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OPEC減產協議對油價的利好效應最多延續(xù)到今年一季度末,隨著美國加大開采頁巖油,二季度油價會一路下跌。”
——普信自然資源板塊投資組合基金經理人肖恩·德里斯科爾(Shawn Driscoll)表示,減產協議僅僅能在短期內對油價起到支撐作用,因為油價上漲會引發(fā)美國、伊拉克、利比亞等國家紛紛增產,令全球原油高庫存格局延續(xù),最終將油價打回原形。

(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和路徑日漸明朗。網絡供圖)
“當前正值國際能源價格低位運行,各方面對改革已達成共識,這是一個重要時間窗口,要盡快啟動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
——中國企業(yè)改革與發(fā)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認為,此輪油氣改革將涉及全產業(yè)鏈,具體方向包括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兩條主線,上游勘探和中游管網引入民營資本進行混改將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氣價是影響氣電經濟性的主要原因,氣電發(fā)電成本是煤電的1.7倍。天然氣價格機制不順暢削弱了天然氣的替代能力。”
——國家發(fā)改委能源經濟和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小麗表示,雖然國家希望利用大用戶直供、天然氣交易中心等機制強化市場定價,然而受制于中短期內直供規(guī)模有限、交易中心定價機制不成熟等因素影響,導致天然氣氣價傳導存在嚴重的滯后和不確定性。而由于供氣中間環(huán)節(jié)過多和價格傳導機制不順暢,上游企業(yè)沒有降價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劇了價格調整滯后。
“我國戰(zhàn)略原油儲備進展比較緩慢。2016年是個難得的國際油價低點時期,本應該大刀闊斧推動戰(zhàn)略原油儲備建設,可目前來看進展并不明顯。”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現在國際油價比去年一季度時翻了一倍,而且從長遠來看,國際油價重新突破每桶60美元、80美元都有可能,我國戰(zhàn)略儲備需加快推進。
“目前地煉已提交的總計1億多噸的進口原油配額申請,已經是非常龐大的數量了。2016年我國全部的進口原油是3.75億噸,民營地煉申請的總配額,已超過去年進口總量的四分之一,民營地煉的原料困局已基本解除。”
——隆眾石化網分析師李彥指出,在已經提交申請的地煉中,規(guī)模較大和較有實力的煉廠基本已在其中,剩余煉廠多屬中小型地煉。國家把進口原油使用權向民營地煉開放,初衷就是為了扶持地煉向大型化和單套裝置規(guī)模化發(fā)展,過小及落后產能過多的煉廠,明顯不在國家計劃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