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詩[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山東 青島 266100]
文藝創作原因的多角度闡釋
⊙孔 詩[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山東 青島 266100]
文藝創作,即文學藝術中的審美創造,是人類創造性活動中精神領域的組成部分,更是文藝生產中的萌芽起步階段。研究文藝創作的相關過程,總結文藝創作的步驟規律,有利于藝術家能動地進行藝術創造。本文試圖以兩個不同的角度,對文藝創作原因進行歸納總結。第一個角度是主客體兩分法,第二個角度是心理學需求層次分析。
文藝創作 主客體兩分法 心理學 需求 文藝美學

主客體兩分法視角,實際上就是把創作原因分為主觀和客觀兩方面來分析。簡單來說,就是作家主觀上對于藝術表現的所欲和客觀社會生活使之激發的所感兩部分。更加簡要地分析,即主觀——創作欲望和客觀——的藝術發現。需要強調的是,雖然創作行為是文藝家本身的主體性行為,但是在創作原因中也是有客觀環境占主導的客觀因素,因而不能將其簡單歸結為主觀原因。
1.主觀原因——創作欲望
(1)文藝家修養的顯現。倘若文藝家想要進行創作,那么他自身必定要有相應的文藝修養才能支撐起文藝創作。一般來說,文藝家所需要具備的修養大體有四類:生活經歷修養、文化知識修養、專業藝術修養、人格道德修養。
生活經歷修養,是創作主體在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中形成的體驗和感悟,是有意識和無意識中形成的生活積累。生活經歷正是文藝家創作的源泉,文藝是花草,生活就是土壤、空氣、水分和陽光。曹雪芹正是親身經歷了封建大家庭的大起大落,才能寫出《紅樓夢》這樣的鴻篇巨制。
文化知識修養,就是創作主體從各個途徑獲取的各種文化知識積累。文化知識獲取的途徑有兩種:直接和間接。直接途徑就是文藝家在生活中親身感受,去看、去聽、去做、去想,這樣獲得的知識是一手的。然而,文藝家創作包羅萬象,并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全部體驗學習。這樣,就必須從書本、他人見聞等間接材料中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例如蒲松齡寫作《聊齋志異》,其實也是閱讀了大量《搜神記》神話故事,使自己的視野得到了開拓,“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正是他對自己的寫照。
專業藝術修養,是創作主體擁有的專業藝術知識和藝術技能,實際上就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例如畫家,必須擁有扎實的繪畫基本功,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繪畫創作。作曲家需要具備基本的樂理知識,掌握作曲方法,否則何談創作。值得注意的是,專業藝術修養絕不能局限在自己專業的小范圍內,而需有廣泛的相關藝術修養,廣益多師。
人格道德修養,“是指藝術創造主體個人應該具有的思想修養和道德情操修養,即所應該具有的思想的進步性和道德情操的崇高性?!敝挥袚碛姓嫔泼赖氖澜缬^和價值觀的作家,才能分辨生活的美丑,為真理唱頌歌,將丑惡批判,樹立正確的創作觀。
(2)來源于深刻的人性根基,來源于人主體內在需要。主體內在的需要,體現了人性和作為人具體的需要,創作就是人性需要的真切反映。當然,這里的人性需要涵蓋的范圍很大,包括:情感抒發的需要、熱愛生活的需要和自我確證自我認同的需要,等等。
文藝創作是文藝家情感抒發的審美顯現?!叭藗儭钊氲剿囆g世界時……從而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心理上的郁悶和緊張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疏通和緩解,由此體驗到一種如釋重負般的心情舒暢感。”由此可見,作為人,情感抒發的需要都是存在的。文藝家由于學科特性長久以來所培養的細膩情感特性,對于情感的抒發有過之而無不及。文藝創作正是他們情感宣泄異于常人的另一個獨特路徑。
文藝創作體現了文藝家對生活的熱愛:“樂生”性質?!皩徝佬枰臐M足過程,是個體的心理能量在審美向度上的轉化與實現?!彼囆g創作體現了文藝家對藝術的熱愛和難以割舍,這種熱愛深層次上是對于生活和生命的積極態度。
文藝創作是文藝家自我確證的重要方式,是文藝家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證明,所謂“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簡言之,就是人在事件面前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行為。蔣孔陽先生曾這樣解釋:“每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人,都力圖把自己的本質力量,通過實踐的活動,最充分最徹底地表現出來。當一個人的本質力量,得到了完美的表現,實現了自己的目的和愿望,達到了自己的要求,于是,就感到滿足、幸福、愉快,感到自己與現實的關系,是和諧而自由的。”
人類自我超越的方式?,F代生活理性的方式壓制住了人類本身的自然欲望,正如精神分析理論中的“本我”只能壓抑在“超我”和“自我”之下。而在一定程度上,文藝的審美創造中,創造者可以遵從自我意識進行選擇。當然這并不是說在創作中人們就可以任意做平時不敢做的美夢,而是要將生活變得詩意,提升人生的境界。
2.客觀原因——藝術發現
藝術發現來源于客觀生活的發現。雖然藝術發現可能含有某種價值判斷和審美功利,但是其主要還是來源于客觀社會生活的激發,藝術發現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兩種,無意注意“是指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即一種非期待性注意。它主要是由于客觀對象的奇特性、變異性或新鮮性等刺激所引起的一種定向反射,往往是偶然性的,毫不經意地引起的,并不一定都有記憶價值,也不一定都蘊含藝術發現的意義”。但是這種發現一旦儲存心底,在創作時就會不知不覺出現重要和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意注意是自覺有目的地把目光投向客觀世界,需要用意志去組織。比如茅盾為了寫《子夜》多次跑到交易所,羅丹為了雕刻巴爾扎克全身雕像跑遍了巴爾扎克的故鄉,都是有意注意的表現。
這種分析主要是由劉再復在1986年文學主體性論爭中的重要論文《論文學的主體性》中為了論述作家的精神主體性時,討論作家主體的創作心理結構的論證。其理論基礎是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創始人馬斯洛于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中提出需求層次理論——人類需求從低到高可分為五種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那么同理劉再復將文藝家的創作需要也按這五個層次來劃分。
1.生理需求 這時文藝家只是為了維持自己基本的生存,即衣食住行的需要來創作。當創作成為生活最基本的條件時,創作被生存所束縛,根本不可能深入精神生活進行真正的創作。這時,文藝家的主體能力處于被動狀態。
2.安全需求 這時的創作,只是文藝家為了自身的安全而創作,目的是為自己在社會上找到一個安穩的位置,這時的創作實際上已經淪為了文藝家的護身符和社會通行證。為了安全需求而創作的文藝家,作品中已經看不出其自身的真正想法和人格了,這也正是文藝的悲哀。
3.歸屬需求 即文藝家為了自己所隸屬的階級、派別、團體而創作。這個層次中,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自覺自愿的、發自內心的,文藝家將自己的個性和群體性融為一體,這時創作出成功的作品。典型例子就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家將黨性和個性成功融合。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作家消極被動地服從于階級性的“遵命文學”。
4.尊重需求 這是有成就的文藝家最起碼的主體意識??赡苡袃煞N效果:積極的效果——文藝家為了受尊重而更加嚴肅地勞動,追求更新的境界;消極的效果——把聲譽作為沉重的精神負擔。但是,這種尊重需求實際上還是停留在一種功利境界上。
5.自我實現需求 文藝家需求實現的最高層次,就是作家的自我實現。自我實現就是文藝家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分為淺層的和深層的兩種。淺層的自我實現,主要是作家認知能力的實現,即文藝家把自己對生活的認識表現出來;深層的自我實現,是文藝家整個心靈的實現。
文藝創作原因紛繁復雜,本文只是嘗試從兩個角度對于原因進行了梳理。但是毫無疑問,文藝創作原因的闡明,對于把握創作活動規律,進而更好地對于創作活動進行方法論的指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① 傅慧敏:《中國古代繪畫理論解讀》,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版,第104頁。
②⑥ 曹廷華:《文藝美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7頁,第180頁。
③ 羅祖文:《中國當代存在論美學——曾繁仁美學思想研究》,齊魯書社2013年版,第45頁。
④ 邢建昌:《文藝美學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5頁。
⑤ 蔣孔陽:《美學新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頁。
[1]寇鵬程.文藝美學[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
[2]劉再復.論文學的主體性[J].文藝理論研究,1986(2).
作 者:孔詩,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在讀碩士。
編 輯: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