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順
摘 要:以課本題為源命制“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的試題,已成為全國及各地高考命題的一項準則,每份高考試卷均有幾道題是按此準則命制的,在平時的單元檢測、期中期末考試等命題中堅持以課本題為源頭命制測試題,有利于引導學生立足教材,強化“三基”的落實。
高考命題的基本準則是以課本為主,其內容都立足于課本,對學生而言,這些問題看上去很熟悉,但與教材問題又有區別,解決問題的方法卻是類似的,遷移了教材中解決問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對教師而言,編制題目的過程體現了研究性學習的過程,體現了由特殊到一般、由封閉到開放的過程,同時也是提高教師命題能力的過程。
下面就以一道高中數學課本題為源衍變不同試題的命制過程,供大家參考。
人教A版高中課標實驗教材數學選修2-2第32頁習題B組第1題(4):
利用函數單調性證明不等式,并通過圖像直觀驗證:lnx
源于教材,尋求變化,這個變,可以是由函數、自變量、系數的變化,系數可以由數字變為字母,也可以由特殊變為一般;所給條件可以強化變,也可以弱化變等。
1.改變函數變量的范圍
變式1:證明不等式:ln(x+1)< x+1≤ex,x>-1。
說明:由上圖可知y=ln(x+1)和y=x+1可由y=lnx和y=x的圖像向左平移1個單位得到,所以要證明的不等式成立。
2.系數由常數變為字母,由連續型函數變為離散型函數
變式2:已知函數f(x)=alnx-ax,(a∈R)。
①求函數f(x)的單調增區間;②若a=-1,求證:f(x)≥f(-1)且—·—·—·…·—<—。
說明:變式2將系數由常數改為字母,可以考查學生的分類討論思想;第②題是用連續函數解決離散函數的問題。
3.由比較函數值的大小變為比較自變量的大小
變式3:已知函數f(x)=x-ex+2
①求f(x)的單調區間。②設x1,x1是f(x)的兩個零點,證明:x1+x2>0。
變式4:已知函數f(x)=(x-2k)ekx+a(x-k)2(其中k為正常)有兩個零點。
①求a的取值范圍。②設x1,x2是f(x)的兩個零點,證明:x1+x2<2k,且x1·x2 說明:變式3和變式4將母題中證明函數值大小關系改編為證明自變量大小關系,該問題其實是函數極值點偏移(函數非對稱型)問題,2016年高考新課標Ⅰ卷理數第21題就涉及該問題的考查。變式3 是具體函數的求解,相對較簡單,變式4含參談論,有一定的難度,可作為階段綜性的測評題。 以高中數學課本題為基本素材,對試題進行命制探究、變式拓展,實際上就是對教材中題目的“二次開發”,為教師的授課提供有益的、切合高中學生學情的案例,其目的就是讓考試題更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思維的發展。認真研究教材,活化教材中的習題和例題,進一步開發測評試題,拓展其教育功能,是高中教學和復習的有效途徑之一。高考備考中,我們需要建立在對高考試題和教材縱深研究的基礎上,善于用聯系的觀點探究課本題和高考試題的變式,善于在課本題中尋找高考試題的原型,探究高考試題與課本題的結合點,再將這些問題做恰當的分解或整合、延伸或拓展。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題目的變化中發現不變的本質,避免讓學生機械重復地訓練,盡量讓學生體會經歷從苦思不得其解到得來全不費功夫的酣暢淋漓,使高中課堂教學豐富、鮮活、高效,精彩紛呈。 參考文獻: [1]王淼生.數學百題精彩千解[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數學(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