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袁照
好學校與好教育,原來是一致的,但現在兩者開始分離,至少是部分的分離。學校是教育的地方,學校好,當然教育就一定好,可為什么我要說兩者開始分離了呢?最近,我去參加一座城市一所很好學校的督導評估,或許是看別人時才能更看得清自己。檢查別人也是在檢查自己,特別是當我們關起門來辦學、自我得意時,容易忘記自己是誰,會看不清自己。自高、自大在一些學校特別是所謂的優質學校、品牌學校、示范學校中,更為突出。現在,我要發問:辦學校與辦教育,兩者的區別在哪里?好學校與好教育是一個概念嗎?
對于這個問題,我思考已久。現在,人們公認的所謂好學校,往往是那些熱門學校,生源好,升學率高,受社會和家長的熱捧,超大規模發展,超常規發展。超大規模發展,曾經是一個辦學褒義詞,甚至當下在一些地方還是;超常規發展,也是一個辦學褒義詞,甚至至今仍受到鼓勵。但是一些超大規模發展,導致有些地區出現“寡頭學校”,上萬人或數萬人的中學占盡當地有限資源,如人的資源、物的資源;超常規發展,導致不按教育規律、人的成長規律辦學,追求經濟效益和聲譽效益,遠離教育本質,開始追求功利化發展。這些學校,一度被稱為“好
學校”。
幾年前,美國教師雷夫到中國來。某個城市的接待者有意安排了一所好學校,一個有著優秀辦學歷史傳統的示范學校,讓他參觀、考察。雷夫參加了該校師生的一些活動,臨走時對陪同人員說,這所城市的最優秀教師一定不在這所學校。理由是什么?就是因為這所學校是當地最好的學校。雷夫為什么有這樣的思維?他如何斷定最好的學校中一定沒有最好的教師?聽起來似乎荒謬。
現在,我們靜下心來認真想想,還真有些道理。學校集中的都是最好的生源,面對的是同一類學生,校園里有最好的辦學條件。別人的校園可以沒有陽光,而他們的校園一定會充滿最明亮的陽光。如何有利于最好教師的產生?如果雷夫的論斷可以成立,繼續推演,一個沒有最好教師的學校,如何能辦出最好的教育?
什么是好教育?好教育是真正關注師生生命成長的教育。有教無類,這是前提。學校、教師無理由地選擇學生,學生卻有權利選擇學校、教師。生命成長是一個教育的完整的、完美的概念,師生健康、茁壯、陽光、燦爛、善良、誠實,永遠是第一位的,是教育的終極目的。
好教育需要好教師,什么樣的教師才是好教師?有情懷、有擔當、有原創精神,這些品行是必須具備的。有情懷的人,一定不是唯功利的人,這樣的情懷是一種超然的、本土的、有愛的、懂感恩的情懷。能擔當的人,一定是有責任感的人,這樣的擔當會以民族、國家、社會為重。有原創精神的人,有感悟能力和審美能力,善于求知、求異、反思,能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以教師的情懷孕育學生的情懷,以教師的擔當精神鍛造學生的擔當精神,以教師的原創品行影響學生的原創品行。師生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這些理念已經成為現實,成為學校的日常狀態。學校的氣息唯有如此,才是好教育。
擁有好教育的學校,才是好學校。當下所謂的“好學校”其實許多已經變異,成為世俗化的概念,僅僅把學業提升和升學率作為唯一或最主要的評價目標來“圈養”學生,根本談不上師生的生命成長,談不上情懷、擔當、原創精神。這樣的“好學校”的存在和發展,是以影響、犧牲其他學校的生存、發展為前提的,就是“校霸”。就一所學校評價或衡量一所學校,可能與把這所學校放到整個社會背景、區域整體教育背景中評價和衡量,得出的結果會不一樣。假如一所學校的興起與發展,影響和制約了某個區域整體學校的生存與發展,這樣的所謂“好學校”,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學校。
我以為,“好學校”是一種贊譽,更是一種內涵。這樣的贊譽并不只是品牌學校、優質學校、示范學校的專利,所有的學校都能成為好學校。不管擁有怎樣的條件,只要能辦出好教育的學校,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學校。
(作者系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長、書記,詩人,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蘇州市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蘇州市特級校長)
責任編輯:孫建輝
sunjh@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