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 旭 孔祥宇
打造“一帶一路”油氣合作升級版
□ 趙 旭 孔祥宇
石油企業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排頭兵,借力國家戰略指引,加速推進海外油氣上游合作,是歷史的機遇和現實的選擇。
“一帶一路”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戰略構想,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涵蓋中亞、南亞、西亞、東南亞和中東歐等國家和地區,涉及65個國家,覆蓋特提斯油氣富集域的大部分區域,石油與天然氣資源豐富。現階段,石油企業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排頭兵,借力國家戰略指引,加速推進海外油氣上游合作,是歷史的機遇和現實的選擇。

圖1 “一帶一路”主要資源國已發現油氣可采儲量分布圖
據IHS統計,全球已探明油氣儲量在各國分布非常不均,排名前20的國家油氣儲量為41829億桶油當量,約占全球油氣總儲量的87%。“一帶一路”地區分布在中東、中亞的10個富油氣國家位列其中。10個國家總油氣儲量規模24824億桶油當量,約占全球油氣儲量規模的50%。

表1 “一帶一路”主要富油氣國家已發現油氣儲量統計表
從全球已發現剩余油氣儲量分布看,“一帶一路”地區13個主要資源國已發現剩余油氣當量占全球的58%。“中亞—俄羅斯”地區石油剩余可采資源量主要集中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阿塞拜疆,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主要集中在俄羅斯、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中東地區主要分布于沙特、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聯酋、科威特和埃及,亞太地區主要為印度尼西亞。

圖2 “一帶一路”主要資源國剩余油氣可采儲量分布
從主要富油氣盆地剩余油氣儲量分布看,“一帶一路”的13個重點含油氣盆地剩余石油可采儲量18214億桶油當量,占全球剩余可采儲量的65.5%,其中以中阿拉伯盆地、西西伯利亞盆地、扎格羅斯盆地等為代表的7個盆地是最富集區,占比達到61%。

圖3 “一帶一路”主要富油氣盆地剩余油氣可采儲量分布
根據USGS發布的數據(2010年),全球陸上的待發現常規油氣資源量為4850億桶油當量,其中“一帶一路”的9個國家陸上待發現油氣當量2384億桶油當量,占全球待發現油氣資源量的49%。俄羅斯、伊拉克、伊朗、沙特等待發現油氣資源量排名靠前。根據USGS發布的待發現油氣資源量盆地分布,全球219個含油氣盆地待發現油氣資源量16662億桶油當量,其中,“一帶一路”的12個盆地為重點富油氣盆地,油氣待發現資源量5551億桶油當量,全球占比30%,包括西西伯利亞、阿拉伯、扎格羅斯等。

圖4 “一帶一路”地區富油氣資源國陸上待發現油氣資源分布
無論從資源基礎還是資源潛力來看,“一帶一路”國家是油氣資源持續供給的穩定渠道。通過對“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及地區油氣資源豐度的優選排隊,綜合考慮資源國油氣市場開放程度,可以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伊拉克和埃及6個國家,作為戰略鞏固和擴張的主要目標國。
哈薩克斯坦:油氣市場對外開放程度高、國際化程度高、中國公司參與度相對較高。五大國際油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包括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信資源和洲際油氣在內的多個國有或民營石油公司都在哈國境內進行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活動,合作項目主要集中在濱里海盆地、北烏斯狄爾特盆地、曼格什拉克盆地和南圖爾蓋盆地等。當地財稅政策近年來逐漸苛刻,特別是2009年哈薩克斯坦實施新稅制后,大幅提高了資源開采稅和出口收益稅,造成油氣合作項目稅負提高,盈利能力下降。
俄羅斯:目前油氣市場開放程度不高,主要由資源國各類公司掌控,但在新的形勢下,中俄油氣合作具有廣闊的前景。面臨油價下跌和國際制裁的雙重壓力,俄羅斯的資金等壓力迫使其加強對外油氣合作,能源戰略重心的東移,中俄油氣管道的基礎條件,中俄兩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鞏固等有利因素,將推動中俄油氣合作穩步推進。
土庫曼斯坦:近期,該國大力推動資源出口多元化戰略,在東向運往中國的管線基礎上,同時推進西向的跨里海管線和南向到達印度的兩條管線,油氣合作面臨更加復雜的競爭格局。油氣市場開放程度存在明顯差異,儲量類型以天然氣為主,對天然氣上游領域的控制嚴格,但土國工程技術服務能力較弱,未來上游的工程技術服務合作的前景廣闊。
伊朗:隨著歐美制裁逐步解除,投資環境可能改善,進而實現油氣行業的快速復蘇。伊朗的油氣資源非常豐富,已發現剩余油氣儲量和待發現油氣資源量均位于全球第三位,歐美的持續制裁削弱了該國的油氣生產能力和作業能力,但具備快速建產、上產的資源基礎。在新的形勢下,未來可能推出修訂的油氣合作合同,改變單一的回購合同模式,以增加對境外投資的吸引力,合作前景可期。
伊拉克:戰后油氣產量恢復超過預期,北部庫爾德地區成為新的投資熱土。伊拉克是中東地區實行服務合同的典型國家,單桶產量的服務費在2~3美元,服務合同模式雖然壓縮了單位油氣產量的利潤空間,但更能夠抵御因油價變動的風險,可獲得持續穩定的投資收益,并對工程服務領域的合作具有極強的帶動作用。北部庫爾德地區扎格羅斯褶皺帶的勘探區塊具有較大資源潛力。
埃及:地理位置在北非地區,但因靠近中東,也歸為西亞地區的資源國,政治環境相對穩定,對外合作的投資環境也較開放,資源類型以天然氣為主,尤其海域的勘探程度低,潛力大。中國石化在埃及在實施阿帕奇參股項目,可依托現有項目,尋求周邊新項目機會,實現協同效應。

2017年春節沙特S62A勘探項目安全高效運行。崔樵 攝
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中國每年要從世界各地進口大量油氣資源。但海外油氣資源獲取難度增大、原油定價話語權薄弱等問題,也與中國能源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符。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沿途國家的能源合作,將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新思路。從中國與西部、南部周邊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互補優勢來看,能源合作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國石油企業經過近30年的海外發展,與周邊國家建立了良好的油氣合作基礎。中國通過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啟動亞太自貿區建設,建立亞投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綢之路基金等,也為中國石油企業樹立“大資源、大市場、大合作”的發展新理念,打造油氣合作升級奠定基礎。加速推進以油氣產業為排頭兵的“一帶一路”倡議,具有良好的發展機遇。
第一,中國能源合作從“單點合作”向“整體協同”轉變。“一帶一路”集中了油氣資源國、消費國和過境國,各國經濟互補性強。資源國油氣出口依賴傳統能源市場,資本和技術缺乏,產業鏈單一,希望實現出口多元化和產業鏈一體化,提升石油工業自主發展能力;消費國需要穩定的油氣供應來源;過境國需要引入投資,完善管網設施建設,獲取更多的過境收入。相對于中國石油企業在西半球的投資,中國周邊穩定油氣資源供給渠道的建立,是保障國內油氣供應安全的更加現實可靠的保障。
第二,低油價改變全球油氣合作格局和貿易流向。全球油氣市場目前呈現“供應中心多點化”和“油氣合作區域化”的特點。北美非常規資源的蓬勃發展和傳統油氣供應方歐佩克減產保份額的舉措,使得全球石油價格中短期或在低位徘徊。經濟發展高度依賴油氣產業,且長期享受高福利的傳統供應國,如俄羅斯、中東、北非等國家不得不調整對外油氣合作政策。而沙特、伊朗等國搶占亞洲市場的意圖仍在繼續。中國作為目前全球油氣最大的消費市場,將是上述國家爭相青睞的目標。“一帶一路”平臺的搭建,能夠有效促進雙方利益的互補和全方位的融合。此外,烏克蘭危機,也推動了歐洲能源的多元化進程。積極融入“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加大從中東和北非地區的能源進口,增加對阿塞拜疆和中亞國家的上游投資和管道建設,也是歐洲國家最現實的選擇。因此,“一帶一路”區域能源合作會在這個特定歷史時期獲得加速發展。

中國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勘探六號平臺與東方勇士2輪、東方勇士3輪在俄羅斯薩哈林海域作業。夏添 攝
第三,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體系是現階段大多數國家的理性選擇。從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發展歷程看,初期英法德等在內的31個國家陸續宣布加入,當時雖然美國反對日韓澳加入,但除日本明確表示不會作為創始國加入外,韓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均表示了加入興趣。從英國、沙特等傳統親美國家的選擇來看,美國不再是他們牢不可破的戰略同盟。
盡管如此,“一帶一路”的油氣合作仍然面臨著地緣博弈加劇、政治風險多元化和內部機制不完善等嚴峻挑戰。
首先,美國實施的“新絲綢之路”戰略和主導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俄羅斯實施的“歐亞經濟聯盟”均與“一帶一路”倡議有所重疊,這將為沿線國家繼續“左右逢源”提供機會。“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動搖美國根本利益,美國不會坐視其發展。
其次,“一帶一路”國家發展需求多元化,經濟水平不均衡。有些國家處于欠發達水平,很多國家還處于戰爭和動亂中。亞投行在“一帶一路”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面臨多重風險。另外,長期以來,包括石油公司在內的中國公司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存在惡性競爭的情況。目前國內各地方政府爭相提出區域發展的“一帶一路”思路,內部無序競爭甚至惡性競爭的態勢有所萌芽。“一帶一路”搭建的包括能源合作在內的全方位平臺更多的是對外合作,內部的統一協調機制還不成熟。
然而,在當前地緣環境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一帶一路”的推進迎來歷史性的機遇,在此框架下深化能源合作符合沿岸國家戰略利益,也是中國石油公司加速在區域內優化資源配置,成功轉型國際化能源公司的戰略契機。中國石油企業應緊緊抓住全球油氣格局變化和地緣政治格局調整的戰略機遇,以各國戰略利益為切入點,以油氣合作為先導,打造能源合作升級版,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為“一帶一路”偉大倡議的實施當好排頭兵。
鏈 接(三)
絲路精神
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提出新時代絲路精神。
——和平合作。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國漢代,一支從長安出發的和平使團,開始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鑿空之旅”,這就是著名的張騫出使西域。中國唐宋元時期,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同步發展,中國、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環、馬可·波羅、伊本·白圖泰都在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留下了歷史印記。15世紀初的明代,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七次遠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話。一代又一代“絲路人”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紐帶、和平的橋梁。
——開放包容。古絲綢之路跨越尼羅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黃河和長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的發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信眾的匯集地,跨越不同國度和膚色人民的聚居地。不同文明、宗教、種族求同存異、開放包容,并肩書寫相互尊重的壯麗詩篇,攜手繪就共同發展的美好畫卷。歷史告訴我們:文明在開放中發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互學互鑒。古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更是一條知識交流之路。沿著古絲綢之路,中國將絲綢、瓷器、漆器、鐵器傳到西方,也為中國帶來了胡椒、亞麻、香料、葡萄、石榴。沿著古絲綢之路,佛教、伊斯蘭教及阿拉伯的天文、歷法、醫藥傳入中國,中國的四大發明、養蠶技術也由此傳向世界。更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識交流帶來了觀念創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國發揚光大,在東南亞得到傳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國,受到歐洲萊布尼茨、伏爾泰等思想家的推崇。這是交流的魅力、互鑒的成果。
——互利共贏。古絲綢之路見證了陸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的盛況,也見證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繁華。在這條大動脈上,資金、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商品、資源、成果等實現共享。阿拉木圖、撒馬爾罕、長安等重鎮和蘇爾港、廣州等良港興旺發達,羅馬、安息、貴霜等古國欣欣向榮,中國漢唐迎來盛世。古絲綢之路創造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
(一)借助“一帶一路”國家產業融合趨勢,加速公司改革步伐。“一帶一路”國家產業融合的根本途徑是各國根據“互補性”原則吸引外資、技術、管理先進經驗,把成熟的技術和富余的物資裝備、生產能力轉移到境外能夠發揮作用的國家和地區。石油公司應借此契機,堅持“能源輸入”和“能源輸出”并舉,將企業的結構調整納入區域調整中甚至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大環境中。繼續擴大對符合公司戰略的沿線國家油氣產業鏈投資力度,擴大油氣貿易規模和貿易額度,積極推動海外工程承包、物資裝備出口、工程咨詢、勞務輸出等業務,緩解低油價階段公司運營中的矛盾,盤活資產,保證充裕經營現金流,加速完成公司的結構調整和改革。
(二)提升在“一帶一路”國家油氣跨國經營的質量和層次。抓住低油價契機,大力優化公司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資產布局。一是圍繞俄羅斯、中亞、中東等重點區域布局,按照資產契合、區域互補、戰略協同的標準,積極捕捉資產和公司并購機會,實現油氣合作業務的跨越式發展。二是圍繞現有的大型油氣項目,深度參與目標國家煉油、化工、儲運、銷售業務,實現上下游一體化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提升跨國經營的質量。三是積極創造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及北極大陸架等地區油氣開發合作機會;四是配合國家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借助國家戰略引領,積極參與跨境管道和重點油區管道的建設,進而鞏固和擴大油氣上游業務。
(三)重點鞏固和擴大在俄羅斯、中東的戰略目標區。俄烏危機和油價大幅下跌使俄羅斯接連遭遇重創,未來經濟發展前景不容樂觀。歐佩克內部的失和助推此次油價下跌,而沙特、伊朗等國搶占亞洲市場的意圖仍在繼續。上述地區均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沿線國家,也是符合中國公司海外戰略的現實利益區域。俄羅斯財政部已經宣布,自2015年1月1日起,大幅下調石油出口關稅,每噸減少107.3美元,降幅達38.7%。俄羅斯財政收入的“去石油化”已經開始,未來還將有更多的減稅政策。建議把握此輪油價下跌,俄羅斯、伊朗等國家急于尋求戰略伙伴的契機,擴大并鞏固在俄羅斯及中東地區的資源版圖和產業鏈延伸。
(四)加快推進國內先進適用技術“走出去”步伐。以老油田精細開發等國內成熟技術為切入點,充分發揮油氣投資業務的帶動作用,發揮企業工程技術、工程建設等業務的服務能力、特色技術和成本優勢,積極利用絲路基金和亞投行的融資機制,不斷拓展技術服務和裝備市場,提高工程技術、工程建設和裝備制造業務的國際化水平。
(五)優選合作伙伴,全面提升國際化管理運營水平。“一帶一路”國家是油氣資源富集的區域,或者政局動蕩,或者經濟水平參差不齊的區域,該區域的油氣產業投資不能單純以獲取資源為唯一目標,應該按照優選合作伙伴,協同作業,獲取最大化經濟效益為主要原則。選擇與國際大石油公司合作,一方面能夠在合作共贏的過程中,最大化地分散風險;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合作中充分學習對方國際化、標準化、體系化的管理模式,加速提升中國公司跨國經營管理的軟實力。
(六)建議國家層面加強統籌協調和政策支持。進一步強化能源外交,提高能源外交在總體外交戰略中的地位,營造國際油氣合作的良好外部環境。與經濟帶內主要國家構建定期高層互訪和雙邊、多邊磋商機制。
加大對企業開展互利合作的外交支持力度。在勞務簽證、稅收返還、物資商檢、清關手續、員工本地化等方面與合作國加強磋商,保證合作項目正常推進;建立投資保護、稅收、外匯、海關、勞務許可、標準等領域的協調機制;建立國家層面的重大合作項目、管網平穩運行應急協調機制。
充分發揮上合組織在區域能源合作中的積極作用。支持籌建上合組織能源俱樂部,推動框架內的雙邊和多邊能源合作,建立穩定的運輸和保障機制;構建上合組織安全合作機制,建立預警、防御、應急協調機制和共同參與的安保力量,維護區域能源合作項目特別是油氣通道安全;積極推動建立上合組織框架內的中亞自由貿易區,以上海自貿區為平臺,加快建立亞洲天然氣交易市場,提高亞洲特別是東亞地區的天然氣市場價格話語權和影響力。
為石油公司海外投資拓寬融資渠道。國家主導多方參與,設立海外能源風險勘探投資基金,用于“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油氣風險勘探;擴大貸款換石油的規模,提高人民幣在國際能源貿易結算中的比重;大力推動銀企合作,增強海外投資的資金保障能力,拓寬境外項目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渠道;鼓勵國內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通過與重點資源國及國家石油公司發展全面戰略合作關系、與外方成立產業合作基金、參股國外能源控股公司、與當地投資基金合作等多種方式,提高金融服務能源“走出去”水平,促進金融與能源產業融合發展、協同發展。
建立石油公司境外投資的沖突協調機制。中國石油公司主體類別不一,“走出去”程度深淺有別,海外競爭過程中各類沖突不可避免,不及時協調處理會導致惡性競爭的混亂局面,不利于助力“一帶一路”的能源合作。建議國家層面設立專門的部門或機構,建立石油公司跨國經營的信息化平臺,針對參與“走出去”的不同類別主體的優勢及資源,統籌協調石油公司在“一帶一路”國家的油氣投資行為,避免出現過度競爭的局面。
(作者單位:石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