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月 呂品
(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
對喜愛馬拉松運動人群的研究①
朱明月 呂品
(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
你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覺,好像就是一夜之間,身邊的人都開始跑步了。約跑成為了我們成群結隊跑步的方式,跑步也是我們喜愛的生活方式。為什么有這么多人喜愛跑步呢?有的人跑步覺得是一種人生經歷,經過痛苦磨難得來的幸福很是不易,跑馬是成熟的人做的事情,不是有一腔熱血就可以去跑的。有的人覺得就是一種愛好,一種單純的喜愛,就想跑下去。有的人覺得為了減肥,沒有跑步基礎的人以跑馬的名義出去玩,有跑步基礎的人為了追求更高、更快的成績。有的人覺得就是圖一個樂,圖自己高興,生活有了奔頭,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三五成群的跑友約一起開心。有的人跑馬為了玩造型、娛樂,跑量大得裝備。還有人覺得跑馬不在于成績上的突破,給自己時刻傳遞一種正能量,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精神,帶著這種精神在日常的工作中,沒有什么是做不到的,不要輕易放棄。有很多人是為了鍛煉身體,證明自己還年輕,還可以繼續跑。跑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健康,生活作息有規律,整個人變得更陽光,變得更加正能量。
馬拉松 文化特點 城市馬拉松
如今的馬拉松運動,在城市各地舉行,賽事場景不亞于奧運會,每個城市都積極舉辦馬拉松運動, 向世界宣傳自己,成為向世界展現自己的一個平臺。每年大大小小的馬拉松賽事在我國各地舉行,參加的人數也是在不斷上升,可見馬拉松之熱。
1.1 馬拉松是一種生活方式
馬拉松是一項非常艱苦的運動,很多人還沒有到終點就已經累趴下了,所有堅持到終點的跑友都是憑著多年的跑步經驗和毅力堅持到最后的。為什么這么辛苦每年還有很多人熱衷于跑馬呢?在奧林匹亞阿爾菲斯河岸的巖壁上,至今還刻著古希臘人的一段格言: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 跑步是最簡便易行的運動方式,不需要專業運動基礎,經濟門檻不高,也沒有階層限制。有研究發現,約七成的受訪者表示最喜歡的運動項目是跑步。社交媒體的加入是讓跑步流行起來的另一大原因。一些手機軟件,跟GPS相連,可以計量速度、創造的動量、消耗的卡路里、記錄路線圖等。跑者們可以通過它們在微博、朋友圈中分享跑步數據,為枯燥的跑步活動提供激勵。根據尼爾森研究,接近六成受訪體育人群表示,會在朋友圈或微博等社交平臺曬出運動照片或者運動的成績。
1.2 馬拉松是一場觀賞盛宴
競技體育更強調觀賞性,是專業運動員之間的較量。一些專業賽事的門檻也比較高。而馬拉松作為一個城市性的體育活動,近年來逐漸成為一個全民參與的活動。隨著半馬、十公里、迷你馬拉松等項目的設置,無論專業運動員還是業余愛好者,大家都可以擠在一起比賽。同時馬拉松比賽場地多從城市道路選取,比賽場地的開放對參賽者來說,每跑一步、每過一段都是不同的風景。三五跑友奔跑在美麗的景色中,欣賞景色的同時又鍛煉了身體,順便照照相,給自己跑馬留下紀念,說說笑笑,不知不覺10公里可能就跑完了。跑馬的旅途上你還可以看到各種造型的人,有穿婚紗跑的,葫蘆娃造型的,帶娃的迷你跑,漁翁斗笠的,各種玩造型的,各種勵志的跑友推著輪椅跑的,還有70多歲的老年人,看跑馬的人更是一種享受的觀賞性盛宴。
1.3 馬拉松是一場全民盛宴
跑馬的人年齡從幾個月大到80歲的老年人都可以參加,馬拉松分迷你馬拉松,10公里,半程馬拉松,全程馬拉松,年齡滿18周歲的就可以參加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了。所以在馬拉松的賽場上你會看到年齡階段不一的人群,有健將級別的,有國際友人,還有一群馬拉松狂熱份子,可以說對待馬拉松比賽比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重要。他們的樂趣在哪里呢,筆者身邊有位狂熱份子,他每個月的跑量大概在2000公里,馬拉松賽場上永遠的焦點,每次都是各種造型,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他可以在寒冬臘月里穿著夏天的衣服奔馳在馬路上,夏天的雨中依然在跑步,問他樂趣何在,他的回答就是喜歡,不追求速度,追求造型,追求突破自己,追求每個月的跑量。可能每個人最初跑馬的目的不一樣,但都是為了突破自己,讓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標。每個年齡段的人群跑步的目的不一樣,可以說是一場全民盛宴,大家都是為了跑步而聚集到一起的,目的就是跑步,跑步就是一種信仰,跑步會讓人上癮,跑習慣了你一天不跑就會很難受,當你跑著跑著,所有浮華的跑步動機就消失了,因為“目的”本身已經無法再支撐你跑下去,你開始不再與自我對抗,能與你對話的只有你和你的身體,經過極度疲憊后你會更舒服,歷盡苦難的享受才是真正的享受。跑步讓你忘卻所有的煩惱,內心只有跑步,只有努力的跑下去是你唯一的目標。
1.4 馬拉松讓你變得更加年輕
長期運動的人會讓人覺得你比同齡人要年輕很多,長期跑馬的人更是如此,經常跑步,大量汗的排除,會讓你的皮膚更加好,身材不至于發福,心態更加樂觀,性格更加的開朗,每天都是滿滿的正能量。看上去會比實際年齡小5歲。
2.1 馬拉松的分類
目前馬拉松賽事由全馬和半馬為主,但是越來越多的馬拉松賽事呈現給了大家,像城市路跑、山地越野跑、垂直馬拉松、The color run等的出現讓馬拉松運動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每年全程馬拉松舉行134場(42.195公里)、半程馬拉松122場(21.0975公里)、山地馬拉松44場、迷你馬拉松29場(5公里)、長距離馬拉松16場(100公里)、接力馬拉松4場、The color run21場(5公里)。
2.2 馬拉松的明星效應
越來越多的明星參與到馬拉松運動中來,也帶動了越來越多的馬拉松愛好者參與其中。人們在追求速度的同時,更享受過程,追求一種健康、快樂,彰顯自我的運動。如武漢馬拉松,由于范冰冰的參與,武漢馬拉松的宣傳聲很高,報名人數也增加了很多。明星和熱度有著很重要的關系,明星身上的正能量形象和號召力,對很多普通人有很大的號召力,這也是更多人參與馬拉松運動的原因之一。
2.3 馬拉松運動年輕化
通過對天津業余跑團的調查,一個跑團的人數大約在500多人,90后年輕的人數在400人以上,剩下的100多人在40歲以上,而每年參加馬拉松的人數逐年增加,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群,馬拉松不僅是一項群眾參與性極高的運動,也是提升城市文化,刺激經濟增長的方式。 尤其是含金量較高的馬拉松賽事,參加的人數逐漸增加,有時候甚至會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像北馬、廈門馬拉松、上馬,各種贊助商也是越來越多,想要參加必須具有一定的基礎。因此很多年輕人選擇家門口就能參加的馬拉松。
喜歡運動固然是好事情,但是要把握好度,特別是馬拉松運動。祝良,黃亞玲(2014)提出城市馬拉松賽不是綜合賽事,是某個城市整合整個城市的優勢資源舉行的賽事,它是融合了專業與業余的全民參與的單項體育賽事。城市馬拉松賽事可廣義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提離居民的綜合素質,提升參賽城市的文明程度,改善體育設施等社會功能。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隱患,像交通、大量的人流,造成整個城市非常擁擠,所以在保證圓滿完成比賽的同時,也要考慮好一些外部條件。政府應放權提高市場的參與程度,規劃未來的長遠發展提高賽事的舉辦質量,增加高水平運動員的參加,提高獎金數量增加賽事吸引力。
[1]徐華.上海市民運動項目喜好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1.
[2]祝良,黃亞玲.城市馬拉松賽文化特點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9):25-28.
[3]羅建達.南寧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的現狀分析[J].體育科技,2010 (3):21-24.
G822.8
A
2095-2813(2017)05(b)-024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4.246
朱明月(1990—),女,漢,山東濱州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馬拉松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