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華

【摘要】 目的:探討丹參多酚酸鹽治療急性腦缺血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8例急性腦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積極進行控制血壓、改善腦微循環、抗血小板聚集、營養神經等常規治療,隨機將入選病例均分為兩組。試驗組34例,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靜脈滴注丹參多酚酸鹽;對照組34例,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靜脈滴注紅花黃色素。療程結束后,以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中國)和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對患者神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估,觀察兩組療效及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結果:試驗組基本治愈率(44.1%)和治療總有效率(94.1%)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13.5±4.1)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為(65.1±8.7)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與對照組用藥期間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組間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以丹參多酚酸鹽治療急性腦缺血可有效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病癥,提高患者日生活能力,用藥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丹參多酚酸鹽; 急性腦缺血; 臨床療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3.05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3-0114-03
急性腦缺血屬臨床常見腦血管急癥,由多種因素所致腦供血功能障礙所引起,可導致神經組織變性、腦實質缺血性壞死或軟化,預后欠佳[1]。丹參多酚酸鹽具有活血、化瘀、通脈之效,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效果已經得到認可[2]。文章現對其治療急性腦缺血的有效性與安全性進行分析和探討,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4年1月-2016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8例急性腦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病例入選標準:(1)病癥表現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治指南》(2010年)相關診斷標準[3];(2)發病至入院時間≤24 h;(3)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本研究及目的知情同意。病例排除標準:(1)嚴重肝腎功能不全;(2)近期發生急性冠狀動脈事件;(3)既往神經系統功能損傷;(4)自身免疫性疾?。唬?)合并認知障礙等無法配合本次研究的疾病;(6)研究用藥及相關成分過敏者。隨機將入選病例均分為兩組。試驗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齡46~77歲,平均(63.4±5.7)歲;短暫性腦缺血發作13例,缺血性卒中21例;肌力分級Ⅳ級14例,Ⅲ級13例,Ⅱ級7例;合并高血壓22例,合并糖尿病12例。對照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齡45~78歲,平均(63.7±6.1)歲;短暫性腦缺血發作14例,缺血性卒中21例;肌力分級Ⅳ級15例,Ⅲ級14例,Ⅱ級5例;合并高血壓21例,合并糖尿病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急診救治,包括穩定血壓、血糖,積極干預腦缺血危險因素,抗血小板聚集,擴血管,給予患者神經營養藥物,促進腦微循環,改善腦代謝等常規治療。
試驗組患者在一般治療基礎上加用丹參多酚酸鹽。藥品規格:100 mg(含丹參乙酸鎂80 mg);生產單位:上海綠谷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50248。用藥方法:200 mg/次,混以0.9%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靜脈滴注,1次/d,療程為2周。
對照組患者在一般治療基礎上加用紅花黃色素。藥瓶規格:50 mg;生產單位:浙江永寧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50146。用藥方法:100 mg/次,混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緩慢靜脈滴注,滴速≤30滴/min,1次/d,療程為2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用藥不良反應。療程結束后,以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中國)和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對患者神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估,對比分析兩組臨床療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包括意識、水平凝視功能、語言、肢體肌力、步行能力等項目,評分標準0~45分,患者得分越高,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預后越差。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包括平地行走、進食、穿衣、如廁等評分項目,評分標準0~100分,患者得分越高,生活活動能力越強,預后越佳。
1.4 療效判定標準
本研究療效判定標準參照文獻[4]擬定?;局斡荷窠浌δ苋睋p0分或比治療前減少超過90%;顯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治療前減少46%~90%;有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治療前減少18%~45%;無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未至上述標準、無改善或增加??傆行?基本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經治療,試驗組基本治愈15例,顯效14例,有效6例,無效2例,基本治愈率與治療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神經功能和生活能力改善情況比較
經治療,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及生活能力均有所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Barthel指數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實驗組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效果更優,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更好,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用藥期間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試驗組出現輕度頭暈1例(2.9%),對照組出現頭脹痛1例(2.9%)。后未經治療,2例患者癥狀均自行消失,不影響后續治療,組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腦缺血是指血管壁病變或血流動力學異常所致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導致相應供血區腦組織壞死或軟化,引起腦損害并造成一系列神經功能缺損的癥候群。其主要發病原因為心臟病、高血壓、脂代謝異常等疾病所致頸動脈粥樣病變,病理機制為腦缺血區能量耗竭,神經元營養供給驟減,使腦組織能量代謝衰竭、腦細胞離子穩態失衡、興奮性氨基酸中度、自由基增加,從而導致腦細胞壞死、凋亡,形成半暗帶[5]。對此,快速恢復腦供血、積極改善腦病灶周圍血液循環、搶救半暗帶瀕死神經元成為臨床救治急性腦缺血、改善預后的關鍵。
丹參多酚酸鹽是臨床常用冠心病心絞痛治療藥物,其主要成分丹參乙酸鎂。臨床研究表明,與丹參中其他活性成分丹參素鉀、丹參乙酸二甲等相比,丹參乙酸鎂藥理作用最強,能更好的發揮活血、化瘀、通脈之功效[6]。基于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與冠心病病理機制相似,近年來,丹參多酚酸鹽治療頸動脈病變的臨床效果日漸受到關注。大量研究數據表明,丹參多酚酸鹽在心血管中的作用機制在腦血管中一樣能夠很好的發揮,對快速恢復腦供血、改善腦血液循環具有積極意義。其主要藥理作用包括以下幾點:(1)丹參多酚酸鹽可減少急性缺血后細胞的壞死和凋亡,阻斷氧化應激狀態,促進血管再生及功能改善,從而保護缺血組織,降低再灌注損傷;(2)丹參多酚酸鹽對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具有防治作用,能有效緩解血管壁病變所致血栓形成及供血功能障礙,增加缺血區組織的血流量;(3)丹參多酚酸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能減少缺氧所致線粒體損傷,有效劑量僅為銀杏提取物的1%,保護性能高;(4)丹參多酚酸鹽能調節細胞內Ca2+濃度,并通過清除自由基抑制細胞凋亡[7]。
本研究中,試驗組在急性腦缺血一般治療基礎上加用丹參多酚酸鹽。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總有效率(94.1%)顯著高于一般治療聯合紅花黃色素(85.3%)。與徐燕等[8]報道的丹參多酚酸鹽治療急性腦缺血的有效性(92.5%)基本一致?;颊哂盟幒笊窠浌δ苋睋p改善水平和生活能力提高水平也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丹參多酚酸鹽治療急性腦缺血可有效促進患者腦神經功能的恢復,對改善患者預后及生存質量具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張瓊,陳書艷.丹參多酚酸鹽治療急性腦缺血的臨床研究[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3,16(2):114-116.
[2]宋歡歡.丹參多酚酸鹽治療急性腦缺血的臨床觀察[J].臨床研究,2016,24(6):184.
[3]何前松,況時祥,王少峽,等.丹參多酚酸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糖尿病大鼠神經功能及微管相關蛋白2表達的影響[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5,24(10):877-881.
[4]王紅琳.依達拉奉聯合丹參多酚酸鹽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50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3):41-43.
[5]宋國棟.高壓氧療聯合丹參多酚酸鹽對腦梗死患者血液流變學及相關細胞因子的影響[J].醫學綜述,2016,22(18):3702-3705.
[6]潘陽新,陳健,鐘水生等.丹參多酚酸鹽聯合阿斯匹林治療急性腦梗死對照研究[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6,3(1):13-14,17.
[7]艾進超,何昱,楊榮兵,等.丹紅注射液中主要有效成分在腦缺血大鼠體內藥動學研究[J].中草藥,2015,46(20):3039-3044.
[8]徐燕,何文靜,陳芳,等.丹參多酚酸鹽治療急性腦缺血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24):232.
(收稿日期:2017-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