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慶峰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5-000-01
摘 要 為了讓更多的青少年能更有效地學習網球,感受網球的快樂,本文以北京市門頭溝軍莊中心小學12名兒童初學者為研究對象,運用對比試驗法、文獻資料法、數據統計法探討擊球高度不同對兒童初學者網球學習效果的影響。旨在為青少年有效地學習網球提供依據,也為青少年網球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 擊球高度 初學者 學習效果 網球 青少年
一、前言
網球是一項優美而激烈的運動,現已如火如荼的在我國各地開展在起來,并以其自身的文明、高雅被越來越多的網球愛好者所追捧。網球的擊球位置是指球拍與球接觸那點時所屬的空間位置。在網球擊球瞬間,不同的擊球高度會產生不同的擊球效果。而這里的擊球位置是相對體位的擊球位置,所以將其劃分為胸高,腰高,膝高。我們在此通過對擊球高度不同對兒童初學者學習效果影響的研究,提高其網球學習興趣。通過對北京市門頭溝小學學生的調查,旨在了解網球擊球位置對兒童初學者的影響。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北京市門頭溝軍莊中心小學12名青少年初學者。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課題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的需要,在本文選題過程中,先后在首都體育學院圖書館,中國知網等處查閱了大量相關書籍。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借鑒,為本研究提供研究研究思路和理論支持。
2.實驗法
將12名青少年網球初學者分成兩組,設計6周對比實驗,對兩組不同高度情況下擊球進行測試,分析兩組不同高度擊球對學習效果的影響。
3.數據統計法
對實驗所獲得的有效數據,按照研究的內容,目的任務進行分類,并根據體育統計學原理和要求,運用計算機以及人工相結合的方式,對所得到的數據進行處理。
三、結果與分析
(一)實驗設計
1.實驗方案
實驗對象:將12名青少年初學者確定為實驗組(6人)和對照組(6人)。實驗前對2個組的學員進行測試判定其均為初學者。
試驗方法:實驗組在腰部與肩部之間的高度進行原地擊球練習,對照組在腰部與膝部之間的高度進行原地擊球練習,每人五次機會。
實驗步驟:
(1) 在實驗開始之前對12名初學者統一進行正反手動作教學,至所有學員完全掌握熟悉正反手揮拍動作。并對其進行擊球測試記錄每人得分。
(2) 將12名初學者分為兩組:進行原地正手擊球練習,將12人分為兩組,盡量將每組平均成績最為接近的方法分組,每組6人,分為實驗組合對照組。
(3) 實驗控制:控制兩組練習者每周網球訓練兩次,每次1小時。
(4) 在實驗實施后對12名初學者進行擊球深度、底線精度測試,記錄每個人的成績。
(5) 以上的實驗的全過程由本人嚴格監督運動員執行完成。
2.測試方法
在被試對面右側場地標出3個得分區域,將球擊至區域1、2、3處分別得1、2、3分,否則不得分,通過測試得分來判定擊球高度對其學習效果的影響。
3.測試評分方法
在被試對面右側場地標出3個得分區域,將球擊至區域1、2、3處分別得1、2、3分,否則不得分。測試者在底線正手擊球5次,反手擊球5次,共10次擊球。每擊球成功一次,穩定性得一分。測試滿分40分。
(二)實驗數據分析
數據顯示,實驗組中的6人在實驗之前擊球測試的平均成績為7.8分,經過6周的練習后,實驗組6人的擊球得分測試的平均達到了25.2分。說明實驗組在幾周的訓練之后有了明顯的提高。對照組中6人在實驗之前前擊球測試的平均成績為7.7分,與實驗組幾乎不相上下。但經過6周的練習后,實驗組6人的擊球得分測試的平均成績達到了17.5分。對照組在實驗后擊球測試成績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不如實驗組明顯。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試驗后,在腰部與肩部之間的高度進行原地擊球練習對學習效果的影響比在腰部與膝部之間的高度進行原地擊球練習的影響要好的多。實驗對比效果非常明顯。
2.實驗結果顯示,雖然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試驗之后均有提高,但試驗組的成績提高更加明顯,說明在腰部與肩部之間的高度進行原地擊球練習對學習效果的影響比在腰部與膝部之間的高度進行原地擊球練習對于青少年來說更好一些。
3.根據對實驗中正反手實驗前后擊球測試得分結果的比較發現,經過實驗之后,正反手擊球測試得分都有提高,但正手要更加明顯一點。
(二)建議
在傳統網球教學過程中,傳統的網球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地位,遏制了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忽視了學生的個別差異性,不同年齡的學生都有其自己的特點。在青少年網球的教學中,我們不能死板的強調擊球的高度固定在什么高度,而是結合其自身及年齡段的特點來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引導式的教學。
參考文獻:
[1] 楊艷.多球訓練對提高少年兒童啟蒙訓練階段乒乓球基本技術的分析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2.
[2] 陶志翔,孫江寧.網球初學者進階點撥[J].網球天地.2003(5):1-3.
[3] 史芙英,劉瑋.網球運動兒童化的作用及建議[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5(6):2-4.
[4] 安輝.網球初學者正手歸類錯誤的分析與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6(5):1-3.
[5]于志華,章建成.不同年齡青少年網球初學者類比學習與外顯學習的協同效應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5.3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