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平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年第6期中撰文,介紹了“工業4.0”的發展驅動了德國“職業教育4.0”的發展,分析了以數字化發展為核心特征的德國“職業教育4.0”關注人的數字化資格能力的發展,并闡釋了面對數字化資格能力需求的挑戰,德國職業教育內部微觀層面的學習內容、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呈現出的相應的變化態勢。
德國職業教育4.0的核心特征是數字化發展。2016年在法蘭克福召開的以“職業教育4.0:不斷發展的數字化職業教育”為題的會議,將數字化作為“職業教育4.0”發展的方向和靈魂。聯邦教育與研究部已經主動推出“職業教育4.0”的戰略以支持職業教育中的數字化發展。聯邦職業教育研究所專門確立了“工作世界的數字化——職業教育4.0”的研究主題。顯然,在德國官方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教育權威的科研機構來看,“職業教育4.0”是與數字化問題分不開的。其數字化核心特征具體可以表現為:1.企業的數字化工作場所;2.企業員工的數字化資格能力;3.職業院校的數字化教育環境;4.職業教育教師的數字媒體能力等方面。
以數字化為核心特征的德國“職業教育4.0”,強調關注數字化資格能力的發展。首先,要關注企業員工的數字化資格能力的發展。其次,要將數字化的素養作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方向。第三,職業教育要培養學生的數字化資格能力。第四,要求教師具備數字媒體能力。
基于上述闡釋,作者詳細分析了德國“職業教育4.0”的數字化教育體系。首先,數字化的教學內容。在德國職業學校中,也試圖加強有關數字化方面的教學內容,課程設置中強調信息技術方面的內容。其次,數字化的教學環境。數字媒體能夠促進職業教育和培訓,使其變得更加靈活和個性化。再次,數字化的學習方式。學習者不再受到時空限制,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和需求隨時隨地利用網絡教學視頻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