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文莉 溫開英
摘 要:文章選取肇慶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600名在校學生作為數據樣本進行一項關于大學生對生活與生命態度的調查研究,通過分析研究,就如同預防隱性輕生和培養學生的良好心態提出相關建議。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不斷出現大學生漠視生命的重大事件,不管是輕生還是惡意殺人,都無不令人痛心與反思。不斷增高的大學生輕生率已引起高校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二、數據來源和樣本選擇
本文選取肇慶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600名在校學生作為數據樣本,采用問卷調查方法開展調查,本次問卷共設置了28個問題,從個人基本資料、在校情況、壓力情況等方面逐步深入。調查共發出600份問卷,收回592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問卷592份,有效率為100%。
三、數據分析
1.調查對象的基本資料
(1)由調查對象的基本資料可以看到,在有效樣本中,男性214人,占總數比例的36.15%;女性378人,占總數比例的63.85%。
(2)調查對象的學習成績分布較均衡,這說明選取的樣本是具有代表性的,能讓我們更好地分析不同學習成績層次學生的心理情況。
2.調查對象的在校情況
根據選擇的心理排解方式的數據分析可得,每當意識到心里有偏差時,他們會選擇多種多樣的方式來排解,其中大多數人愿意選擇找朋友聊天傾訴,而選擇輕生這樣的極端方式的比例較低,可見大多數學生能夠找到正確的排憂方式,但還需進一步心理開展輔導工作。
3.調查對象的壓力情況
(1)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來源渠道多種多樣,有家庭的壓力、學業的壓力、就業的壓力、人際關系的壓力,其中就業壓力占了48.82%。
(2)超過一半的大學生認為如果由于壓力過大而采取輕生的行為,是對家人,對社會不負責的一種表現。只有極少同學認為這是可以理解的。
(3)造成大學生輕生的原因主要是人際關系失敗,學習壓力過大,其次是失業、失戀、家庭原因等。
四、建議
1.預防高校學生輕生的對策
(1)制定隱性自殺的發現與預防機制。制定完整體系的心理健康建設機制,明確心理健康建設內部各部門的職責,充分調動各個團體的力量,密切注意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健康異常和反常舉動,提前預防,將危險壓制于苗頭之中。
(2)建立發現學生消極情緒的更多渠道,建立心理健康保障制度。制定班級心理日記制度,定期春季、秋季心理排查制度、定期團體輔導制度、心理月刊制度、專業心理輔導派遣站制度以及心理委員反饋制度,等等。為班級同學提供更多排解抑郁的途徑。
(3)注重對有特殊情況學生的個人隱私保護。建立全校的個人心理健康信息站,由校領導、各學院黨委副書記、專業心理健康老師等人員作為心理健康信息站的成員,為以后對學生的觀察與干預提供真實可信的資料。
(4)建立心理委員以及心理健康輔導站成員的培訓制度。建立完善的學生心理自助與互助的干預機制,幫助心理健康輔導站得到學生心理異常的第一手信息。
2.大學生對建立良好心態的建議
(1)多參與心理健康課程。大學生應該多學習心理健康知識,避免對心理健康知識方面的無知,讓自己能夠將自身的不良情緒轉化成為積極的情緒。
(2)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大學生應積極參加一些實踐活動,在學生社團活動、機構工作、社會實踐、公益志愿活動中接觸更多的人,在活動中實踐自己學習道德心理健康知識。
(3)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正確的排遣壓力的方式。讓自己能夠在全面發展、肯定自我的同時建立良好的心態;選擇正確的減壓方式,學會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參考文獻:
[1]張志忠,陳少平,黃瑞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探索——基于F大學心理健康調查的實證分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4(4):72-75.
[2]沈力曄,程灶火,金明媚,等.大學生自殺現象及影響因素與預防對策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