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晶晶++鄭棉芬++蘇少丹
摘 要:佛山市作為廣東省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其環境衛生質量問題越來越受到大家關注,環衛工人作為城市的重要角色,對保護城市環境起著關鍵性作用。據了解,佛山市禪城區約有5000名環衛工人,其工作環境較為艱辛,工作量也較大。在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劇增的背景下,環衛工人的城市融入問題更為突出,因此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對環衛工人城市融入問題給予更多的關注,使新生代環衛工人能夠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中時逐步融入城市,增強其幸福感,這對促進社會和諧與經濟社會文化協調發展有重要意義。
一、城市環衛工人群體的特點
1.類型劃分與分析
我經走訪佛山市禪區城負責不同街道的7個環衛工人發現,環衛工人按個人性格特征分為進步型與傳統型,“進步”類型的環衛工人比較傾向于推動政策改變,了解較多法律知識進而推動環衛工人群體利益的維護,且意識到當下狀況不能滿足自己生活所需,且利益受到損害,會做出一些實際行動以改變當下不利于自己生存或者發展的處境。而“傳統”類型環衛工人則更多表現為不太了解相關權益保護政策(也可能對與權益相關政策的了解比較充分),但較少為爭取自身權益做出明確的行為;不過在界定時,傳統型環衛工人屬于適應現狀能力較強的類型,能忍受自己生存狀況的不適應,覺得目前狀況是自己可以忍受的,也樂意去接受它。
2.年齡與戶籍特點
環衛工人年齡大多處于五十至六十歲這個年齡段,并且有不少四五十歲的環衛工人是新來的。訪談中有2人提及,公司換了一批環衛工人;有一個街道是新來工作一到兩年的環衛工人;但是祖廟街道汾江北路那邊的環衛工人工齡較多是十年以上,較大一部分處于還有幾年就退休的狀態。按環衛工人的戶籍來源劃分,有部分來自廣東的茂名、江門等地區,也有部分是外省的,如湖南、四川等省份,他們通過親友介紹,會較為集中地來這邊當環衛工人,甚至群體性居住。然而大部分已婚已孕的環衛工人與其子女都是分開的,由于長年工作假期較少,回去時間短,環衛工人很少有時間回家探望父母及子女,這也導致他們思鄉情緒較濃烈,對另一個城市的歸屬感不強。
3.環衛工人群體之間交流較少
環衛工人每天工作時長通常是七個小時,但有時會加班到十一個小時,因為工作時間跨度長、強度大,他們閑暇時間也比較少,因此大部分環衛工人之間交流比較少。而所采訪到的環衛工人也表示,跟同事交流比較少。我在走訪中發現,祖廟街道環衛工人居住比較集中,而且較多是同鄉,所以他們會有一定的交流與溝通。由此可見,因為環衛工人本身的職業要求、用人單位和所在社區較少開展相應的文化娛樂活動,一定程度上造成這一群體與其他社會人群缺乏社會交往,也增加大城市融入困難。
二、城市環衛工人生存現狀
1.生活狀況及工作情況
據走訪了解,環衛工人多數居住在較為低價的出租屋,平均每個月房租為300~500元,生活環境較為簡陋,收入微薄。家庭狀態大部分是環衛工人與自己的孩子分離,親子溝通較少。環衛工人每月實際工資 1800元左右,工作時長跨度較大,“朝六晚六”的工作時間,基本工作時長是七小時至十一小時。同時工作量較大,受訪者稱一天工作的時間段分為三班,一般每天需完成兩班的工作量。此外,巡查制度過于嚴格,導致環衛工人工作常處于循環狀態。
2.文化精神狀況
據統計,環衛工人上班之外的閑暇時間里,除去日常生活行為,基本是上網、看電視,95%的環衛工人表示很少或者幾乎沒有參加過社區舉辦的任何活動,一方面原因是因用人單位和所在社區較少開展相應的文化娛樂活動,另一方面是因為受自身上班時間限制或者由于高強度工作而影響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可見,其文化生活相對匱乏。
3.工作待遇狀況
公司制度不完善,存在同工不同酬現象。2016年之后,由清潔公司承包街道衛生的情況開始出現,因而,不同公司之間勞動薪酬差異也開始出現,因此,低薪酬環衛工人的不滿情緒時有發生,他們也希望能夠享受同等公平的市場規則去保障自己的勞動所得。保障自身切身利益最主要的問題是與領導溝通不通暢。有環衛工人表示,因為自己所在公司出現同工不同酬問題,他們曾多次嘗試與領導溝通,但最終無果,自身感覺很無奈。出現多個承包商時,公司的規章制度不夠明確,領導之間也有類似于“踢皮球”的現象出現,進而導致更多環衛工人對自己的薪酬和工作量存在抱怨但是無處可尋求幫助的現象。
4.相關保障狀況
訪談過程中,有環衛工人表示,他們所在的清潔承包公司沒有為他們購買相應的職工養老保險,比較大的原因是承包公司經常更換老板,而公司的制度也會因為更換老板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養老保險制度難以落實,導致工友們不滿。同時也有一部分剛從事這一行業的環衛工人因自己年齡接近退休,并不打算購買養老保險;而且除了養老保險,很多環衛工人并不了解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相關的保險種類。
三、城市環衛工人難以融入城市問題的原因分析
1.環衛工人個人原因
在語言交流方面,佛山地區以方言粵語為主,而環衛工人多數來自非粵語方言地區,所以工友的語言溝通存在地域性差異。在地域差異方面,環衛工人間喜歡熟人聚居,擴展社交網絡的意愿小,人際交往空間狹窄,與城市居民的隔閡大。環衛工友城市歸屬感和融入能力弱,同時也存在自我職業突出,自我效能感降低的問題。在薪酬待遇方面,環衛工人收入較低,五險一金的保障也不穩定。加之佛山地區生活、消費水平較高,其薪酬無法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導致很多環衛無精力參與人際交往。在知識水平方面,環衛工人文化水平不高,法律社會保障意識比較低,無法通過有效的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利益,在社會上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
2.保潔公司制度政策不夠完善
佛山市的環衛保潔工作基本是以外包為主要形式,由保潔公司承包不同街道的環衛保潔工作。由于不同保潔公司承包街道保潔工作的費用不一,許多競標的公司單純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會通過壓縮員工的工資福利來低價認標。另外,保潔公司的資質不一,有些公司沒有按照規章制度為工人購買保險,或者變相取消環衛工人的醫保、養老金等社會保障以及日常福利(如節日或者高溫補貼以物品代替慰問金),因此部分街道不合理的工資待遇水平,也會引發環衛工人與保潔公司管理層間的矛盾,使環衛工人對自身職業認同、城市歸屬感等大大降低。
3.社會公眾于環衛工人的社會價值認同感不高
項目組成員通過與市民交談發現,當前社會部分民眾對環衛工人還是存在“貼標簽”心理,缺乏包容、接納的心態去對待環衛工人,認為他們文化素質低;同時受傳統的價值觀念誤導,對環衛工人的身份與其工作的理解較為片面,對他們存在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認為他們的工作臟亂差,由此為環衛工人貼上“骯臟”“卑微”等標簽,忽視環衛工人對社會所創造的價值,不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同時出現有些市民對環衛工人剛清掃的地面又隨地丟垃圾等不文明行為,很大程度上會打擊環衛工人的積極性,使環衛工人與市民間產生較深的陌生感與隔閡。
四、促進環衛工人城市融入的對策、建議
1.相關社工群體介入,開展社會工作服務
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讓社工機構競標把社會服務推廣到環衛工人群體,充分發揮社工機構的社會服務職能,通過社工運用專業技能知識,為環衛工人開展個案輔導、小組活動、社區活動等,同時也為他們鏈接更多的社會資源,為他們提供困難救助、權益維護等服務。同時也可針對環衛工人開展興趣技能提升班,為其增設手工課堂、粵語班、書法欣賞、園藝栽培等活動,提高環衛工人的精神生活質量。同時可以在環衛工人群體中建立一個較固定的群體或者服務團隊,引導更多的公眾參與其中,讓更多的有心人士關愛環衛工人。
2.共享公共服務資源,提升社會城市權益
環衛工人為城市發展做出貢獻,理應享受城市改革發展的成果,共享社會公共服務資源。同時,社會應充分運用公共資源,為環衛工人提供相應的補貼和福利,改善其生活質量,使其完整地享有相關公共服務的待遇。另外,政府應該提高環衛工人工資水平,從監管承包公司著手,定期公示,對不合法的承包公司進行相應處罰,應根據環衛工人實際的勞動工作狀況,提高其工資待遇,多勞多得,更好地激發環衛工人從事保潔工作的積極性;同時,針對 一定工齡的環衛工人也需要有一定的工齡福利制度。
3.積極營造環衛工人正面社會形象,提升社會公眾認可度
在宣傳方面,政府及公司要更好地為環衛工人營造積極正面的社會形象,對環衛工人好人好事、模范事跡進行宣傳。對環衛工人優秀事跡、優秀人物進行表彰和宣傳,鼓勵社會大眾向他們學習,同時讓社會大眾了解環衛工作以及社會崗位,更深刻認識到環衛工人對所在城市創造的社會價值,去除社會大眾對環衛工人較為負面的認識,同時也能夠提升公眾對城市的環保意識,認識到環衛工人工作的艱苦,也會以保護城市環境為著力點,更加尊重環衛工人的勞動成果。
4.完善環衛工人相關幫扶政策,保障環衛工人發展權益
政府和相關用人單位在政策制定和工作上可以對一些困難的環衛工人家庭進行幫扶,更有利于環衛事業的發展以及環衛工人身心的健康發展。同時創設多種幫扶模式,擴寬幫扶渠道,讓幫扶對象更加人性化,幫扶更加實際,切實關注困難環衛工人,在權益保障方面為環衛工人提供更多幫助。例如,通過社會基金會、企業出資等籌集幫扶基金,為有需要的家庭困難環衛工人提供支持,使其感受到社會的幫助,有利于環衛工人提升城市歸屬感。
參考文獻:
[1]賈舞陽.城市環衛工群體的生存困境及應對策略之我見——基于對鄭州市二十個環衛工的訪談[J].學理論,2014(15):67-68.
[2]文玉群,李春竹,劉怡林.環衛工人權利缺失狀況及其應對策略研究——以局部城市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