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敏陶 蘇長連 鄺利娟
綜合護理干預在左心耳封堵治療心房顫動患者中的應用
任敏陶 蘇長連 鄺利娟
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左心耳封堵治療心房顫動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40例左心耳封堵治療心房顫動患者,將其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平均住院時間、平均住院費用、護理工作滿意度、生活質量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平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平均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工作滿意度、生活質量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在左心耳封堵治療心房顫動患者中可以有效減少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綜合護理干預;左心耳封堵;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疾病,近年來我國發病率在不斷的提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且同時會伴有血栓栓塞。左心耳封堵手術是近幾年來治療心房顫動的主要手段[1-2]。我院將綜合護理干預用于左心耳封堵治療心房顫動20例患者,減少了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了住院時間,降低了住院費用,提高了護理工作滿意度和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左心耳封堵治療心房顫動患者40例,將其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中男10例,女10例;年齡33~79歲,平均(66.10±2.30)歲。對照組中男11例,女9例;年齡32~80歲,平均(66.20±2.20)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進行常規護理,遵醫囑應用洋地黃類藥,對患者進行抗凝治療,每30 min監測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1次,常規右下肢制動10~12 h,給予低鹽、低脂飲食。
1.2.2 觀察組 給予患者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2.1 心理護理。手術前加強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對患者的負面情緒進行有效引導;必要時請手術成功的患者與之進行交流,增加患者的自信心。
1.2.2.2 術前準備。應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史,對患者進行超聲心電圖檢查和其他常規檢查,判斷患者左心內耳的直徑、位置;告知患者和家屬疾病的相關知識和臨床表現,講解各項檢查的目的和意義;在手術治療前遵醫囑為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叮囑患者和家屬手術前7 h內禁食;遵醫囑給予鎮靜藥,緩解患者緊張的情緒。
1.2.2.3 術中護理。手術過程中保持無菌操作,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引流管通暢情況,確保心電監護能夠正常使用,備好搶救物品,以防出現意外。
1.2.2.4 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患者取去枕平臥位,對患者右下肢進行制動,用無菌紗布和砂袋加壓包扎10~12 h,每15 min觀察1次穿刺部位有無出現滲血、血腫、腫脹,注意皮膚溫度、顏色是否正常。持續心電監測患者的心率情況,每30 min監測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1次;術后切口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情況,可給予音樂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必要時遵醫囑應用鎮痛藥;切口保持清潔干燥;避免切口出現出血現象;做好預防心包積液、切口出血等并發癥工作;囑家屬和患者術后4 h內禁食、禁水;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不適,如有不適,應立即通知醫師進行處理。
1.2.2.5 預防并發癥措施。當患者一旦出現靜脈壓升高、動脈壓下降、心音遙遠等體征,則說明患者出現心包填塞,遵醫囑立即予擴容、升壓等處理,同時做好心包積液穿刺的準備工作,患者切口出血時,可合理使用止血藥物。
1.2.2.6 出院護理。囑患者多吃含高蛋白質、低鹽飲食,注意休息,保證良好睡眠,一旦切口出現紅、腫、疼痛等癥狀,應立即回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護理后的并發癥、護理工作滿意度、生活質量滿意度情況。護理工作滿意度和生活質量滿意度評分為0~100分,其中≥90分為優,70~89分為良好,60~69分為一般,<60分為差,<20分為極差。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正態分布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或t’檢驗,偏態分布計量資料比較采用[M(QR)]表示,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注:觀察組出現心包積液1例;對照組出現心包積液1例,切口出血4例,切口感染4例
2.2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和平均住院費用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和平均住院費用比較
注:1)為u值,2)為t值
2.3 兩組護理工作滿意度、生活質量滿意度評分比較(表3)

表3 兩組護理工作滿意度、生活質量滿意度評分比較(分
隨著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心房顫動在臨床上的發病率逐漸升高,臨床上一般應用左心耳封堵術治療,雖然手術效果在不斷的提高,但是同樣也給臨床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術后并發癥便是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始終是醫務人員高度重視的一個焦點[3]。左心耳封堵術是近年來我國臨床上經常用于治療心房顫動的一項新介入治療技術,它有以下幾個優點:(1)創傷小。(2)成功率高。(3)操作簡單、方便。(4)減少患者住院時間。(5)恢復快。(6)術后無需應用抗凝藥物治療[4]。左心耳封堵術治療心房顫動患者時,需要做好患者的針對性護理,對患者生命體征、心電圖應加強監護,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加強飲食、生活、用藥等方面的指導,在患者住院階段的護理過程應及時記錄患者治療和護理情況[5]。
隨著醫學的發展,逐漸打破傳統管理上的以“管”為主的護理方法,優化每個護理程序,加強細節方面處理,將綜合護理干預和最新的護理理念融入到每個護理細節當中[6]。綜合護理干預是一種為針對患者需求而產生的護理理念,是屬于創造性、個體化、整體有效性的護理模式,是尊重患者生命價值、人格以及個人隱私的護理模式;其思想內涵是“我能為患者做什么”,在患者身心、社會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護理服務,從而讓患者得到最好的護理,這種護理模式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那種“被動等待”和“執行醫囑”的方式,而是主動詢問患者,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從中發現患者所需要解決的問題[7];讓患者在接受護理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每個護理細節,感受到重視與關懷,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提高護理質量,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也要求護理人員在臨床中注意個人形象(儀表、舉止、談吐等方面)[8]。心理指導可在短時間內安慰患者的情緒,促使患者的負面情緒消除,讓患者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積極主動的配合醫護工作;手術前準備能夠詳細的了解患者的病情,為即將進行的手術做好準備工作;術中護理有利于護理人員在治療過程中隨時了解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根據患者的生命體征進一步的進行手術治療;術后護理可以防止術后出現不良反應,掌握患者的生命體征數據;并發癥預防措施有利于患者一旦出現并發癥能夠及時進行處理,把風險降至最低,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出院指導有利于疾病復發率的降低[9-10]。
本研究中對兩組左心耳封堵治療心房顫動患者進行不同的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平均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護理工作滿意度、生活質量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發現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比常規護理的臨床效果明顯,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了護理工作滿意度和生活質量。
總之,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對左心耳封堵治療心房顫動患者的意義重大,可以縮短平均住院天數,降低住院費用,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1] 趙瑞芳,郭 英,呂巧霞,等.心房顫動患者行左心耳封堵術的護理體會[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6,16(1):72-73.
[2] 屈模英,崔凱軍,徐 英,等.經皮左心耳封堵術治療心房顫動腦卒中高危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30):2285-2287.
[3] 朱振輝,王建德,王 浩,等.綜合超聲心動圖在非瓣膜病房顫患者左心耳封堵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循環雜志,2014,23(1):1026-1029.
[4] 姬國華,楊 棟,張邢煒,等. 16例房顫患者左心耳封堵術的圍手術期護理及隨訪[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11):1861-1863.
[5] 陸林祥,方 軍,張飛龍,等.導管射頻消融聯合左心耳封堵治療持續性心房顫動1例[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16,50(3):181-185.
[6] 儲國俊.經導管左心耳封堵術預防心房顫動相關腦卒中臨床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5,36(2):142-146.
[7] 雷志榮,裴曉陽,艾桂蘭,等.2例心房顫動患者左心耳封堵術的圍術期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31):3815-3817.
[8] Mohebbi M,Ghassemian H.Predicting termination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using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of the atrial activity and statistical features of the heart rate variability[J].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ing: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2014,52(5):415-427.
[9] 趙 妍,呂東陽,楊桂棠,等.心房顫動患者行左心耳封堵術的圍術期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5,30(13):44-45.
[10]Krueger MW,Dorn A,Keller DUJ,et al.In-silico modeling of atrial repolarization in normal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remodeled state[J].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ing: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2013,51(10):1105-1119.
(本文編輯 崔蘭英)
510120 廣州市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
任敏陶:女,本科,副主任護師
2017-01-17)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9.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