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香萍
【摘要】 衛生監督執法工作,是我國衛生系統行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衛生監督執法體制的形成與發展,執法體系的建設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當前的衛生監督執法面臨一些新問題,需要不斷探索監督執法工作的新方法,提高衛生監督執法工作的工作效果,做到依法行政、服務群眾、造福社會。
【關鍵詞】 衛生監督執法; 行政執法; 問題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3.07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3-0145-03
近幾年,我國有關衛生監督執法的依法行政建設不斷發展,目前已有七部法律,二十余部法規[1],涉及到了職業衛生安全、醫療衛生安全、公共場所衛生安全、放射衛生安全、學校衛生安全、傳染病防治、動物檢疫、采血供血衛生、飲用水安全衛生等方面。這些法律法規的頒布,能夠有效提高衛生監督執法工作水平、走上法制化行政的道路。雖然我國的衛生監督執法體制經歷了70多年的建設,已經較為成熟,但是目前在衛生監督執法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針對性的提出改進措施,來提高衛生監督執法工作效果。
1 我國衛生監督執法體制的形成與發展
1.1 我國衛生監督執法體制的形成
我國的衛生監督執法體制分成了三個發展階段,包括了初創時期、改革時期和建設完善時期[2]。
1.1.1 初創時期 這一階段主要是1949年到70年代。在這一階段,主要頒布的法律法規包括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衛生防疫和醫療工作的指示》(1951年)、《衛生防疫站暫行辦法》(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條例》(1957年)[3]。從這一階段的法律法規頒布可以看出,當時將衛生監督執法與疾病防疫問題、醫療問題三者混為一談,不加區分,法律法規的制定并不具備針對性和工作指導性。
1.1.2 改革時期 這一階段主要是20世紀80年代初到2002年。1982年衛生部專門成立了衛生防疫司、1990年增設衛生監督司。傳染病管理、衛生檢疫、衛生防疫、職業衛生、食品衛生開始實施區別化的管理。同時,法律法規的制定速度逐步加快,先后頒布了《食品衛生法》《傳染病防治法》《母嬰保健法》《執業醫師法》《職業病防治法》《藥品管理法》《國境衛生檢驗法》《紅十字會法》《獻血法》《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等等,具有中國特色的衛生監督執法法律體系逐漸形成[4]。但在這一階段,衛生監督工作職責歸屬于衛生防疫站、職業病防治院,這會導致衛生監督工作和衛生監督執法工作兩者混淆。從1996年開始,國家開始規范衛生監督執法的機構建設和職責確定,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監督執法體制的通知》《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5],強調衛生監督執法是在衛生監督司的建設基礎上,進一步落實執法工作。2001年的《關于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詳細界定了衛生監督執法機構、工作職責、隊伍建設、經費來源、內部制度等詳細問題[6]。
1.1.3 建設完善時期 這一階段主要是指2003年“非典”發生后至今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在明確了衛生監督執法體系之后,進一步落實某些突發事件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建立屬地管理原則、增加衛生監督執法的隊伍建設、落實經費支持等等,以此來加強衛生監督執法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1.2 我國衛生監督執法機構的形成
2006年衛生部《關于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中對我國的衛生監督機構設置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和規范。在執法地位的確定上,確定其行政執法地位不低于疾病防控單位;在名稱確定上,按照衛生監督廳、衛生監督局、衛生監督所逐級命名;在行政劃分上,采用“垂直管理”的原則,設置衛生監督的派出機構或衛生監督人員。各級的衛生監督機構都列入行政機構,從業人員享受公務員待遇。
2 衛生監督執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在衛生監督執法體制和機構建設的過程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提升和完善,但是當前的衛生監督執法工作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2.1 執法不統一
“執法不統一”主要表現為衛生監督執法部門內部,缺少明確的工作規范,省級、市級、區縣級衛生監督所、鄉級衛生院在執法過程中,出現執法規范不統一的情況。低級的衛生監督所在衛生監督執法的過程中,隨意性更大,甚至出現蠻橫執法和混亂執法的情況[7]。
2.2 多頭執法
這種“多頭執法”的情況起源于衛生監督執法部門內部的職能交叉問題,而導致重復監督、重復執法的情況。例如食品衛生監督部門、公共場所衛生監督部門、學校衛生監督部門,就有可能在校園餐飲的衛生監督中存在重疊領域,進而導致重復執法、多頭執法問題[8]。
2.3 服務意識的缺乏
當前很多基層執法人員的服務意識淡薄,認為衛生監督執法是對上級行政部門負責,因此在執法過程中態度惡劣、工作馬虎,在執法的過程中過于強調處罰,而并沒有幫助監督對象進行整改和回訪。衛生監督工作變成了以罰款為主要方式的工作,服務意識的缺乏。衛生監督執法工作的群眾滿意度低。
2.4 經費缺乏
衛生監督執法部門一直面臨著“經費缺乏而責任重大”的尷尬局面。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情況下,衛生監督執法部門如果全靠衛生部的經費來源作為行政運營的支持,就會在繁重的衛生監督執法工作中面臨巨大的人力壓力、設備壓力和資金壓力,全面執法和全面監管的目標,根本無法達到。
3 加強衛生監督執法工作的舉措
針對上述衛生監督執法部門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本文提出了如下舉措,來加強衛生監督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
3.1 加強從業人員管理,解決執法不統一問題
解決執法不統一問題,需要從執法人員入手,提高執法技術水平。衛生監督執法的工作人員,要采用嚴格的任用和考核制度,優先選拔具備專業知識和科學素養的專業人才,從事衛生監督執法工作。執法人員必須實行定期培訓和考核,不斷學習和培訓新的監測技術和方法;學習新的衛生監督執法的法律法規、深入理解執法規范,做到執法統一。
3.2 強調分工負責,解決多頭執法問題
在執法過程中,需要明確各類執法法律法規的優先適用地位。例如確定優先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則需要在食品生產和檢驗的執法規程中,由衛生行政部門作為執法主體,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工商管理部門作為配合執法部門,防止重復執法和多頭執法。
3.3 接受社會監督,解決服務意識的缺乏問題
接受社會監督的主要方法是:宣傳衛生監督的法律法規制度、向群眾宣傳衛生監督執法工作的日常內容、公開衛生監督執法結果、接受衛生監督投訴和舉報。這樣可以督促從業人員形成服務群眾的意識,同時幫助群眾理解衛生監督執法的工作內容、認可衛生監督執法工作,并保障群眾的監督權力。
3.4 拓展資金渠道,解決經費缺乏問題
在衛生監督執法的過程中,需要頻繁使用交通工具、取證工具、檢驗工具、檢驗設備等。但由于經費的缺乏,使得很多基層的衛生監督執法部門的技術設備,遠遠比不上生產企業,這樣嚴重影響了衛生監督執法的工作效果、降低了監督檢測的質量。在拓展資金渠道方面,首先需要衛生部的資金支持,幫助各級衛生監督執法部門引進先進的檢測設備,提供財政專項運營資金支持;其次,在執法過程中所收取的罰款,按一定比例提取該罰款,在該衛生監督所成立專門的資金賬戶,作為運營資金的支持。上級部門定期檢查該資金賬戶的使用情況。
3.5 接受行政指導
在關注衛生監督執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發揮上級政府管理部門的作用。在政府的行政指導上,主要是采取“事件回訪”的方式,針對衛生監督執法的事件,定期實施回訪調查,了解衛生監督執法的處罰力度是否恰當、處罰效果是否顯著、整改措施是否落實等。一方面促進監督對象進行衛生整改,另一方面檢驗衛生監督執法部門的工作效果。
衛生監督執法工作是我國行政執法中的重要環節,衛生監督執法工作的水平和效果直接影響著我國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國的進程。近年來,我國的衛生監督執法工作不斷完善,但是仍然存在著執法不統一、多頭執法、服務意識的缺乏、經費缺乏等問題。筆者針對不同問題,提出了改進舉措:加強從業人員管理,解決執法不統一問題;強調分工負責,解決多頭執法問題;接受社會監督,解決服務意識的缺乏問題;拓展資金渠道,解決經費缺乏問題;接受行政指導。希望以此來促進衛生監督執法工作的不斷完善,推進衛生監督執法的規范化。
參考文獻
[1]張敏,陳國平,鄭佳一,等.衛生監督執法體系規范化建設探討[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1,27(2):137-139.
[2]沙藝.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執法過程中的幾點體會[J].預防醫學論壇,2011,17(5):473-475.
[3]蔣海輝,張建華,蔡維生,等.衛生監督執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社區醫學雜志,2011,9(9):6-7.
[4]郭忠起,薛景波.淺析河北省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現狀及對策[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1,18(4):361-364.
[5]武文靜.淺論衛生監督體系建設[J].經營管理者,2014,30(10):284-285.
[6]劉世明.基層衛生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4,34(6):681-683.
[7]韓旭.我國衛生監督機構分設后建設進程分析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1.
[8]張寶元,陳斌,時福禮,等.淺談基層衛生監督稽查工作的開展[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2,19(3):287-290.
(收稿日期:2017-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