在的部分缺陷也嚴重影響技術水平的發揮程度;其次,由于我國營林技術人員嚴重缺乏,而部分人員無法提高自身專業研究能力,導致我國營林技術研發速度較慢;最后,由于我國森林林業部門在過去過于重視林業經濟發展,但對林間防治工作不夠重視,因此投資力度也隨之降低,嚴重影響研發水平及速度,并對我國林間防治工作產生嚴重的滯后性。
1.2 林木質量檢測無法達到標準
首先,由于我國地區條件、地理環境等均存在不同,而受到氣候等因素的限制,不同地區的病蟲害種類及程度也存在差異性,因此無法利用統一有效的方法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對開展防治工作造成影響;其次,由于部分地區經濟條件受到區域發展程度影響,而在對林業病蟲害進行防治時,無法對病蟲害防治工作進行資金支持;再次,我國許多樹種因蟲害過于破壞而急劇減少,從而失去在市場中的地位,但由于部分林業檢測部門并未及時察覺該現象,而在發現時已經形成大規模病蟲害,此時監測質量已達不到標準,導致因監管不力而出現林業樹木破壞現象。
2 營林技術對林業有害生物控制的意義
2.1 合理控制病蟲害,促進林業發展
第一,在對林間有害生物防治時,通過無公害防治、藥物防治等方法,能夠有效地將有害生物進行滅除并控制,在加強對林間林木保護的同時將有害生物數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維護生物系統平衡,有利于促進林間林木生長及生態環境;第二,當出現枯死或病蟲害破壞程度較大的病害樹木,通過治療或砍伐等方式對林間進行管理,能夠起到阻斷病蟲害進一步傳播的效果,同時也能夠使土壤養分更多地被健康樹木吸收,進一步達到促進我國林業穩定發展的目的。
2.2 提高森林免疫能力
第一,對于健康的林木,應加強對其的免疫工作,以免在其他病蟲害及病害樹木中的病菌在傳播過程中出現對健康樹木產生損害的現象。而為了避免該現象的發生,應當在采取免疫措施前對林木種類、易受感染病蟲類型等進行充分了解,最大限度地提高林木免疫能力;第二,樹木育苗時,應保證幼苗在林區外,特別是有病蟲害的林區。因為這時候的樹木抵抗力較低,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危害,造成的影響也比較大。由此可見,應該采用營林技術,在造林的時候進行“有害生物隔離帶”的營造,加強對有害生物入侵的防治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還應該對樹木定期施肥,增加樹木的抵抗能力。此外,為了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還要對樹木進行修剪和砍伐,對帶病的枝葉進行處理等,將森林免疫工作提上日程。
2.3 提高部門及林農意識,促進林業防治工作開展
首先,近年來我國不斷提倡要大力發展林業種植事業,并對林業砍伐等生產工作加以限制,要求林業部門在進行采伐時需要利用擇伐形式進行生產工作,在保證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穩定的同時減緩對我國林木的采伐,促進林木幼苗的生長,進一步達到保護森林的作用。而國家這一政策能夠使我國各地區林業部門領導人員自我意識不斷提升,并提高自身工作積極性,并能夠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規政策對林農進行教育與技術支持,加強對林業保護的力度與程度,使林農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提高防止工作能力,進一步降低有害生物對林業的損害。
2.4 提高森林質量,優化森林環境
首先,所有生物都存在與特定的生物鏈中,而如果一旦其中一種生物的數量打破生物鏈平衡,則不僅對林木產生巨大損害,同時對生態環境平衡也產生破壞,使自然環境受到嚴重影響。而通過對林間有害生物進行防治,將其數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在維護林間林木健康的同時也保證生物鏈的穩定與平衡,使自然環境得以保護;其次,在人工林營造中,由于部分地區土壤中存在一些病蟲蟲卵或病菌,對樹根及樹木造成損害,而通過對土壤進行處理,將病菌及蟲卵滅除,能夠在優化土地環境的同時使森林林木質量得到提高,進一步達到優化我國森林整體環境的目的。
3 提高營林技術水平的措施及其發展方向
3.1 林木隔離帶技術
生物有害防治過程中,對一些病蟲害嚴重的樹木進行隔離時,就要設立林木隔離帶,運用到營林技術的林木隔離帶技術中。在防治病蟲害傳播擴散和樹木的大批死亡方面,隔離帶具有很大的作用。設置隔離帶的要求是,必須避免樹種單一,以免造成一種病蟲害大面積傳播;要運用上面所講的樹木混交,進行多種防護,使得防護隔離工作更加嚴密、到位。對于病死樹要及時隔離,對于幼蟲階段的有害生物進行有效防治,防止有害生物因為種種原因進行遷移的問題,有害生物的幼蟲時期是進行防治的關鍵時期,此時害蟲幼蟲還沒有長出翅膀,不具備遠距離飛行的能力,而一旦有害生物到了成蟲時期,能夠進行遠距離遷移的時候,防治工作會變得更加困難。因此林木隔離帶技術就要越早越好的進行設置。
3.2 全面提升技術人員素質及水平
首先,應提高技術人員整體意識與對林業的認知,通過定期開展講座及教育活動,使林業技術人員能夠充分意識到我國林業工作的艱巨性與重要性,并提高人員自我認知與意識,了解我國林業對國家的重要性,能夠積極地投入到林業工作中,使整體林業隊伍素質得到提升;其次,定期對林業技術人員進行技術等方面能力的培訓輔導,通過學習最新營林有害生物防治技術,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時達到提高其工作水平的效果;第三,積極普及林業法規等相關制度,對技術人員自身行為進行約束,避免出現違法行為,對林業經濟發展造成損害。
3.3 未來的發展方向
我國的林業產業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營林技術也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只要解決好有害生物防治等問題,發展營林技術的科學化、體系化。面對我國林業發展出現的各種想象,尋找適合我國林業發展的措施,可以向國外學習先進的營林技術以及建設自己的營林技術研發團隊,做出最符合我國林業發展前景的規劃,將我國的營林技術和林業發展成世界領先水平,最大化的保證我國林業產業發展的高速度、高質量,增加我國林業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林業有害生物不僅對我國森林環境及林業經濟造成極大損害,同時也對生態環境平衡產生極大破壞,是我國林業部門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首要解決的問題。但由于我國營林技術在某種程度上仍存在部分缺陷。因此,在我國林業發展中必須加強對有害生物的重視與控制,通過采取措施、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以及水平,結合國家相關法規制度加強對林業部門的重視與投資,為全面開展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條件,并為我國林業堅持走可持續發展路線及提高我國整體綠化面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嚴合章,唐志強,王宇,等.林業有害生物地面監測及相關信息采集與傳輸平臺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01).
[2]宋君.民樂縣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特點與現狀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