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驍宇,竇海燕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某輕型客車發動機熄火問題解決方案
馬驍宇,竇海燕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文章主要針對某輕型客車發動機熄火故障,從零部件結構,到裝配工藝,以及相關的配合分析,得出導致故障的主要因素,并進行整改驗證,并為后期解決類似問題提供技術參考。
熄火;分析;驗證
CLC NO.: U472.4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7)09-38-02
進氣系統主要的功用是盡可能多的和盡可能均勻的向發動機各個汽缸提供可燃混合氣體或純凈的空氣,不影響發動機整體性能發揮。
某輕型客車發動機在行駛30-50km的時候,發動機轉速達到3000轉時,發動機在任何檔位時,會自動熄火,引起顧客抱怨。針對此問題進行分析,通過優化進氣系統,從而解決發動機自動熄火故障。
聯合發動機廠家人員、膠管廠家人員一起進行故障模擬——高環路試驗:發動機診斷儀接入診斷接口,車輛加載4T,全速全負荷工況,發動機最高轉速2700rpm,驗證60km左右全油門進氣歧管壓力從160kpa變為0,松油門后正常,再次全油門時,壓力值再次變為0。原地踩油門,發動機轉速達到3500rpm,無異響,發動機無故障。初步判斷為發動機進氣系統出現問題,進氣量不足導致。對實車進氣系統進行排查,在現場用手按壓,增壓器進氣管靠增壓器側偏軟極易吸癟,初步判斷故障可能為增壓器進氣管吸癟導致。
由廠家提供加強型增壓器進氣管,對故障車輛進行更換驗證:故障車輛更換后不再熄火。
由此可確認,發動機自動熄火故障為增壓器進氣管吸癟導致。
FTA:

圖1
2.1 要因分析
2.1.1 系統原始阻力大
從上表可以看出,系統阻力均小于發動機對進氣阻力≤3.7kPa的要求。因此,此因素為非要因。

表1
2.1.2 系統阻力增加
2.1.2.1 空濾器濾芯阻力增加和進氣道阻力增加
此車型裝有阻力報警器,當系統阻力達到6.2kPa時,阻力報警器報警,報警燈閃爍,提示駕駛員保養空濾器。調查故障車,阻力報警器并未報警。因此,空濾器濾芯阻力增加和進氣道阻力增加為非要因。
2.1.2.2 管路裝配不順暢
調查故障車,實車管路走向順暢。因此,管路裝配不順暢為非要因。
2.1.3 軟管耐負壓性能不足
對新件進行耐負壓試驗,在技術要求的:-10kPa保壓3min時,軟管狀態良好,無吸癟。繼續加壓,軟管在-23kPa時,吸癟。因此,軟管耐負壓性能不足為非要因。

圖2
2.1.4 高溫軟管耐負壓性能下降
由于故障件無法返回,故障件的耐負壓性能無法測試。但根據增壓器進氣軟管吸癟時,阻力報警器未報警的信息可以判斷軟管吸癟時,軟管內部的負壓并未達到報警壓力-6kPa。
根據軟管的使用環境,受增壓器熱輻射,增壓器進氣管熱老化后耐負壓能力下降,是導致增壓器進氣管吸癟的主要原因。
3.1 優化方案確定
1)臨時措施:用加強型結構樣件進行裝車。
2)市場服務方案:下發技術問題通知單,對市場上已反饋故障車輛,用加強型結構樣件進行更換處理。
3)永久措施:提升膠管高溫條件下的耐負壓性能,可以從膠料和結構方面著手,由于膠料方面涉及到廠家的機密配方且無法在圖紙上規定體現,因此從膠管的結構方面制定對策。
項目組聯合廠家技術人員依據周期和模具變動最小原則,制定措施如下:

表2
3.2 措施驗證
針對發動機熄火問題在不改變整體結構的前提下進行數模優化。
更改后的數模進行分析如下:

圖3
針對市場更換加強型件的車輛進行跟蹤,反饋驗證結果:這臺車行駛13968km,狀態良好,軟管兩頭連接緊固,未出現松動現象。
3.3 固化措施
1)圖紙修改;2)技術文件修改;3)生產線試裝;4)生產線切換;5)FEMA完善。
通過對某輕型客車發動機熄火問題的解決,從裝配、系統和零件質量三個方面對故障件進行分析,確認造成問題的原因;經過逐一原因的分析,確認了要因,即:高溫軟管耐負壓性能下降。針對要因,經項目組成員討論分析,制定多組措施,并對多組措施進行試驗驗證,確定有效并成本適中的方案。整改過程中管路本身走向未做變動,切換后不會對周邊零部件及借用車型造成影響。
后期設計驗證時應系統考慮零部件在各種使用條件下的性能;時刻關注投放市場使用狀況,針對實際使用環境及時調整開發過程的驗證條件及方法。
[1] 馬少康.小型內燃機與車輛技術[J].排氣背壓對發動機性能影響的研究,2015.
[2] 徐灝.機械設計手冊第三卷[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1.
[3] 李偉.模態分析在輕型載荷車變形設計中的應用[J].噪聲與振動控制,2009.
[4] 張勝蘭.基于HYPER WORKS 的結構優化設計技術 [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The Solution of Engine Stalled on Light Bus
Ma Xiaoyu, Dou Haiyan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Anhui Hefei 230601)
This article minly aims the shell of the engine stalled, to assembly process, as well as relevant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min factors lead to failure, and verified the rectification, and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later to solve similar problems.
Stalled; Analysis; Verification
U472.4
A
1671-7988 (2017)09-38-02
10.16638/j.cnki.1671-7988.2017.09.014
馬驍宇,動力匹配主管,就職于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