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芳


【摘要】 目的:對比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與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老年住院患者60例,隨機分為A組(30例)和B組(30例),A組給予植入式靜脈輸液港,B組給予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對比兩組患者置管成功率、導管留置率、意外拔管率、并發癥發生情況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兩組患者均置管成功,兩組經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導管留置率均隨留置時間的延長逐漸降低,第1個月兩組導管留置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第3、6、12個月,A組導管留置率均明顯高于B組,且A組意外拔管率明顯低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雖然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經一次穿刺成功率與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比較無明顯差異,但其可明顯延長導管留置時間較長,降低意外拔管率和導管并發癥發生率,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可作為老年住院患者長期靜脈輸液通道,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老年住院患者;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 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 導管留置率; 并發癥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3.07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3-0147-03
老年患者由于其皮膚比較薄、血管硬化變脆,因此靜脈穿刺比較困難,尤其是瘦弱的患者,其皮膚比較松弛,針頭難以固定,而長期反復穿刺則會損傷外周血管,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1]。近年來,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與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作為兩種可長期留置的深靜脈導管置管方式,在臨床中得到廣泛的應用[2-3]。為尋求更為合適的深靜脈導管置管方式,本文特選擇老年住院患者分別給予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與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對其應用效果進行對比,以下為具體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選擇60例2013年1月-2016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30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4例,年齡78~88歲,平均(81.5±1.5)歲;住院時間8個月~5年,平均(19.5±3.2)個月;觀察組中男27例,女3例,年齡79~87歲,平均(81.1±1.6)歲;住院時間9個月~4年,平均(19.0±3.3)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A組給予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具體操作為患者取平臥位,由麻醉醫師給予局部麻醉,并實施置管,經右鎖骨下靜脈進行穿刺,穿刺部位行常規消毒鋪巾,在B超引導下穿刺并置入插管鞘及導絲,引入靜脈后將插管鞘撤出,建立皮下隧道,經皮袋引出導管,并調整管道位置,最后經X線透視確定置管是否成功。
B組給予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具體操作為患者取平臥位,穿刺靜脈選擇肘正中靜脈或貴要靜脈,將導管頭端置于上腔靜脈,穿刺點經消毒處理,并敷貼覆蓋,以彈性繃帶加壓包扎2 h,最后經X線透視確定置管是否成功。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置管成功率、導管留置率、意外拔管率、并發癥發生情況及生活質量評分。其中生活質量評分以卡氏評分法為依據,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分,最高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健康狀況越好,對治療給身體所帶來的副作用忍受度越高,即生活質量越高[4]。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靜脈置管穿刺成功率比較
兩組患者均置管成功,其中A組患者經一次穿刺成功率為90.0%,B組為93.3%,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靜脈置管導管留置率比較
隨著留置時間的延長,兩組患者導管留置率均逐漸降低,第1個月,A組導管留置率為100%,B組為93.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第3、6、12個月,A組導管留置率均明顯高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A組意外拔管率為0,B組為23.3%,A組明顯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導管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A組中僅出現滲漏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3%,B組中出現滲漏3例,導管堵塞1例,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1例,導管尖端異位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0.0%,B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A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86.5±10.3)分,B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70.3±9.2)分,A組明顯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高齡患者數量逐漸增多,其住院治療數量隨之升高,且由于絕大部分藥物是通過靜脈途徑給藥的,藥物濃度比較高,反復穿刺靜脈,易使淺靜脈血管內膜損傷,引起不同程度的靜脈炎,因此輸液問題也開始受到關注和重視[5-6]。現在臨床上老年住院患者給藥多采用靜脈置管方式進行輸液,其中比較常用的主要有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和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這兩種,兩者所采用的材料均為質地柔軟的高級硅膠材料,與人體相容性非常高,不僅減少了反復多次靜脈穿刺的痛苦,同時還不會損傷患者血管內膜,可以有效減少靜脈炎的發生和血栓的形成[7]。為尋求更合適的方法,故此次研究中特對比兩種置管方式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其結果顯示,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經一次穿刺成功率與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相當,因為開展時間很長了,很熟練,證實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老年住院患者長期靜脈輸液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8-10]。
此次研究還發現,兩組患者的導管留置率均隨留置時間的延長逐漸降低,短期內導管留置率比較無明顯差異,而在3個月后,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導管留置率均明顯高于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且其意外拔管率明顯較低,這與其他相關研究成果具有一致性,提示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穩固性和舒適度更高。
并發癥發生的原因與患者自身血管情況、導管及操作等都具有相關性。此次研究中,A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3%,B組為20.0%,B組并發癥發生率高于A組。這主要是由于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導管末端在體外有所保留,與外界接觸,容易引滲漏、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導管尖端異位等,而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則完全在皮膚內,因此相對較少。另外,在生活質量方面,A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B組。這主要是由于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置管后完全埋入皮下,傷口愈合后不會遺留于體外,對患者生活影響較小。
總的來說,雖然植入式靜脈輸液港操作上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但是在臨床應用中,與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相比,可明顯延長導管留置時間較長,降低意外拔管率和導管并發癥發生率,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可作為老年住院患者長期靜脈輸液通道,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趙雪梅,張海燕.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與超聲引導下改良賽丁格技術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安徽醫學,2015,36(7):906-907.
[2]杜瑾,張一丹.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高齡患者中的應用與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20):24-25.
[3]葉敏宏.高齡患者應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1,32(14):2915-2916.
[4]王今,梁琳,熊壯,等.腫瘤患者應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與中心靜脈置管效果的Meta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5,19(11):1158-1161,1173.
[5]陳素香,梁芳,黃雪珠.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與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在高齡患者的應用[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3):331-333.
[6]何越,孫艷萍,李寧,等.血液惡性腫瘤患者應用PICC與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效果比較[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1):1001-1003.
[7]陳麗妃,廖玉琴.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在腫瘤患者化療中的應用[J].湘南學院學報(醫學版),2013,15(4):55-56.
[8]楊紅旗,王曉媛,李謙.高齡血液腫瘤應用完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6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9):91-92.
[9]崔宏艷,孫玉津.完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高齡患者中的應用與護理[J].吉林醫學,2014,35(21):4744-4745.
[10]黃梅花.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管道堵塞再通的護理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7):2690.
(收稿日期:2017-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