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利蓉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5-000-01
摘 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通過對傳統養生功在忠縣社區推廣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并結合當前忠縣社區傳統養生功的開展情況,對其發展對策進行探究。
關鍵詞 忠縣社區 傳統養生功 發展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發展文化,體育文化是積極的文化形態,而傳統養生功正是這些寶貴文化遺產當中的一枝奇葩。重慶市忠縣人民政府2011年印發的有關《忠縣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1-2015年)》中一直把廣泛發展全民健身項目,豐富群體健身體育活動作為工作的主要內容。由此可見,傳統養生功正處于極佳的發展機遇之中,我們應該努力挖掘、整理、開發和利用,繼承好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中這穎瑰麗的明珠,讓其作為促進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方式。
一、關于傳統養生功和社區體育
(一)傳統養生功
傳統養生功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的,以身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理三方面相結合為主要運動方式,促進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國家體育總局在2003年2月正式將傳統養生功列為我國第97個體育運動項目,同時,編創了四種傳統養生功: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六字訣,向全國推廣。
(二)社區體育
社區體育是由特定社區的居民在社區范圍內組織參加,運用社區內簡易的器材和設施,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達成強身健體、休閑娛樂的群眾體育活動。
二、傳統養生功在忠縣社區推廣的可行性分析
(一)傳統養生功的好處
傳統養生功具有,陶冶性情、預防保健、延年益壽、開發智能等好處。傳統養生功動作舒緩、輕盈,能很好的調動機體內在潛能,以氣帶血,提高血液循環,改善和調理微循環,從而消除身心疲勞,讓身體保持自然通暢,代謝自如,使得精力充沛,提高了機體免疫力,和思維能力,能夠有效預防疾病,開發智能,達到延年益壽的功效。
(二)社區的需要
1.政府大力支持,明確地指出要高度重視中華民族的傳統體育活動的挖掘和推廣工作,大力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積極地開展各項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如民族傳統體育的學習活動、推廣活動和競賽活動等。
2.忠縣轄13個區,共28個鄉鎮、332個村,而體育設施覆蓋就有318個行政村。可見,政府對社區體育重視,人們對社區體育有概念。傳統養生功健身性強、便于開展,適合在忠縣各社區進行大力推廣,成為人們強身健體的一種方式。
3.近年來,忠縣經濟實力有了很大提升,人們有更多的精力、時間、物質等投入傳統養生功的習練,這也為傳統養生功在忠縣社區的推廣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4.全縣目前常年堅持習練傳統養功的群眾有上萬人,多次開展相關的競賽和活動。如忠縣慶“老年節”表演節目《傳統養生功大舞》等。
三、忠縣社區傳統養生功的發展對策
(一)加大傳統養生功的宣傳力度,傳播科學的健身理念
當代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養生、養性之道為人們所重視,并風靡全球。忠縣有關部門也應加大對傳統養生功的宣傳力度,采用多種方式、媒介等對傳統養生功的理論知識、技術知識、習練好處等進行宣傳。比如:可以利用電視、新聞、網絡,廣告等手段,廣泛宣傳社區傳統養生功項目的內容、價值等。營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圍,使傳統養生功在忠縣各社區中有更好的發展。
(二)有計劃地建設傳統養生功相關設施
目前,忠縣各社區嚴重缺乏傳統養生功的場地和習練站點,建設配套的設施刻不容緩。各鄉鎮可以充分地運用各區所現有的公園、街道、廣場等公共場所,改建成傳統養生功的公共習練場地。并積極地修建新型的、合格的練功場所和成立正規的習練站點。
(三)加強傳統養生功相關指導人員隊伍建設
忠縣社區傳統養生功活動一直處于自發組織狀態,各社區居民對傳統養生功專門指導人員的需求極高。所以,建立健全的傳統養生功指導人員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各級社會傳統養生功協會的作用,做好對傳統養生功專門指導人員的相關培訓工作,刻不容緩。政府相關部門也要積極提供培訓經費、健全培訓體系、創新培訓方式,為創建高素質的指導指導人員才提供必要條件和便利。
(四)鼓勵社會興辦民族民間體育——傳統養生功事業
充分調動社會興辦傳統養生功事業的積極性,擴展社會資源進入傳統養生功事業的途徑,多渠道增加各企業對此方面的資金投入。健全財政、稅收等相關系列的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融入、出資興辦傳統養生功事業。再者,體育行政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經營性傳統養生功場所的監管。
四、結語
傳統養生功是現代人放松、保健合適的選擇,具有天人合一的理念,能夠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大自然的和諧,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具備時代意義。剖析其緣由,找出相應的對策,充分繼承、挖掘、發展傳統養生功中的優異元素,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用,使各社區居民踴躍參與,這對傳統養生功法的發展和對增強居民身體素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喬亞敏.中國傳統養生功法的發展理念與策略[J].經濟研究導刊.2011(10):242-243.
[2] 忠縣人民政府.忠縣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1—2015)的通知[N].2011.
[3] 張云涯.中國傳統養生功法的發展理念與策略[J].體育學刊.2002.11(6):66-68.
[4] 沈娟.達州市社區傳統養生功的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報.2013.
[5] 周慶海.傳統養生功法[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