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勇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5-000-01
摘 要為了加深對個性化訓練理念的認識,實現個性化訓練理論在青少年體育運動訓練工作中的有效應用,本文針對個性化訓練理念的概念內涵及其在青少年體育運動訓練中的應用流程和應用要點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為青少年運動訓練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個性化訓練理論青少年體育運動訓練
隨著現代競技體育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青少年體育運動訓練工作的科學化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再加上,優秀運動員訓練中的多元化特征揭示出了不同運動員在訓練指導思想、內容、方法以及負荷安排等方面均存在明顯的差異,從而使得個性化訓練理論在青少年體育運動訓練領域開始逐漸得到了重視與關注。鑒于此,為了加深對個性化訓練理念的認識,實現個性化訓練理論在青少年體育運動訓練工作中的有效應用,本文就針對個性化訓練理念的概念內涵及其在青少年體育運動訓練中的應用流程和應用要點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一、 個性化訓練理論的概念與內涵
個性化訓練理念,簡單來說,指的就是在開展競技體育運動員的運動訓練工作時,根據運動員的個性特點和訓練實際,教練員的個性特點、執教能力和執教風格以及運動員與教練員之間的相互關系,來選擇訓練方式和訓練方法的一種理念。在理解個性化訓練理論時,要注意,“個性化訓練”與“個體化訓練”的概念存在明顯的不同。“個性化訓練”,不但充分肯定了體育運動訓練工作中教練員和運動員的個性特點和能力水平對運動訓練的影響,要求在選擇訓練方式和訓練方法時,要注意考慮教練員和運動員的個體特點和能力水平,同時還肯定了教練員與運動員之間的相互關系對運動訓練工作的影響,強調在選擇訓練方式和訓練方法時,要注意考慮運動員與教練員之間的相互關系。而“個體化訓練”關注的只是運動員的個性特點和能力水平對訓練的影響,要求在訓練開展的過程中,要根據運動員的個性特點和能力水平有針對性的選擇訓練方式和訓練方法,而且忽略了運動員的個性特點、執教能力、執教風格以及教練員與運動員兩者之間的關系對運動訓練工作的影響。在將個性化訓練理念應用于青少年體育運動訓練中是,一定要注意“個性化訓練”與“個體化訓練”的區別。
二、 個性化訓練理論在青少年體育運動訓練中的應用流程
一是溝通交流,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訓練計劃。在采用個性化訓練理念指導青少年體育運動訓練時,首先要在深入理解和掌握個性化訓練理念的基礎上,制定個性化的訓練計劃。而為了確保訓練計劃制定的科學性,教練員不但要全面了解和掌握運動員的技戰術水平和運動基礎,同時還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運動員的個性心理特征。因此,在制定訓練計劃之前,教練員應與運動員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交流,以盡可能全面的了解運動員的個性特征和參與后續訓練活動的心理準備情況,并和運動員一起參與到后續運動訓練計劃的制定之中,確保訓練計劃制定的個性化。
二是觀察指導,貫徹實施運動訓練計劃。在運動訓練計劃的實施環節,教練員要注意通過觀察指導及時、準確的掌握運動員的運動訓練情況,并根據運動員在運動訓練中的表現進行相應的指導。例如:針對運動訓練完成情況不夠理想的運動員,教練員應注意了解影響訓練效果的原因,并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切忌因為隨意呵斥或者是打罵而傷害青少年運動員的自尊心。而在教練員了解影響訓練效果的原因,并給予適時適當指導時,青少年運動員往往會感覺到自己得到了尊重,從而在后續的訓練中更好的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訓練質量的提升。
三是及時反思,檢查分析運動訓練計劃。在將個性化訓練理念貫穿于青少年體育運動訓練中時,教練員的及時反思對于訓練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教練員在針對訓練活動進行反思時,要注意一方面應在訓練的過程中及時反思,以給出運動員有針對性的訓練意見;另一方面還要在訓練結束之后及時進行反思,并將反思的結果作為信息傳遞給運動員,為下一次訓練計劃的制定提供參考和依據。
四是積極反饋,科學評定運動訓練計劃。在針對青少年運動員開展體育運動訓練時,及時、準確的將訓練信息反饋給運動員是教練員有效指揮運動員開展訓練活動的保證。在應用個性化訓練理論指導青少年體育運動訓練工作時,由于涉及運動員的技戰術特點、運動基礎和個性心理特點等多個方面,因此,往往反饋的路徑會比較復雜。針對這種情況,為了確保反饋的有效性,教練員一方面要根據訓練中的觀察盡可能使得反饋的信息具有較高的針對性,另一方面則要重視訓練中的及時反饋,通過及時反饋,來確保訓練質量的提升。
三、 個性化訓練理論在青少年體育運動訓練中的應用要點
首先,教練員應具備與個性化訓練相適應的能力素質。教練員所應具備的與個性化訓練相適應的能力素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教練員不但要能夠全面把握運動員的技戰術水平和運動基礎,同時還必須善于了解運動員的個性心理特征;二是,教練員要具有良好的自我認知能力,能夠對自身的執教能力和執教風格等有一個科學的認知;三是,教練員應從內心尊重運動員的人格和權利,做到對運動員需求的真正關心。教練員只有具備了以上三個方面的能力素質,才能夠真正把握運動員的個性特點和能力水平、自身的個性特點和能力水平以及與運動員之間的相互關系,并在此基礎之上,選擇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和訓練方式,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訓練。
其次,個性化訓練與普適性訓練之間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個性化訓練在青少年體育運動訓練中的應用并不意味著對普適性訓練的完全摒棄,實際上青少年運動訓練水平的提高對應著的就是從普適性訓練向個性化訓練的轉化過程。也就是說,在青少年訓練的初期應以普適性訓練為主,而隨著運動訓練水平的提高,在運動員的個體特質開始凸顯之后,就應逐步轉變為以個性化訓練為主。
參考文獻:
[1] 黃巖,劉穎.對倫奧男子跆拳道項目銅牌獲得者劉哮波個性化體能訓練模板的實踐與監控研究[Z].第十六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CABS 2013)論文集.2013.
[2] 鄧瀟瀟,邱俊強,李冬健.對我國優秀蹦床運動員進行個性化訓練監控的研究[Z].2014年中國運動生理生化學術會議論文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