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淑陽+楊揚
摘要:本文重點對受外來文化影響產生的網絡新詞進行背景研究以及影響分析,以典型例子——彈幕為例。本文將針對“彈幕”一詞展開論述,淺論彈幕一詞的由來,發展,以及走紅的原因,并以此推出外來文化對中國網絡新詞的影響以及類似于這一類“舶來品”的網絡新詞,在中國得到了怎樣的發展。
關鍵詞:外來文化;網絡新詞;彈幕;原義;發展;影響
一、彈幕的意義
彈幕(dàn mù),中文詞語,原意指用大量或少量火炮提供密集炮擊。
大量以字幕形式顯示的評論同時出現的現象也被稱為彈幕。
二、彈幕一詞的原意
軍事用語中密集的炮火射擊,過于密集以至于像一張幕布一樣。
三、彈幕一詞的由來
彈幕視頻源自日本彈幕視頻分享網站,國內首先引進為AcFun以及后來的bilibili。
大量吐槽評論從屏幕飄過時,效果看上去像是飛行射擊游戲里的彈幕,所以日本網民將這種有大量的吐槽評論出現時的效果做彈幕。在中國,本來只有大量評論同時出現才能叫彈幕,但是隨著誤用單條評論也能叫彈幕了。
四、彈幕一詞的發展以及使用人群
初級引入階段
彈幕剛開始出現僅限于嗶哩嗶哩彈幕網等彈幕視頻網站,傳播范圍不廣。2014年,在IT時代網的一項調查問卷里,顯示16歲以下的被調查者對彈幕視頻網站的認知度為60%,17到20歲的被調查者認知度接近50%,21到25歲的被調查者認知度接近86%,25歲以上的認知度則低于50%,這說明彈幕剛引入中國時了解的人并不多,而且受眾年齡相對偏小,呈低齡化的趨勢。這一現象與彈幕主要依靠彈幕視頻網站進行推廣是密不可分的,因為彈幕視頻網站發布的主要是一些偏向動畫類的視頻,如動畫原作,網游競技;這就導致了關注這一方面的人基本上都是青少年,彈幕的推廣最初只能局限在青少年領域里,受體小眾化。
發展階段
雖然一開始彈幕網站主打的是從日本引進的宅文化以及動漫元素,充其量只算得上是小眾的狂歡,但國內第一所彈幕視頻分享網站卻發現了隱藏的商機,他們不再把眼光局限于原創的動漫視頻,而是開始轉載其他視頻分享網站上的資源,并在國內逐漸注重版權的大勢下逐漸取得了合法化,也因為這些資源以及轉載的合法化,越來越多不同年齡段的人被吸引到這個視頻網站中來,例如一些古風愛好者會將自己穿漢服的舞蹈視頻發到嗶哩嗶哩彈幕網上,這使得彈幕網站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也有更多的人了解到彈幕,在觀看這些視頻時發布一些彈幕來表達自己對于這個視頻贊賞或抨擊的態度。這使得彈幕的受眾人群大大擴大,范圍也不再局限于動漫愛好者,而是有更多年齡段,與領域的人加入到隊伍中來。
現階段
嗶哩嗶哩彈幕網靠著分享其他視頻網站上的資源一炮而紅,同時也帶動了彈幕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視頻網站開始引進了彈幕這一新形式,如愛奇藝,樂視;這些視頻界的元老級大咖挖掘到了彈幕這一商機,并在自己的視頻APP里添加了彈幕,成功的做到了與觀看視頻的觀者進行互動,大家可以在觀看視頻的同時,發彈幕來表現自己對視頻的觀感,吐槽或贊揚;人們在觀看視頻時,不再僅僅局限于以圖像,影像的表達方式,而是可以即時評論,增加了一種娛樂載體。
五、彈幕對生活帶來的影響
彈幕一詞已經不只是最初從日本過來的舶來品了,在中國發展的近幾年,它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
從彈幕的特點來分析
彈幕的即時性就如同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用戶可以在觀看視頻的同時觀看他人評論,這就相當于是許多人在同時觀看一部劇的感覺。但過多的彈幕也會讓部分用戶的不適,如大量的刷屏,會對視覺一定程度的干擾。
彈幕的社交化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當今社會中,網絡交友已成為我們社交的一部分,但彈幕視頻社交化無疑是一股新鮮的血液,我們可以發發彈幕來體現自己的存在感,也可以通過彈幕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彈幕還具有一定的解釋功能,比如說,你不巧遺漏了前面幾集的劇情,導致你在看更新時無法很好地融入劇情,這時候,你就可以通過觀看彈幕;又或者說,你可以通過發彈幕來求助廣大網友該視頻的BGM(即視頻背景音樂)是什么,這恰好體現了彈幕傳播可以對視頻內容進行補充。
彈幕對傳統視頻網站的影響
在彈幕流傳入中國之前,傳統的視頻網站相差無幾,無非是靠誰擁有的視頻資源多,誰就更能繳獲觀眾的心,如愛奇藝,不止播放中國的本土節目,還引入外國的熱門視頻資源,如韓國的RUNNING MAN,來自星星的你;英國的神探夏洛克。這一舉使它早早地就成為了視頻網站屆的大咖;但由于愛奇藝沒有及時發現彈幕帶來的影響之廣以及隨著國際市場的打開,更多的視頻網站搶先使用了彈幕并獲取了國外的影片資源,后來居上。總而言之,彈幕打破了原先視頻網站屆一枝獨秀的局面,也提供給了觀眾們一個更好地溝通平臺。
六、類似于彈幕一類的舶來詞
列車:與彈幕一樣,從日本流傳而來,現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派對:英文PARTY的音譯,被中國青年定義為聚會
七、總結
我國在改革開放的發展進程中,網絡化也是越來越普遍,同時網絡中的語言新詞也是逐步的發展起來,甚至到了融入現實生活中的程度。而這些被人們熟知的網絡新詞,許多是從中國本土自己發展起來的,例如是由于諧音發展而來的神馬(什么),杯具(悲?。?,藍瘦香菇(難受想哭);有由于方言發展來的二(在陜西方言中二形容一個人搞不清場合,掂不來輕重),你這“銀”(東北方言中的人);有舊詞新用的打包(原義是指將東西包起來便于運輸,現在也指整理文件方便文件在互聯網上傳播)。除了上述詞之外,也有很多網絡新詞屬于“舶來品”,他們從國外流傳而來,在中國的土地上被賦予新的意義與影響,同時也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這些從國外舶來的網絡新詞,顯示了網絡的開放程度之大以及信息流傳之快,這些網絡新詞的涌現,豐富了語言學的系統,也讓人更好的了解到了外來的文化。總而言之,網絡新詞的出現是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是伴隨著社會網絡化普及而衍生出來的,無論他們是舶來之物還是土生土長的詞語,他們都在發展的道路中,逐漸擺脫原來的意義,以一種全新或者半新的姿態,進入我們的語言系統并為我們所熟練運用,進入我們的生活并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曉娟.網絡新詞的隱喻認知[J].海外英語,2010(02).
[2]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