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飛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5-000-01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涌現了大量職業類院校,為社會輸送大量專業技能人才。職業院校的辦學目標就是給社會輸送大量具備職業技能的專業技能人才,這所有一切都是建立在健康體魄的基礎上。有鑒于此,本文以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為切入點,分析創新體育教學改革的措施。希望本文可為教改提供借鑒。
關鍵詞職業院校體育教改創新思路
體育運動直接關系到個人健康,也是職業院校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提高與物質生活增加,人們愈發重視體魄健康,職業院校作為培養技術性人才的主要搖籃,強化體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具有現實意義,滿足市場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本文就此展開相關論述。
一、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大量實踐研究表明,長期參與體育運動可以有效減少工作或生產勞動給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經常參與體育鍛煉,活動全身肌肉,促進人體各項機能協調發展,減少職業病發生率。現代社會生產效率提高,促進社會細化分工,如果某個人依靠身體某部分超負荷運行,就會出現職業病。職業院校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基層技術工種,工作中要長期保持某一種身體姿勢,極易誘發職業病。因此教學中重視體育可續,掌握簡單運行技巧,培養體育運動興趣愛好,養成終身體育的運動習慣。受到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大部分職業院校的學生沒有時間與興趣參與體育活動,部分學生內心抵觸體育活動,如果體育科目不是一項考試內容,會造成學生不再參與體育活動,身體素質下降,接下來筆者主要分析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措施。
二、職業院校學生體育教學現狀
學生面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學生身體健康,因此有必要推廣陽光體育運動,提高學生體質。隨著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態環境惡化,最新的一次國民體質檢測結果表明:我國學生存在嚴重的肥胖問題與近視問題,其中學生近視幅度增加最快。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水平持續性下降,直接影響到我國人才培養;雖然新課改不斷進行,但依舊沒有扭轉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情況。學生在校內學習完成后,還需要應對繁多的作業。部分農村學生還要抽空承擔一定的農活,學生都面對著巨大的學習壓力,根本抽不出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造成體質下降就不奇怪了;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且競爭激烈,需要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造成可用于鍛煉的時間不斷減少。
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措施分析
職業院校體院教學現狀并不是很理性,教改過程中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優化。
(一)營造教育環境
1.學校相關領導意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并有效落實。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不斷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發揮該課程的作用。2.在校內宣傳體育教學的必要性,讓全校師生意識到課程的重要性,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校內形成有利于課程發揮的學習氛圍。3.校方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成立相關社團,將社團活動時間固定下來,通過教師指導,可以組織不同年級的體育教學比賽等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4.最后學校應給予一定經費支持,鼓勵教師開展教學,讓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互聯系。
(二)創新教學模式
職業院校體育課堂教學中,還可以創新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好勝心理強,可以引入競賽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籃球運動也是體育教學體系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籃球運動,可以釋放學習壓力,進而提高身心健康。籃球教學中可以組織比賽活動,體育競技活動可以激發學生斗志,激發出學生熱情后會對籃球產生熱愛之情,后續學習中更加努力。體育教師組可以商量著舉辦校內籃球比賽,可以效仿職業比賽,以年級為單位,每班排出一只籃球隊,球隊隊員可以不固定,但參賽人數必須大于10人,將賽季與賽程固定。比如實際中可以一個月安排一個賽季,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安排合理賽程,這個可以和校領導商量決定,保證全部球隊有機會參與比賽;第一周周末進行半決賽,選出決賽的4支球隊;第二周周末為決賽時間,周六選出兩只最優秀的球隊,并決定第三名,周天爭奪冠軍,每個賽季前三名可以獲得一定獎勵,具體由學校定,最好有實際意義,激發學生學習籃球的積極性。
(三)豐富教學方式
職業院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應根據學習具體情況不斷豐富、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組織拔河比賽、長跑競賽等班級運動會的形式來增加課堂教學豐富性,將體育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同時,為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還可以將幾個小組,以小組形式進行體育活動,以一種輕松愉悅的競技形式進行體育教學,提高教學成效。
四、結語
總而言之,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與創新應該滿足社會發展與時代需求,在這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深化教學改革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作用,在培育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讓學生具備健康的體魄,為社會輸送具有健康體魄的高素質人才,全面落實各項改革措施與創新措施。此外,教育改革過程中應該逐漸遞進,積累改革經驗,逐漸發展與完善。
參考文獻:
[1]李保忠,周明,李鶴.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看法[J].職業技術.2011(6):11.
[2]董紅衛.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創新研究[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11):62.
[3]王振超.河南省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現狀探析[J].河南教育(中旬).201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