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本刊特約記者 袁飛
教育點亮新希望
/圖本刊特約記者 袁飛
【導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使人明智,推動經濟增長,推動民族興旺。
“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的花朵真鮮艷,溫暖的陽光照耀著我們,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一陣陣清脆悅耳的歌聲從甘孜州德格縣城鎮幼兒園傳出。漂亮的教學樓里,“教育改變命運、知識成就未來”“推進均衡發展、維護教育公平”等標語隨處可見。教育,背負著甘孜州地方發展的未來。
作為一個擁有百萬人口的藏族自治州,甘孜州受地理區位遠、社會發育程度低、地域廣戰線長等因素影響,教育發展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建州60多年來,民族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數量發展很快,但質量普遍不高,仍徘徊在一個較低水平,成為全州發展的“短板”。
甘孜州委書記劉成鳴直言:“教育是一項基礎工程、系統工程、民心工程、千秋偉業工程。沒有教育的‘優先’就沒有社會的發展,沒有教育的優勢就不可能有競爭的優勢。”面對重重挑戰,甘孜州迎難而上,確立了教育優先發展的思路,州、縣、鄉三級黨委政府辦學主體責任得到落實,在政策支持、經費保障、資源配置上實現“三個優先”。
為了踐行教育優先的承諾,甘孜州投入力度空前。2011年以來,全州共投入各類項目專項資金62億元,對中小學、幼兒園的教學樓、運動場、實驗室及食堂等基礎設施全面改造,范圍覆蓋城鄉各學段,延伸到農村教學點。全州新建校舍面積126萬平方米,校舍總面積較2011年翻一番,幾乎所有學校都得到根本改善,面貌煥然一新。
2013年初,甘孜州委、州政府提出要創辦藏區一流、人民滿意教育。當時,出臺的一號文件是教育跨越發展,召開的第一個全州性大會是教育發展大會,“越是落后,越要大力發展教育”,這是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的共識。
針對農牧地區地廣人稀的現狀,政府集中開辦了57所優質寄宿制學校。實現了以“9+3”為代表的免費職業教育全面覆蓋,遠程教育實現校校通,班班通。通過多方努力,甘孜州率先實現了藏區人民15年免費教育。
“在認真兌現落實義務教育‘三免一補’政策的基礎上,從2013年開始,全州對學前教育實施免費教育計劃,免除公辦幼兒園保教費,提供免費午餐補助;從2015年3月開始,又對普通高中實行免除學費、課本費的‘兩免’教育計劃,形成了從學前到高中階段的15年免費教育體系。5年來共投入資金24億元,238萬人(次)學生受益。”州教育局局長陳天康告訴記者。
在海拔4000多米的理塘縣,由于城市規模擴大,人口劇增,縣城小學受規模限制,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只好以“流動式學校”和“帳篷小學”等方式開展教學,條件異常艱難。

電腦教學跟上信息化的步伐
借著“民族地區教育十年行動計劃”的春風,近年來,理塘縣陸續興建了一批標準化管理寄宿制學校。去年10月,投資8299萬元的理塘縣四完小經過兩年建設正式投入使用,預計到2020年,學生將達到1500人。
據理塘縣教育局負責人介紹,四完小達到寄宿制建設標準化,將從根本上改善理塘辦學條件,緩解其他學校的壓力,基本滿足農牧民子女接受優質教育的愿望,真正實現城區大集中的規模效益。
“甘孜州地域遼闊、人口分散,只有采取適度集中的辦學方式,才能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接受更加公平、更加優質的教育。”州教育局局長陳天康說,“適度集中”是在不流失學生和遵循群眾意見的前提下,小規模、低質量村小學生向鄉中心校集中,小學高段以上學生向城鎮及片區寄宿制學校集中,這也是促進義務教育縣域內均衡發展的重要形式。
長期以來,甘孜州委、州政府始終把促進教育均衡作為全州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普及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穩步提升高中教育,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等教育,各類教育協調推進,教育整體提質進檔。
甘孜州實施免費公辦學前教育計劃,補充普通及雙語幼兒教師1076名,全州在園幼兒達到25644人,形成了“廣覆蓋、保基本”的免費公辦學前教育辦學體系。落實義務教育“控輟保學”責任制,實施農村薄弱學校改造計劃,義務教育在校生達到13.1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從2011年的70.78%提高至93.7%,逐步形成了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辦學體系。
實施普通高中集中辦學,州內普通高中在校學生達到12073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70%,形成了集中高中教育辦學體系;認真實施藏區“9+3”免費教育計劃,15500余名學生先后就讀內地中職學校;州內中職在校生達到6204人,形成了本地辦學與異地辦學并舉、“9+3”中職專業與本土中職專業互補的“兩元一體”中職教育辦學體系。
要發展地方教育,一支扎根基層的教師隊伍必不可少。然而,工作艱苦、生活清苦,優秀教師引不進、留不住,仍是制約甘孜教育發展的主要癥結。
為千方百計打造安心從教、樂于從教的師資隊伍,甘孜州財政預算優先保障教育,優先考慮提高教職工福利生活待遇;分配保障房和廉租房時,優先安排生活困難教師。為充分激發教師從教熱情,還設立了優秀教師表彰專項經費。
5年來,全州新增教師編制3703個;通過雙選、公招、安置免費師范生及實施“特設崗位計劃”等渠道,新補充各級各類正式教師5328名。與此同時,注重教師質量提升,落實培訓經費3511萬元,培訓各級各類學校教師2.13萬人次;組建州級骨干教師隊伍、州級兼職教研員隊伍;開展康巴名師、名校長、名校培育工程;選拔“康巴英才”高端、中端、基礎各類人才。
通過一系列措施,全州教師隊伍得到不斷加強,教學質量逐年提升:2016年全州中考參考人數達到9731人,初中畢業升學率保持在95%以上;全州普通高考5304人參考,本專科錄取人數4752人,錄取率達到89.59%,本科錄取人數首次突破一千名,一本錄取人數首次突破200名。
在此基礎上,甘孜州還與省教育廳簽訂“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合作協議”,全面開展教育行業對外戰略合作和對口支援工作。5年間,共接收省內外教育援助資金、物資折合達4億元,共接收支教干部、教師1558人次。
記者手記:
教育,寄托著無數學子的夢想;教育,承載著無數家庭的希望;教育,背負著地方發展的未來。回眸近年來甘孜州教育事業的發展足跡,知識在這片土地發芽,教育點亮各項事業發展新希望。
(責編:夏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