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帥++邢昊天
中圖分類號:G82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5-000-01
摘 要 力量訓練專項化已經成為現代運動訓練的核心內容。本文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等科研方法對直道欄專項力量訓練手段進行研究與分析,總結出直道欄專項力量訓練特征以及抗阻訓練手段在專項力量中的優勢。
關鍵詞 抗阻 專項力量 訓練手段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我國健將以上級直道欄運動員力量訓練手段以及抗阻力量訓練手段的優勢。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研究需要查閱教材、理論書籍和中國知網上的相關文獻,了解直道欄專項力量訓練理論、方法手段以及訓練理念。
2.訪談法
對訓練專家陳小平、王保誠教授以及上海、天津、等體工隊高水平教練進行咨詢,總結分析他們共同認可的力量訓練手段。
3.問卷調查法
給高水平直道欄教練員發放問卷。填寫前進行詳細地解釋、說明,確保真實性。
4.邏輯分析法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歸納,總結分析出抗阻訓練手段的選用特點及其自身優勢。
二、結果與分析
(一)直道欄專項力量訓練手段特征的研究
專項力量訓練應符合專項力量訓練原則并且結合項目特征。參加體能主導類短跑、跨欄項目運動員工作的肌肉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動作肌,是指上下肢完成跑、跨動作的主要肌群,另一類是支撐肌,主要是用來固定軀干、腿部、髖部的肌群[1]。起跨腿一側的髖關節在起跨蹬伸結束后直至提拉到體前的過程中,髖關節由充分伸展到充分收縮的完成都要求髖關節在最快速度條件下完成。并在專項力量訓練中以最大速度完成動作,在高強度的訓練中把力量、速度和技術有效地融為一體保證力量訓練的實效性和全面性,即“高效率全面化”的專項力量訓練[2]。
通過總結,結合直道欄項目特征的專項力量訓練手段應該是以結合短跑、跨欄技術和項目特征為設計依據,在實施過程中能發展連續周期性快速力量訓練手段的全面整合。在訓練中以準確的動作和最大速度完成動作是具體要求。
(二)抗阻力量訓練手段選用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體能主導類短跑跨欄項目訓練中力求使訓練內容、訓練手段簡煉、集中,力求實效,減少不必要的體能消耗,從而使各種訓練手段的最佳組合成為提高訓練效果的關鍵環節[3]。通過問卷整理發現,快速后蹬跑和快速高抬腿跑是大多數教練員重視的抗自身阻力練習手段。這兩種跑的專門性練習可以發展欄間跑能力以及起跑后的加速能力,而且沖動頻率快,練習的幅度、負荷均能接近甚至超過短跑、直道欄比賽時的專項技術要求。起跨腿抗阻快速提膝、起跨腿抗阻快速體側平拉以及起跨腿屈膝快速繞欄練習是絕大多數教練員選用的訓練手段。這幾種訓練手段不但速度快,而且結合了跨欄步技術中起跨腿體側平拉后至體前的技術環節,在練習中肌肉的工作方式上可以完全與專項技術環節一致,符合專項力量訓練原則和跨欄跑的技術特征。在練習中教練員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例如:支撐腿盡量保持膝蓋正直、軀干位置的變化要接近跨欄步、從手扶肋木固定練習到脫離肋木擺臂等。直腿繞欄練習是對髖關節肌肉刺激較大的訓練手段,但是練習過程中其動作沖動頻率較慢,肌肉工作方式并不能完全接近專項技術要求,所以沒有被大多數教練員選用。有半數教練員則把這種訓練手段作為熱身和激活身體的準備活動進行運用。在教練員要求在練習過程中保證動作速度接近專項技術要求為加快擺動腿攻欄速度打下更好的力量基礎。
(三)對抗阻力量訓練手段優勢的研究與分析
抗阻力量訓練手段在動作結構上能夠模仿跨欄跑各個環節上的技術,尤其是模仿肢體在非對稱運動狀態下技術的可操作性強。根據動作肌肉起、止點的不同直接施加阻力或者通過皮帶施加牽拉,使參與運動的肌肉離心收縮后向心收縮,從而實現肌肉彈性組織產生張力變化伴隨著牽張反射而增強肌肉收縮的力量。訓練實施過程中教練員可以控制自己施加阻力的大小,也可以通過改變運動員肢體以外皮帶的固定點控制阻力,以變化的阻力適應變化的動作速度,在練習過程中每一個肢體位置瞬間都保證對施加阻力和動作速度的雙重控制,既保證對肌肉刺激的同時又兼顧動作速度。完全能夠符合專項力量訓練要求,具有較強針對性,滿足對直道欄專項力量訓練的需要。
抗阻力量訓練手段具有在施加阻力大小、方向上易控制;安全性強;能夠結合專項技術,尤其是非對稱動作;在肌肉工作方式上符合項目特征;兼顧力量和速度雙重訓練的特點;符合專項力量訓練原則等特征。因此,在直道欄專項力量訓練手段的選擇上抗阻力量訓練具有絕對優勢,處于核心地位。
三、結論
(一)直道欄的專項力量訓練手段應該是以結合短跑、跨欄技術和項目特征為設計依據,在實施過程中能發展連續周期性快速力量訓練手段的全面整合。
(二)教練員對動作性抗阻力量練習手段非常重視,手段集中在結合技術環節和腰、髖部軀干肌群的練習上,突出對“快速”的要求。
(三)抗阻力量訓練手段具有結合專項特征緊密、安全性強、阻力的大小和方向易控制、非對稱性動作可操作性強、兼顧技術、速度訓練等特點。在對專項力量中作用明顯,處于核心地位。
參考文獻:
[1] 陳小平.當代運動訓練學熱點問題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2] 孫海平.孫海平指導談訓練[J].田徑.2005(6):16-18.
[3] 袁作生,南仲喜.現代田徑運動科學訓練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