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娟 張志娟 侯秋琳
※腫瘤科護理
延續性護理干預在宮頸癌放療患者中的應用
肖麗娟 張志娟 侯秋琳
目的:探討延續性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放療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在我院就診并接受放療的宮頸癌患者100例,隨機將其等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患者住院期間接受疾病知識的科普及出院健康指導;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放射性腸炎、放射性膀胱炎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對照組宮頸癌患者的放射性腸炎、放射性膀胱炎發生明顯高于試驗組;試驗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宮頸癌患者采用延續性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應對并發癥的能力,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延續性護理;宮頸癌;放療;療效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惡性腫瘤,其在發展中國家的發病率位居第一。當前,宮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采用手術和放化療,中晚期患者則僅采用放化療,患者出院后仍需面臨各種康復及放化療遠期并發癥的防治[1]。延續性護理是針對有醫療護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的健康教育、康復促進、醫療護理等服務,是護理服務的延伸[2]。本研究對試驗組宮頸癌放療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減輕了放療不良反應,改善了患者對醫療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在我院就診并接受放療的宮頸癌患者100例,將其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均經過病理診斷確診。對照組TNM分期:Ⅰ期9例,Ⅱ期23例,Ⅲ期18例;文化程度:大學11例,中學22例,小學17例;年齡:>45歲35例,≤45歲15例。試驗組TNM分期:Ⅰ期7例,Ⅱ期24例,Ⅲ期19例;文化程度:大學9例,中學26例,小學15例;年齡:>45歲26例,≤45歲2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理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疾病常規護理,如放療患者應進食易消化、清淡、少渣食物,忌食干硬、刺激、辛辣食物及出院健康指導。試驗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延續性護理干預,在患者出院后1周、2周、1個月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出院后身體狀況,根據電話回訪時患者對疾病的知曉程度及病情決定宣教內容,每次回訪結束后詳細記錄,及時總結反饋內容[3],電話回訪健康宣教內容具體如下:(1)宮頸癌相關知識指導。讓患者了解該病的預后及發展,保證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生活規律正常、睡眠充足、運動適當;講究個人衛生,勤換內衣,每日清洗會陰部,必要時可用藥物沖洗陰道,洗浴最好采用淋浴。(2)心理支持。宮頸癌患者被確診后,不可避免地出現不同程度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心理壓力較大,常規的健康教育易忽略心理問題,患者較為被動,而電話隨訪采用通俗的言語去解釋患者提出的各種疑問。通過交流,發現患者的心理矛盾,并加以引導,使患者重拾生活的希望和信心。(3)家庭支持指導。一般情況下,宮頸癌患者留下的大多是家屬的電話,家屬的配合是協助治療宮頸癌的最佳支持[3],隨訪人員注重與家屬進行交流,指導家屬保持良好心理狀態,杜絕在患者面前流露痛苦表情,因為良好的家庭支持將有利于癌癥患者獲得較好的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4]。(4)放療不良反應指導。患者在住院期間,家屬已了解放療的目的、不良反應及制訂的治療方案,電話隨訪可及時指導患者如何應對惡心、嘔吐、食欲不振、骨髓抑制、脫發等副反應,讓患者認識到停藥后頭發可重新長出,鼓勵患者消除自卑心理。最重要的是指導患者每周查血常規、稱體質量,白細胞低于3.0×109/L,應到醫院復查。(5)復查指導。電話通知患者復查時間,出院1個月后進行復查,之后每3個月復查1次,1年后3~6個月復查1次,第3年開始間隔半年復查1次,第6年開始間隔1年復查1次,如若出現不良癥狀應及時處理。(6)搭建網絡平臺。將患者加入QQ群、微信群,方便、護患、患者之間有效、及時地互動、情感交流、傳達健康保健、疾病知識。
1.3 評判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放射性腸炎(1~4級)及放射性膀胱炎發生。采用問卷調查方式,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個層次。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率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或四格表資料的確切概率法檢驗,等級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放射性腸炎及放射性膀胱炎發生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放射性腸炎及放射性膀胱炎發生情況比較(例)
注:1)為確切概率,2)為χ2值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宮頸癌是僅次于乳腺癌的臨床常見惡性腫瘤,目前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和放化療,隨著醫療科學的不斷發展,腫瘤治療水平在不斷提高,治療方法也逐漸增多,患者死亡率有逐年下降趨勢,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對于癌癥的治療目的除了消除腫瘤之外,還要努力使患者的社會角色功能、心理恢復正常。對于宮頸癌而言,患者生殖器官功能改變,給患者生活、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4],再加上同步放化療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毒副反應,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目前常規臨床護理模式逐漸被以人為中心的個性化護理模式所替代,護理服務的范圍也逐漸從病房擴展到社區、家庭,服務時間也逐漸轉變成24 h全天候服務。所謂延續性護理是采用信息化工具,以登門造訪、信函、電話、電子郵件等多種方式,在護理人員和患者及其家庭成員間建立起有目的的互動,進而維護和促進患者的身體健康,是一種醫院能夠節省人力資源,走向社會的延伸訪視形式[5],可使患者恢復期得到無間斷的專業保健服務,進而促進患者的康復,預防宮頸癌遠期并發癥的發生[6]。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的放射性腸炎及放射性膀胱炎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試驗組宮頸癌放療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于宮頸癌患者使用放射性治療之后,試驗組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可有效減少并發癥如放射性腸炎、膀胱炎等的發生,同時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能夠增加醫務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使患者在出院后依然可得到疾病相關知識的教育,也讓患者更加了解相關知識和自己的病情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自我,提高應對并發癥的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及對醫務人員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張愛云,閆 俊,徐 文,等.盆腔熱療聯合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臨床觀察與護理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3):87-89 .
[2] 楊 賽.宮頸癌放化療患者社會支持與抑郁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4):1-3.
[3] 張王麗,史素玲.電話隨訪健康教育對宮頸癌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3,10(9):2390-2391.
[4] 陳進蓮,陳偉月,陳郁芬,等.早期膀胱功能訓練預防宮頸癌術后尿潴留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3):78-79.
[5] 江梅英,陳小英,林錦霞.網絡延續護理在宮頸癌放化療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4,29(4):30-31.
[6] 袁玉蓮,肖雪蓮.延續性護理在年輕宮頸癌患者放療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4,27(5):368.
(本文編輯 肖向莉)
518116 深圳市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中心醫院口腔科
肖麗娟:女,本科,主管護師
本課題為龍崗區科技創新局科研立項(YLWS20140606154209112)
2016-12-26)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