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善福
摘 要:傳統教學模式過于重視實效性,從而忽視了終身教育的意義所在。雖然在某些方面分數、成績的重要性不可否認,但是考取高分數并不是教育的核心目的,更不能成為其唯一目的。文章從體驗式學習的含義及特點出發(fā),結合教學實際對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探析,以期對推動教學改革有所幫助。
體驗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學習方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根據具體的問題,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融入情感,強化學習的體會,從而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實現思維的發(fā)展和情感的培養(yǎng)。
一、體驗式學習的特點
體驗式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其在應用中體現出以下特點:第一,實踐性,體驗式學習強調的是學生對學習過程的感受,而要想讓學生更真實地體驗知識,就應該將知識溶解在實踐中,這樣學生參與操作的過程也就是理解、體驗知識的過程;第二,擴展性,在體驗式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將教學過程僅限在學生課本教材中,而是應該從更廣闊的視野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進而從多個角度體驗和感受新知識;第三,自主性,體驗式學習的主體自然是學生,這對其自主學習能力必然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幾乎是在教師的“全權負責”下進行的,許多學生已經形成了“等、靠、要”等惰性心理,因此,教師在體驗式學習的應用中,應該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自主性進行鍛煉與培養(yǎng)。
二、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應用策略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的過程需要依托一定的情境,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就應該重視對情境的創(chuàng)設:第一, 重視對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數學離不開生活,在小學數學教材中,隨處可見生活化的教學案例,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該從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營造熟悉的生活情境,這樣不僅可以緩解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緊張心理,還能夠讓學生將相關的生活經運用到知識理解中來,從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長度單位”的教學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從生活用品入手,讓學生在實際測量中,體驗1米、1分米、1毫米所對應的生活實物,從而將抽象概念實物化。第二,教師應該善于利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在教學設計中,適當地插入一些圖片、數據、色彩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堂上獲得更直觀的體驗。
2.注重實踐,強化學生的切身體驗
實踐是知識獲取的主要途徑之一。體驗與實踐密不可分,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該為學生安排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體驗式學習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實踐性,為學生設計更加有利于操作的課堂環(huán)節(jié),例如,在“年、月、日”的學習中,2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安排自主設計日歷的環(huán)節(jié),這樣學生就會在日期的觀察和設計中,發(fā)現閏月出現的規(guī)律,并了解其出現的原因,進而強化記憶。此外,教師還應該多為學生設計有實踐價值的作業(yè),如在學習了混合運算后,可以讓學生進行一次獨立購物,并根據購物經歷設計一道數學題,然后在課堂上與學生分享經驗,進而強化知識體驗。
3.融入情感,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強調知識學習的結果,而忽視了情感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能力,更包括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主動擺脫機械教學的弊端,扭轉沉悶的教學氛圍帶來的低效,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融入更多的情感;另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情感引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和人文主義理念,讓學生在更加自由、和諧的氛圍中,豐富情感體驗。
三、結語
近年來,在教學改革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重視教育中“人”的價值,而體驗式學習就是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踐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體驗式學習,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自主課堂的興趣,還能夠增強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進而推動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
參考文獻:
[1]呂 莉.體驗式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6(4):57.
[2]胡小梅.體驗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教研版),2010(9).