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九次力
摘 要: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集成管理對于當前的監督而言具有一定的優勢,然而也導致了施工過程中多頭監督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務必要從施工質量與安全監督集成管理入手。文章中針對施工質量與安全監督之間的相容性、質量實體構成與安全生產之間的相容性,對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集成管理的可行性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建設工程質量 安全監督集成管理 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TU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2(c)-0167-02
因為我國的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在執行的過程中需要不同的法律法規與準則作為引導,進行監督的同時也構成了質量與安全監督工作部門,各個部門分別針對自己所負責的工作進行落實。因為組織分離、技術屏蔽以及流程分離的諸多原因也間接導致了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二者在工作上的分離,進而構成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雙軌制的現象[1]。將二者進行集成管理,即將二者共同擁有的屬性要素進行集合,并且將各單元中元素互相聯系。也就是說建設工程質量以及安全監督二者務必要具備其中一種公共性質,否則該元素則不會被集成體容納,這樣也阻礙了集成體的形成。對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基層管理進行分析,事先要對二者是否存在共通屬性進行了解,也就是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相容性,同時這也是集成管理的基本要求。文章中針對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的集成管理,對其可行性進行了分析。
1 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制度存在相容性
1.1 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發展目標相同
所謂發展目標一般是形成制度的必要前提,發展目標部件決定了制度本身的既有屬性,同時也限制了制度未來發展的基本方向,同時這也是制度的靈魂。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主要是針對工程日后使用的安全性而言,以免在使用的過程中導致安全事故。安全監督主要是針對施工過程中的生產安全性,其根本目的是保證施工過程的安全性,以免出現生產事故。盡管二者在工作時關注內容有所不同,然而其服務對象卻是相同的,為此,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的發展目標,均是為了對社會公共利益與安全提供保證。
1.2 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基本準則相同
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在處理問題時,方法體現了一致性,一般情況下,我國在工程責任主體處罰時,分別設置了行政處罰與行政措施兩種不同的形式,其中行政處罰主要包含了罰款、警告、責令停業整頓、沒收非法所得財物以及吊銷相關證書等一些形式[2];而行政措施則主要是責令改正,也就是通過下達相關命令使當事人終止違法行為,限期將其改正的行政教育的具體行為。一般情況下,行政執法部門會針對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情節嚴重程度,決定處以行政措施或是行政處罰。
2 質量實體構成與安全生產之間存在相容性
2.1 質量實體構成與安全生產時間相同
建筑工程施工的具體過程即工程實體生產的流程,所謂建設工程安全生產,主要是工程施工過程中生產的安全性,其主要關注的內容是在質量實體構成階段中如何運用有效措施提升建設工程質量,以免出現安全事故。為此,只要發生于施工現場中的安全問題,均可被視為建設工程安全生產問題,安全生產問題貫穿施工的全過程,所以建設工程實體質量與安全生產二者均開始于工程開工,結束于工程竣工。
2.2 質量實體構成與安全生產空間相同
為了對施工過程中存在的擾民現象進行合理有效的解決,同時為美化環境、文明施工發揮積極作用,可以在施工現場全面落實封閉式管理。在施工現場封閉管理的期間內,也可以將現場劃分為兩個不同的區域——施工區與辦公區。施工區和辦公區之間要有極為明確的隔離帶,同時在該隔離帶上設置防護措施,使其能夠保持安全距離。結合住建部之前所統計的數據,建設施工過程中,多數施工人員均是因為安全事故的原因導致死亡,施工人員極易在施工現場由于高處物體墜落、觸電等原因造成人身傷害,而這一現象均發生于施工區域內。在施工區實體質量的構成與安全生產在空間上體現了相同的特點,尤其是生人員操作的過程中,對于機械設備的正確操作,不僅會對工程質量造成影響,同時也會對機械本身造成極大的傷害,在這一方面,二者也存在一致性。相關人員可以在洞口以及邊緣地帶設置防護,以此為施工人員創造一個安全的施工環境,使其可以在施工的同時保證人身安全,進而對工程的施工質量進行保證,這也體現了二者在操作方面的相同性。在施工現場四周設置防護網等一系列防護措施,對于操作人員而言,是保護其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以免因為高出物體墜落造成人身傷害,同時這也是二者在空間方面的相同性。
2.3 質量實體構成流程與安全生產措施呈現相對性
建設工程質量實體的形成,一般是在施工現場的操作與安裝過程中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對工程質量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安全操作與安全管理者其主要是針對生產的安全性以及施工過程安全而言。其一,在實際操作與施工的過程中,工程質量與安全性,二者之間存在極為密切的聯系,施工人員在施工的過程中要用到基本的機械設備,對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的人身安全等進行保障。從人機環系統理論角度進行分析,導致出現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員自身不安全行為以及機械設備的不安全狀態。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施工人員要合理運用相應的機械設備等一些生產工具進行工程施工,準確地使用機械設備,或是設備無法正常運轉均會造成建設工程安全事故。與此同時,施工人員對于機械設備的準確操作以及設備的正常運轉,也是保證實體質量的重要前提。在該形式的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與施工過程均具有一致性,且造成的事故也極有可能造成質量安全隱患。為此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二者在過程上具有一致性。其二,安全施工人員也為建設工程施工的現場營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這便是施工過程中的文明施工環節,這一環節中的基本內容包含了建筑施工的現場圍擋、工程的封閉式管理、施工人員在施工現場的住宿情況以及生活中所需的基本設備等。
3 結語
文章中針對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局嘗試管理的可行性,分別從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制度存在相容性、質量實體構成與安全生產之間存在相容性兩方面都起可行性進行了闡述,希望能夠通過文章中的分析,全面實現建筑工程質量的提升,以此保證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從而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金燦,李國臣.論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集成管理的可行性[J].建筑監督檢測與造價,2009(Z1):48-51.
[2] 朱萬飛.水利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監督管理體系構建研究[J].低碳世界,2016(19):120-121.
[3] 沈思遠.關于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探討[J].建筑監督檢測與造價,2014(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