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芙蓉 倉江
(1.沈陽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2.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 遼寧沈陽 110000)
安寧中學初中生體育鍛煉現狀調查研究
王芙蓉1倉江2
(1.沈陽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2.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 遼寧沈陽 110000)
該文以安寧中學學生體育鍛煉現狀為調查研究對象,綜合應用了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以及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主要分析了安寧中學初中生目前體育課及課余鍛煉的現有情況,研究分析了影響安寧中學體育鍛煉的各類因素。通過對晉中市榆次區安寧中學的學生體育鍛煉現狀進行的一系列調查與分析,對如何通過體育鍛煉增強中學生體質、提高中學生總體健康水平提出意見和建議,同時強調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以期幫助學生樹立并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該文同時從客觀角度探討分析了安寧中學體育鍛煉開展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應措施,對提高安寧中學學生身體素質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安寧中學 體育鍛煉 開展現狀
體育鍛煉是采用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與手段,結合衛生保健措施,達到強身健體,保持體質和健康的目的,是身體活動的一種。根據我國高等教育不斷發展的政策,學校的體育教育政策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中學階段是學生在校學習的黃金時期,同時也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掌握身體動作技能的重要時期。此階段,體育教育工作者應灌輸給學生相應的體育運動知識,同時也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對于中學生來說,在中學時期,不僅要掌握豐富的文化知識,而且還要學會科學的健身方法與手段,有一個強健的身體。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對安寧中學學生的體育鍛煉現階段狀況進行了調查與研究。通過對晉中市榆次區安寧中學的學生體育鍛煉現狀進行調查研究,針對發現的問題,尋找對策,以達到提高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強調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掌握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培養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目的。
1.1 研究對象
該文就安寧中學體育現有狀況展開調查研究,樣本對象為安寧中學學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內容,通過檢索《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博碩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等相關的目錄,并借助計算機檢索系統,將中學生、體育鍛煉作為關鍵字進行搜索,收集與主題相關的文獻資料。了解相關方面研究歷史、發展狀況以及前沿動態,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整理,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表1 安寧中學學生體育鍛煉的動機統計表(n=200)

表2 安寧中學學生體育課被占情況(n=200)
1.2.2 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的展開是以安寧中學學生作為調查的研究對象,調查體育鍛煉的開展情況,在安寧中學隨機發放問卷,并回收整理。對安寧中學的學生隨機發放問卷,共計200份,共收回問卷200份,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00人,有效問卷200份,有效率為100%。
1.2.3 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所得的數據資料運用Excel進行統計處理,做出適當分析并得出結論,用三線表等表格對數據進行描述,找出問題并進行研究,從而尋找對策。
2.1 安寧中學體育鍛煉的開展現狀
通過表1可以看出,中學生在思想上還是很愿意參與體育鍛煉的,而且大多數中學生是從增強體質和自身喜好為出發點的,但是還有部分中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是為了應試和其他原因,實際情況與理想仍有一些偏差,中學生體育鍛煉動機的純粹性有待增強。
調查結果顯示,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安寧中學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主要的原因就是增強體質,增進健康而進行體育鍛煉,大部分學生的鍛煉目的都是如此;第二,安寧中學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第二大原因就是興趣愛好;第三,以結交朋友、增加學習交流為目的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也占據調查人數的一部分。
2.2 中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
體育運動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在教育和體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少年強則國強,體育鍛煉有助于塑造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為全民健身建立群眾性基礎。不可否認的是,現今的一些學校,只是在本校學生學習成績上大做文章,借升學率打知名度。在某種意義上,此類行為一定程度的忽視了體育鍛煉對學生的重要性,集中體現在把更多的師資力量和工作重心放在了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上,過度關注文化課的學習,忽視了學生的體育鍛煉,削減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3.1 結論
第一,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安寧中學學生對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大部分學生愿意自覺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而在學習任務較重、復習壓力較大的時期,依然能夠堅持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卻很少,這表明只有部分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外體育鍛煉。從側面能夠體現出一部分中學生不能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這些原因警示我們,需要改變這一部分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態度是今后發展體育與健康課程很重要的事情。
第二,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中學階段學生大部分是以維持身體健康為首要目的,個人喜好是重要因素。其次是為了參與考試和減輕壓力。為了身材的健美而參與體育鍛煉的學生占少數。
3.2 建議
第一,中學生要建立正確的體育鍛煉意識。學校要協調綜合文化課和體育課的比重,宣傳體育鍛煉的必要性。根據本學校的特點以及在校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相應情況,制定一系列的計劃,幫助并促使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知行并重,在科學的指導和有效的實施幫助下,改善本學校學生的體育現狀。除了體育課上,在教師的帶領下積極進行體育鍛煉之外,還要將課余時間充分利用起來,通過體育鍛煉增強自身身體素質的同時,鍛煉與人交往的能力,豐富業余生活,為將來融入整個社會奠定基礎。
第二,有關部門加強完善體育教材內容,突出其興趣性和科學性,更好地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自覺性與積極性。
[1]孫顯征.加強中學生體育運動意識的重要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5(11):28-35.
[2]高凱.亳州市譙城區中學生陽光體育開展現狀調查與研究[J].教育教學,2015(2):131-132.
[3]陳小容.初中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現狀分析[J].教育科學,2015 (5):205-206.
[4]黃后朝.廣州市中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和習慣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9):47-55.
G8
A
2095-2813(2017)05(b)-009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4.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