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寧 彬 劉江波
中國石化“一帶一路”戰略新構想
□ 本刊記者 寧 彬 劉江波
“一帶一路”一直是中國石化最重要的核心戰略區和核心合作區,中國石化多年來的跨國經營活動已在踐行“一帶一路”戰略構想。

由十建公司承建的哈薩克斯坦石油深加工項目(KFCC)第一臺大體積砼基礎澆筑完成,得到了業主、監理等相關部門的好評。鄒庭龍 攝
千年前,由貿易商人自發形成的絲綢之路,將中國燦若星河的文明、精美絕倫的貨物帶到中亞、西亞、歐洲甚至北非等地區,讓世界了解了中國,也讓中國更貼近世界,絲路成為推動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交流發展的重要紐帶。
千年后,中國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越來越近。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建設,讓古代絲綢之路再次煥發生機,成為現代中國與世界交流的新橋梁。
中國石化作為世界知名的大型能源化工企業,一直走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前列,成為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最重要的中國合作伙伴之一。截至2016年底,中國石化已在“一帶一路”沿線30多個國家開展投資和項目合作,完成項目近30個,執行工程合同近600個,貿易實現了全覆蓋,“十二五”期間,累計貿易額6200億美元。
多年來,中國石化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與沿線國家互利互惠、務實合作,形成了相當規模,打下了良好基礎。“一帶一路”倡議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也給中國石化帶來了良好發展契機。集團公司董事長王玉普近日提出并詳細闡述了中國石化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4322”合作構想,即“打造四大業務鏈條,構建三大戰略合作區,做強兩大貿易平臺,打造兩個創新中心”,為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一帶一路”一直是中國石化最重要的核心戰略區和核心合作區,中國石化多年來的跨國經營活動,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戰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92年,中國石化中標科威特阿哈邁迪煉廠修復項目,邁出公司境外煉化工程承包第一步。2004年,成功并購美國第一國際石油公司,進入哈薩克斯坦油氣勘探市場。2006年與俄羅斯石油公司聯合收購烏德穆爾特石油股份公司(UDM),目前仍然是中國在俄羅斯石油開發領域最大的項目。2014年,埃及阿帕奇資產收購項目合同生效,中國石化正式進入埃及市場。2016年,中沙最大投資項目——沙特延布2000萬噸/年煉廠正式投產,成為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標志性項目。
截至2016年底,中國石化已在“一帶一路”沿線30多個國家開展投資和項目合作,完成項目近30個,執行工程合同近600個,貿易實現了全覆蓋,“十二五”期間,累計貿易額6200億美元。
——油氣勘探開發合作廣泛開展,在 “一帶一路”沿線11個國家有18個油氣合作項目,累計獲得權益油氣6100萬噸油當量。
——煉化及倉儲業務發展較快,截至2016年底,中國石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成了6個煉油化工和倉儲物流項目。
——石油工程服務海外份額不斷擴大,中國石化已成為沙特、科威特第一大鉆井承包商。“十二五”期間,中國石化累計與“一帶一路”沿線19個國家簽訂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合同522個,合同額91億美元,業務主要分布在中東—北非地區。
——煉化工程服務“走出去”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間,中國石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簽國際業務合同46個,合同額78億美元,尤其在中東、中亞和東南亞幾個地區“走出去”步伐加快。
——貿易規模持續擴大。 “十二五”期間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原油7.6億噸、貿易額5320億美元,占中國石化原油總進口量比例近70%。成品油貿易接近5000萬噸,貿易額達到400億美元。進口化工產品127億美元。
——在我國境內,中國石化與沙特阿美公司等合作成立的福建聯合石化,與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合資成立的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與沙特阿美等合資成立的中石化森美石油公司,與外資合作項目開花結果。
與此同時,作為最早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的中國企業,多年來,中國石化始終遵照“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原則,大力回報當地社會,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堅持本地化用工、本地化采購,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機會,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年均提供工作崗位1.5萬個,境外員工本地化比例達到75%以上。
堅持依法合規納稅,“十二五”期間,中國石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繳納稅費超過130億美元。
堅持國際最高的安全、健康和環保標準,多次獲得項目業主頒發的“連續400萬安全人工時”等證書。
鏈 接(二)
“一帶一路”是中國石化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切入點
中國石化的市場方向和“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因此,要把握大勢、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海外業務拓展的重要切入點,讓國家倡議在中國石化落地生根。
5大機遇
●中國石化業務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具有大量“互補點”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戰略調整為發揮中國石化產業優勢提供了“戰略點”
●“一帶一路”為促進能源合作向全產業價值鏈延伸提供了“發力點”
●“一帶一路”為構建更有影響力的石油貿易體系和貨幣結算體系消除“阻力點”
●中國政府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政策和金融“支撐點”
5大挑戰
●國際地緣政治形勢仍然嚴峻
●國際化經營合作難度增加
●沿線多數國家能源基礎設施薄弱
●技術、裝備標準和知識產權存在潛在風險
●自身國際化經營能力還不能完全滿足加快“走出去”要求
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保護當地生態。在埃及的阿帕奇QPC作業公司實現了污水100%合法回注,是埃及17家合資公司中第一家實現了全部污水回注至產層的公司,得到當地政府環保部門的高度肯定。
致力改善當地醫療衛生條件。發起加蓬曼吉醫療中心翻新項目,新建產科病房并捐贈配套醫療設施,每年可接收2000名患者。在蘇丹帕勞油田修建友誼醫院,免費為當地居民提供醫療服務。
持續關注困難群體教育,在贊比亞、坦桑尼亞、摩洛哥國家開展農業、農村兒童早教公益項目。
參與社區防災減災活動,積極參與蘇丹等地區強降雨災區捐款并為受災群眾發放救災物資。
致力改善當地基礎設施。長期投資南蘇丹道路的修建、升級改造和維護工作。
同時,中國石化還高度重視保護社區文化傳統和遺產,帶動員工參與當地社區志愿活動,推動社區進步,贏得了當地政府和居民的高度認可。
“十三五”期間,中國石化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新發展理念,積極發揮自身在能源化工產業積累的豐富經驗和技術優勢,與沿線國家提升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從最初的“引進來、走出去”提升到“走進去、走上去”,以服務國家戰略為使命,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戰略調整為契機,緊緊圍繞促進雙方共享共贏發展這個核心根本和保障國家石油戰略安全這個首要目標,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石油石化重大項目合作為抓手,秉持“優勢互補、風險可控、互利共贏、聯動發展”的原則,充分發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資源、市場優勢及中國石化上中下游和外貿一體化產業優勢,促進全方位產業合作升級,不斷推進雙方在能源領域的國際產能合作、貿易合作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合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形成利長遠、惠民眾的可持續發展合作模式,助力國家形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新格局。
在近日召開的集團公司“一帶一路”專題報告視頻會上,王玉普董事長詳細闡述了中國石化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4322”合作構想,即“打造四大業務鏈條,構建三大戰略合作區,做強兩大貿易平臺,打造兩個創新中心”。
打造四大業務鏈條,共建一體化優勢。“四大業務”即油氣、煉化、工程服務、國際貿易四大業務鏈條。“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目前都有發展煉化工業和引入工程服務的規劃,中國石化具有領先的煉化技術和強大的工程建設服務能力。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可與沿線國家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推動四大業務鏈條一體化協同發展,提升價值。
構建三大戰略合作區,共建能源朋友圈。當前,相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積極調整國家戰略,以應對油氣地緣政治和市場格局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如俄羅斯的《2035年前俄羅斯能源戰略草案》、沙特的《2030遠景行動計劃》、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新經濟計劃》等等。中國石化將通過“做大”中亞各國—俄羅斯—東歐戰略合作區、“提升”中東(西亞)—北非戰略合作區、“拓展”東南亞—南亞戰略合作區,配合沿線國家能源戰略調整,實現共贏發展。
做強兩大貿易平臺,共享互聯網+產業升級。中國石化將借助傳統進出口貿易平臺和易派客“物資采購電子商務平臺”兩個貿易平臺,加強與沿線國家在原油、成品油、化工產品、裝備材料進出口貿易的多方位、多層次合作,提升各類資源的綜合統籌能力,實現互利共贏。中國目前最大的工業品電商平臺易派客近期已啟動國際業務運行,旨在服務并促進工業貿易互融互通。
打造兩個創新中心,共建高端化優勢。結合三個戰略合作區的產業特點,確定技術研發重點,打造北美和中東兩個創新中心,形成管理和研發水平與國際接軌的海外科技孵化基地,與沿線國家共同打造高端化發展優勢。

2016年12月14日,阿美公司和哈里伯頓公司一行14人專程來到SINO-37隊,對該隊進行了表彰。該隊在SDGM-539井的施工中刷新了阿美公司該區塊的建井周期新紀錄。圖為阿美公司總監與SINO-37隊平臺經理楊杰交流祝賀。馬洪山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