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為武

【摘要】目的 研究16層CT在急腹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腹癥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CT組和X線組,各45例,CT組采用16層CT進行檢查,X線組采用X線進行檢查,對比兩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誤診率,CT組的診斷結果和臨床符合率。結果 CT組的診斷準確率高于X線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CT組的誤診率低于X線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CT組的診斷結果和臨床符合率顯著高于X線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采用16層CT檢查對急腹癥患者進行檢查,診斷準確率較高,誤診率較低,臨床符合率高,臨床指導意義顯著。
【關鍵詞】16層CT技術;急腹癥;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65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2..02
急腹癥指的是一種急性的病理變化,泛指患者的腹腔、盆腔以及腹膜后的組織和臟器發生病變。主要的臨床表現有腹部疼痛的局部和全身的癥狀。急腹癥的病情發展速度較快,患者在短時間內可加速病情[1]。因此,盡早對急腹癥患者的病因進行積極有效的診斷,同時采取緊急的治療措施,避免延誤患者的病情。本次研究就16層CT在急腹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深入的分析,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腹癥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CT組和X線組,各45例。其中,CT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24~66歲,平均(44.3±5.4)歲。X線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23~65歲,平均(43.2±4.6)歲。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是在自愿的情況下簽署同意書;所有患者均具有嚴重的腹部疼痛等癥狀。排除標準:排除具有其他相關性器質性病變的患者,排除具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檢查方法
CT組采用16層CT進行檢查,操作儀器,西門子emotion16排螺旋CT機,設置掃描參數,管電壓130 kV,螺距0.984,取患者的仰臥位,掃描范圍按照患者的第3腰椎椎體下緣至恥骨聯合平面順序,層厚為5 mm,間距為5 mm,平掃,后逐漸的增強掃描,采用高壓注射器在患者的肘靜脈利用團注法注射對比劑碘海醇300 mgI/mL,注射劑量是70 mL,注射速率每秒3.0 mL,掃描時動脈期延遲30 s,靜脈期延遲50~60 s。掃描結束后將所有的圖像自動傳至ADW 4.5工作站進行多平面重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處理,觀察患者的病變和周圍組織的關系[2]。
X線組采用X線進行檢查,采用X線平片技術進行檢查,采用GE數字診斷X射線機X線平片技術對患者的胸部進行掃描,取患者臥位,對患者進行攝片,攝片完成后由經驗較為豐富的醫生進行診斷分析[3]。
1.3 觀察指標
①診斷準確率,誤診率。
②CT組的診斷結果和臨床符合率
患者的病變類型有梗阻性病變、炎性病變、出血性病變以及缺血性病變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診斷準確率和誤診率
CT組診斷出陽性患者有43例,診斷準確率95.56%,誤診2例,誤診率是4.44%;X線組診斷出陽性患者有40例,診斷準確率88.89%,誤診5例,誤診率是12.5%。與X線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CT組的診斷結果和臨床符合率
采用16層CT檢查后,CT組診斷出陽性患者有43例,對43例患者的診斷符合率進行分析,見表1。
3 討 論
急腹癥患者的發病急、病情較為嚴重、病情的發展速度較快,決定患者在診斷和治療中需要給予準確、快速、有效的手段,診斷結果的準確水平決定者對急腹癥患者的療效。若急腹癥患者出現腹部劇烈的疼痛,且持續。采用臨床癥狀及其觸診不能夠判斷患者的具體的病變部位,因此,采用積極有效的影像學技術,對診斷和治療急腹癥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4]。
臨床上對急腹癥診斷具有較多的影像學技術,主要包括X線透射、超聲、CT以及MRI等,不同的影像學技術具有不同的針對性,MRI技術可有效的診斷腸梗阻患者,超聲和CT檢查廣泛應用于臨床的各種急腹癥的檢查,但超聲檢查時患者容易被氣體干擾,尤其是對于急腹癥患者,劇烈疼痛對檢查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響,在檢查的過程中為了緩解患者的疼痛,對患者的腹部進行按壓,蜷縮,使患者腹內的氣體逐漸的流動,對超聲的檢查結果具有較大的影響。CT檢查具有操作簡便、檢查時間短以及靈敏度較高等優點,該項檢查的檢查結果的準確度高。采用16排CT可為臨床醫生提供清晰的檢查圖像,對患者的病變部位開展清晰而準確的判斷,患者不會受到腹內腸道中氣體的影響,尤其是對急腹癥中急性胰腺炎、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急性腸梗阻以及急性消化道出血等疾病可作出準確有效的診斷。另外,CT可檢查出患者的膽囊壁的增厚,膽囊的異常情況,周圍的積液情況,對于闌尾炎患者的檢查,闌尾炎膿腫和周圍炎癥可清晰的查出,通過掃描多個平面進行重建和分析,對腸管的萎縮、腫脹等情況進行準確有效的判斷,在診斷腸梗阻的中發揮著積極有效的作用。另外,CT檢查用時短,可為患者爭取治療時間,觀察患者的病變部位和病變的嚴重程度,為臨床醫生提供準確有效的臨床依據。本次研究中,CT組采用6層CT技術對急腹癥患者進行檢查,患者的診斷準確率95.56%,誤診率是4.44%,X線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88.89%,誤診率是12.5%。兩組相比,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CT組采用6層CT技術對急腹癥患者進行檢查,在對患者進行疾病分類的同時對患者的診斷符合率進行研究,CT組患者的診斷符合率是95.34%。與安崇寧[5]研等研究中的結果一致。
結合上述研究,采用16層CT檢查對急腹癥患者進行檢查,診斷準確率較高,誤診率較低,臨床符合率高,具有較為突出的臨床指導意義,值得臨床進一步的學習與
借鑒。
參考文獻
[1] 張愛英,趙素平.腹部16排CT在急腹癥診斷中的價值探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26):3698-3699.
[2] 羅 鈞,許林森,江高貴,等.多層螺旋CT掃描在急腹癥胃腸道穿孔中的應用價值[J].上海醫藥,2016,37(13):59-61,65.
[3] 楊智美.多層螺旋CT與DR在急腹癥-胃腸道穿孔中診斷價值的對比分析[J].醫藥與保健,2014,22(1):145.
[4] 劉 斯,陳旭巖,印建中,等.急性腸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附67例報告)[J].中國急救醫學,2014,34(3):216-220.
[5] 安崇寧.螺旋CT在常見急腹癥病因診斷和治療中的價值研究[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16):82-84.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