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松在《中國高教研究》2017年第2期中撰文,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變的背景與訴求,并探討了本科轉型對高職院校的現實影響,進而提出了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的基本路徑。
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的數量和規模迅速擴張。但各院校間的同質化傾向也逐漸加重,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脫節,普遍要面臨三重轉型:1.專升本轉型;2.從單一學科專業向多學科專業轉型;3.從模仿傳統的學術型教育辦學向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育應用性專門人才的轉型。在新建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實踐還處于自發自為的探索狀態之時,要破解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結構性矛盾,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實行高等教育分類改革,解決部分地方高校的辦學定位問題,引導這些高校走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技術進步融合發展之路。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自身具有本科學歷、產教合作層級、師資等方面的優勢,其轉型對高職院校會產生諸多影響:第一,觀念影響。本科學歷對大眾具有更高的吸引力,勢必會對提升高職教育的吸引力產生不利的影響。第二,生源的爭奪。1.本科院校在就業市場上的優勢和先機,為其贏得招生優勢;2.新建本科院校具有碩士和專業碩士招生及學位授予權,有利于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第三,削減了地方政府對高職院校教育經費的投入。第四,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以后,如果從類別和層次劃分,高職院校將成為應用本科的低層次同類型高校,這無疑對高職院校是一個挑戰。第五,教育部相關政策對于專科高職院校原則上不升格為或并入本科高校的規定,制約了現有專科層次高職院校的發展。
基于上述分析,作者對高職教育科學規劃創新發展的基本路徑進行探討。第一,增強高職教育發展自信。第二,做好產教融合大文章,堅持走內涵發展道路。第三,把創新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第四,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服務發展能力,具體表現為:1.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2.建設敬業、愛生、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3.推進文化校園建設,凸顯高職院校特色。此外,高職教育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服務行業、企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