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沖
中圖分類號:G82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5-000-01
摘 要 對全國長投公開賽的前三名男子鏈球運動員比賽過程進行三維攝像解析,討論運動學特征。結合世界優秀男子鏈球運動員的相關運動學參數進行比較分析,找出不足的技術環節,得出我國男子鏈球運動技術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差距,為教練員及運動員的訓練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男子鏈球 投擲技術 運動學分析
一、投擲技術中預擺階段的運動學分析
預擺是進入旋轉階段的準備階段。從表1可知,4名運動員的預擺時間各不相同,而2.07s、2.21s、2.54s的預擺時間比較國外優秀運動員謝迪赫的1.06s預擺時間,就會顯得預擺階段用時較長,進而會導致預擺速度過慢,就會造成急于在第1圈,第2圈,第3圈,第4圈給鏈球加速,明顯地增加了旋轉過程的負擔。
二、投擲技術中最后用力階段的運動學分析
(一)最后用力階段鏈球在各時相運行時間的分析
從表2可知,在最后用力階段三個時相中時間變化表現為:從R1到R2所用時間為0.17±0.01s,從R2到R3所用時間為0.18±0.01s,R1到R3所用時間為0.35±0.01s,R1—R2所用時間與R2—R3所用時間相比,時間逐漸遞增。理論上,速度加快,時間才可能縮短減小,說明在最后用力階段三個時相中速度有明顯的變化。而世界紀錄保持者謝迪赫最后用力階段所用時間為0.27s[1],我國運動員與之還有較大差距。尤其R2到R3所用時間更應縮短。
(二)最后用力階段各時相各環節速度變化的分析
依據表3的數據,首先分析鏈球在最后用力階段各時相的速度變化,整體上看,在最后用力階段,鏈球各時相的速度變化表現為遞增趨勢,從鏈球的旋轉速度數據上顯示為低—中—高,呈逐漸增大的趨勢。伴隨著身體旋轉力量的不斷增加,鏈球的速度也在逐漸變大。比對在最后用力階段鏈球各時相的速度與最終成績之間的相關性,得出三個時相的速度對最終的運動成績確實有影響(P<0.01),而且伴隨著動作的不斷完善相關系數愈來愈高。王士筑在鏈球最低點時速度最大,為22.84m/s,其次是郭昆20.33m/s,第三是逢曉20.64m/s,表明王士筑在最后用力階段前半程的加速比較明顯,而且技術動作要優于其他兩名運動員。
三、結語
我國3名運動員的預擺時間各不相同,與國外優秀運動員謝迪赫的預擺時間相比,預擺階段用時較長,進而導致預擺速度過慢,且預擺階段球速增量與世界優秀運動員仍有差距;我國3名運動員鏈球運行時間在最后用力階段用時較長(王士筑等人的用時分別是0.32s、0.34s、0.38s,謝迪赫的是0.27s),應縮短最后用力時間,特別是從R2到R3的時間應該縮短。從鏈球的速度來講,鏈球在最后用力階段三個時相速度呈逐漸增加的趨勢,且速度增加明顯,但在最后出手速度我國運動員與國外優秀運動員還有很大差距。
參考文獻:
[1] 文超.田徑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